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清朝的皇帝 第四章 世祖(一)

《清朝的皇帝》第四章 世祖(一)

世祖名福臨,崇德三年正月三十生于盛京,生母即孝莊太后(當時的稱號為永福宮莊妃),太宗第九子。

太宗以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即后來的孝端太后,崇德元年冊立,稱清寧中宮;同時以崇德元年以后出生的兒子為真正的皇子。孝端兩侄,即孝莊與其姊,皆封妃;孝莊之姊封號為關雎宮宸妃,有殊寵。前一年七月,宸妃生子,行八,太宗為之行大赦。但就在世祖誕生前不久,皇八子夭折。否則,皇位將很難由世祖繼承。

世祖即位時方六歲,順治八年親政,方十四歲。當時的滿洲人,生理、心理皆早,這年八月行大婚禮。皇后是他嫡親的表姊,為吳克善之,長得很,亦很聰明,但未幾即被廢,原因有二:奢侈,善妒。

這是世祖的加之罪。天子富有四海,一為皇后,極人間所無的富貴,是故皇后節儉為至德,以其本來就應該是奢侈的,此又何足為罪?

其次,善妒為婦的天,皇后自亦不會例外;但皇后善妒,疏遠即可,絕不為廢立的理由。民間的"七出"之條,第六雖為"妒忌",但亦從未聞因妒忌而被休大歸者。

然則因何被廢?基本的原因是世祖對多爾袞的強烈不滿;《清史紀事本末》卷七:

(順治)十年,秋八月廢后博爾濟錦氏,降為靜妃,改居側宮;以后乃多爾袞于帝沖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故也。

所謂"未經選擇",是后世的飾詞,事實上立吳克善之為后,當然是孝莊太后所同意的。父母之命,不得謂之未經選擇。

《吳梅村詩集》中,有《古意》六首,孟心史以為即"為世祖廢后而作",錄其詩并釋孟說如下:

Advertisement

爭傳娶嫁天孫,才過銀河拭淚痕。

但得大家千萬歲,此生哪得恨長門?

孟注:"第一首言為立后不久即廢,而世祖亦不永年。措辭忠厚,是詩人之筆。"按:宋朝"親近侍從稱天子為大家"。末句用漢武陳皇后"長門賦"典故。謂為世祖廢后而作,信然。

豆蔻梢頭二月紅,十三初萬年宮。

可憐目西陵哭,不在分香賣履中。

孟注:"第二首言最早作配帝王,玉帝崩時,尚幽居別宮,退稱妃號,而不預送終之事。"按:廢后于順治十年八月"降為靜妃,改居側宮"。此即俗語之所謂"打冷宮",歿于何年,檔案無考。

從獵陳倉怯馬蹄,玉鞍扶上卻東西。

一經輦道生秋草,說著長楊路總迷。

孟注:"第三首言初亦承恩,不堪回首;后本慧麗,以嗜奢而妒失寵,則其始當非一見生憎也。"按:陳倉山在寶之南,秦文公游獵于陳倉,遇鳴神,歸而以為寶,建祠以祀,故曰陳寶,見《水經·渭水注》。"長楊"本秦舊宮,多禽,為漢武游獵之地,此必指南苑而言,南苑明朝名之為"飛放泊",亦多禽。玩味詩意,似廢后不愿從幸南苑,強之亦不可,所以說"玉鞍扶上卻東西";而不愿從幸之故,或以有某一廢后所妒的妃嬪在行幄,因而賭氣不從,此言被廢的導火線。

憔悴幾經秋,薄命無言只淚流。

手把定金合子,九原相見尚低頭。

孟注:"第四首言被廢多年,世祖至死不同意。"按:提及廢后后,可知此六絕實為廢后挽詞。

銀海居然妒津,南山仍錮慎夫人。

君王自有他生約,此去唯應禮玉真。

Advertisement

孟注:"第一句言生不同室,第二句死不同。慎夫人以況端敬,端敬死后,永承恩念;廢后一無他室。"按:心史此注,似有未諦。"銀海"指陵寢,典出《漢書·楚元王傳》,用于此,自是指順治孝陵。"妒津"之典極費解;《酉雜俎》記劉伯玉妻段明妒,以伯玉常于前誦《神賦》,謂"娶婦得如此,吾無憾矣",明因自沉于江,冀為水神而為伯玉"無憾"之妻。

"南山"只指陵寢,典出《漢書·張釋之傳》,記釋之:

從行至霸陵,上居外臨廁。時慎夫人從,上持視慎夫人新道曰:"此走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凄愴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豈可哉?"左右皆曰:"善。"釋之前曰:"使其中有可,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雖無石槨,又何戚焉?"

此為漢文帝偶無常之,思及后,愿葬于北山,可久安窀穸,不虞盜墓。而張釋之的見解,據師古注:"有可,謂多藏金玉而厚葬之,人皆發取之,是有間隙也。錮謂鑄塞也。云錮南山者,取其深大,假為喻也。"原文的意思是,勸文帝薄葬,以免誨盜。但就吳梅村此詩而言,南山也罷,慎夫人也罷,均與張釋之的原意不相干,心史謂此句言廢后與世祖"死不同",誠然;慎夫人指端敬,亦是。然則"端敬"何人?

"端敬"即是誤傳為董小宛的"孝獻皇后"棟鄂氏,端敬為其謚號中最后二字。這段疑案,留待后文再談;此可以確定的是,廢后的"敵"即是端敬。《康熙實錄》:

三年六月壬寅,葬世祖章皇帝于孝陵,以孝康皇后、端敬皇后祔。

Advertisement

孝康為圣祖生母佟佳氏,圣祖踐祚,尊為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崩,自然祔葬孝陵。而端敬與世祖合葬,即所謂"南山仍錮慎夫人";下一"仍"字,可知有爭之者,爭而不得,勝利終歸端敬,故曰"仍"。而此爭之者,自然是廢后。得此了解,末句"玉真"之典,方有著落。《唐書·后妃傳》:

玉真公主字持盈,天寶三載,請去公主號、罷邑司,帝許之。

明此出,通首可解。廢后雖不在分香賣履之中,但世祖既崩,旋即殉,其用心與劉伯玉妻段明無異,以為既然殉帝,位號可復,以元后份,自然合葬,故云"銀海居然妒津",銀海指孝陵。

豈意祔葬者仍為端敬。"君王自有他生約",說明端敬得以祔葬的原因,此或出于世祖的命,必與端敬同。末句設為規勸之詞,言廢后應學玉真公主,謙退不妒,勿爭位號,或者反可邀得世祖見許于泉下。

以上所解,自信可發三百年之覆。由是可知,廢后退居側宮,死于何年,葬于何,"檔案無考"之故何在。

珍珠十斛買琵琶,金谷堂深護絳紗。

掌上珊瑚憐不得,卻教移作上花。

孟注:"第六首則可疑,若非董小宛與世祖年不相當,幾令人謂冒氏寵,為或有之事矣。余意此可有二說:(一)或廢后非卓禮克圖親王之親,當攝政王為世祖聘定之時,由侍作親選,以故世祖惡攝政王而并及此事,決意廢之。(二)或端敬實出廢后家,由侍媵宮。(下略)"

心史此兩說,第一說絕不可能,因皇室與博爾濟吉特氏已三世為婿,中表至親,豈能以侍假冒?而況作配天子為嫡后,吳克善又何肯以侍作親?第二說則端敬如為廢后侍媵,則早當見幸,不應遲至"十八歲侍"。

Advertisement

按:《古意》六首,末首與前五首不相連貫,此為最可疑之點。玩味詩意,絕非詠廢后,鄧石如《清詩紀事初編》敘吳梅村,說"《古意》六首"云:"一廢后;二三四五宮人失寵者;六季開生諫買揚州子。"季開生為季滄葦之兄(其事跡詳見拙著《柏臺故事》),以諫買揚州子幾遭大辟,減死流尚堡,死于戍所。此事固亦為順治年間制漢人的一大公案,但以例而論,不應闌,且語意不及于極諫,鄧說難信。

我以為第六首當是言端敬的出。此詩主要用石崇的典故,即第三句"掌上珊瑚",亦借用石崇與王愷斗富的故事。"絳紗"有兩解,一出《后漢書·馬融傳》,指樂;一出《晉書·胡貴嬪傳》:晉武帝多簡良家子充職,自擇其者,以絳紗系臂,乃指為天子所選中的子。但細釋詩語,仍以指樂為是。

就詩論詩,照字面看,并不難解:有豪家量珠聘得名,頗自珍,輕易不為賓客所見,結果竟宮眷。但其中藏的幕如何,卻費猜疑。

如說世祖對此名一見傾心,以權勢迫豪家獻,則疑問有二:

第一,豪家是誰?是否端敬之父鄂碩,抑其伯父即多爾袞的親信羅碩(或作羅什)?

第二,端敬出既為名,何以又一變而為鄂碩之?

據傳教士的記載,端敬原為世祖胞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妃。黎東方博士信此說,以為博穆博果爾無功無德而得封親王,即為其奪妻之恨。按:太宗十一子,除第九子世祖及早殤者外,得封王者四子,一為長子豪格,封肅親王;一為五子碩塞,封承澤親王,后改號為莊親王;一為八子,不知名而封為榮親王,即太宗所寵的宸妃所出;一即博穆博果爾,其生母亦出于博爾濟吉特氏。碩塞封王以戰功及多爾袞的提拔;榮親王則是子以母貴;唯獨博穆博果爾,遽封親王,確有疑問。

今以《古意》第六首而言,如世祖曾奪弟所,亦為侍姬,而非嫡室。但博穆博果爾于順治十二年封王,十三年即薨,得年十六歲;而端敬以十八歲侍世祖,年長于博穆博果爾,似亦不倫。

走筆至此,不能不談吳梅村的《清涼山贊佛詩》;向來談董小宛宮,及世祖出家,無不重視此詩;尤以一、二首,本事大致可考。程穆衡注未見;若孟心史在《世祖出家考實》一文中,所言固不謬,但實可更詳,此當與《古意》六首及《讀史有》八首合看,則事彌出。

《清涼山贊佛詩》為五古四首;其一起頭描寫五臺山,共有六句之多: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臺。

臺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

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栽。

有山出臺、由臺出池、由池出蓮,而重點在"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栽"。此謂清室與博爾濟吉特氏世為婚姻;而一帝娶姑侄姐妹,或兄弟即為連襟,婚姻既切亦復雜,則如世祖奪弟或其他親族所,亦為可恕而不足為奇之事。是誠詩人溫敦厚之筆。

王母攜雙,綠蓋云中來。

漢主坐法宮,一見徘徊。

結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釵。

此言世祖邂逅端敬,一見傾心,收后宮,且為孝莊太后所同意。"王母"指孝莊,而"雙"切"董",確鑿無疑。"漢主"指世祖;梅村作此類詩,皆用漢朝故事,因為當時最大的忌諱,在夷夏之辨,談宮闈猶在其次,梅村必用漢朝故事者,即恐萬一興文字獄,猶有可辯的余地。

起首六句,描寫道場,下接"王母攜雙,綠蓋云中來;漢主坐法宮,一見徘徊",乃孝莊攜端敬來拈香,世祖因而初識端敬,一見恰如漢元帝之初識昭君:"顧景徘徊,竦左右,帝見大驚。"(《后漢書·南匈奴傳》)

昭君已許婚匈奴,漢元帝留不可;此則不然:"結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釵。""同心合"典出《隋書·后妃傳》:煬帝烝父妾宣華夫人,先以小金盒貯同心結示意。梅村用此典,可知端敬為親藩侍姬,深得孝莊歡心,故行止相攜;又用"九子釵"一典,可知世祖納端敬,為孝莊所同意。《飛燕外傳》:"后持昭儀手,紫玉九雛釵,為昭儀簪髻。"此"后"在端敬,當然是太后,而非皇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