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再一次慶幸,虧得今天強力進了文華殿,不然可能就喪失了機會,關於纂修實錄人選的議論也將與他無關。
如果徐溥進奏給天子的那份名單裡有父親的名字,方應倒要佩服一聲徐學士的心氣量;如果沒有父親的名字但有謝遷,方應就要“呵呵呵”了。
方應知道,實錄纂修的總裁一般由首輔擔任,副總裁一般是大學士或者特別資深的詞臣擔任,估計這兩種是不到自家父親的。
其餘纂修人選皆從詞臣裡選,選拔條件就是看學識和品格。不是他方應自吹自擂,自家老子在這兩項上打分,如果公平公正的話,萬萬沒有不選的道理,而且先前方清之還奉旨編過《文華大訓》,實際編書經驗也超過大多數人。
故而父親方清之真正備“邪不正”底氣,比方應自己的事都有底氣。突然又想到了什麼,方應登時興致高漲,目陡然火熱起來,盯著正在天子手裡接覽的名單。
站在他前面的李東到這種變化,回頭看了方應一眼,詫異的問:“不過是一分名單,人選皆有商榷餘地,你何至於如此激?”
李老師的言外之意就是,即便名單裡沒有方清之,那也是有商量的,沒必要這樣激。方應便低聲答道:“老師,我在意的不是名單,而是另外一樁事,我倒是期待名單裡沒有父親。”
李東剛想問“你又打什麼主意”。便聽到寶座上天子已經將名單遞給了旁邊司禮監太監,喻示道:“念!”
方應顧不得繼續與老師說話。連忙集中神細聽,到底會不會有父親的名字?
一長串人名聽下來。果然聽到了不耳能詳的名字,比如劉健、謝遷、王鏊、程敏政、李東、樑儲、楊廷和等,連今年剛剛以二十歲年紀中狀元的費宏都在名單裡。
堪稱是羣英薈萃,讓方應連連慨,實錄修纂果然是青雲之梯。常言道“非翰林不閣”,其實改爲“不修實錄不閣”更合適——只要能遇到天子駕崩的機會。
不過翰苑名人中,但唯獨沒有徐溥和方清之的名字。至於沒有徐溥,方應用腳趾頭都想得到,名單是徐溥擬出來的。哪有自己寫自己名字的道理,等著天子往裡面添加而已。
但是沒有方清之,這就太明顯了......如果方應不出現,許多人還想不到方清之,但今天方應臉了,衆人腦子裡肯定就順便記起了方清之,所以名單裡沒有方清之就顯得很突出了。
特別是謝遷與方清之年紀資歷學問都相彷彿,謝遷名還不如方清之,憑什麼謝遷能進名單。方清之就被摒棄在外?
文華殿裡很多人都意識到這點,目齊刷刷的向方應集中,方清之或許好欺負,但他這個兒子可不好惹。更別說方應就在現場,豈能善罷甘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徐溥劉健這個團如今非常得意。只須坐等閣而已,但必然就有大批不如他們得意的人。
先前方應到來。有人不爽,有人就會暗爽。而暗爽的這些人多半就是被徐溥團隊制的人。如今又看到徐學士公然如此打方清之,誰還不知道龍爭虎鬥的好戲即將上演?
李東非常直觀的覺察到,自己這個便宜學生彷彿更加激了,連子都在輕微抖。別人或許以爲方應這是憤怒,自家父親遭遇不公後的出離憤怒,但李東卻從中到了濃濃的興......
李老師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你打的什麼主意?”方應住自己的小激,淡定的答道:“如果楊廷和前輩在此,肯定要站出去仗義執言。”
正常況下,如果君臣見面共議國事,一般都是天子和閣閣臣商討。但現在正於特殊階段,剛剛登基的天子本看不上前朝留的閣閣老們。
所以天子仍舊習慣的找原東宮屬們來議論國家大事,導致此時文華殿裡的侍從大臣幾乎都是東宮出,這就是所謂的“從龍之臣”。
而楊廷和雖然是翰苑清流,但當初還沒有把資歷熬到進東宮侍班,此時自然也不會出現在文華殿裡。
李東乃心思縝之人,聽到方應的話,微微思索片刻。乍一想,方應像是拿楊廷和激自己;往深再一想,又像是挑自己爲方家出頭鳥,或者炮灰。再往更深想,方應不是如此淺薄的人,肯定還有另外的意思。
方應唯恐李東理解不到自己的用意,又悄聲道:“老師你號稱文壇領袖,確實有名,卻沒有威,學生言盡於此,老師自作抉擇。”
一語驚醒夢中人,李東突然也領悟到了,方應說的沒錯,名不是威,名是錦上添花,威是雪中送炭。自己所缺的就是威,想在仕途更進一步,名只能讓人欣賞你,但若沒有威,誰肯追隨你?
而威又是怎麼來的?就是能爭來利益!當然與不正之風作鬥爭,還能爭到利益更好!
李東終究不是甘心優遊林下的人,同樣有經世濟民的抱負。他年得志後,時運不濟忍了十八年,才機緣巧合進了東宮,如今在難得一見的大洗牌時期,難道還要繼續弱無爲?自己還有什麼可放不下的?
想至此,李東排衆而出,向天子奏道:“此名錄中,爲何不見方清之?臣自忖不如方清之,甘願讓出名額,用方清之替換。”
終於有出來打擂臺的了,只是衆人沒料到並非方應本人,而是平時略低調的李東出頭。不過衆人都聽得出來,李東語氣與其說是謙讓,不如說是質問徐學士的名單公正。
此時徐溥眼觀鼻鼻觀心,其實也有點兒騎虎難下的覺。他怎能不知道,不將方清之列進來非常不合理,肯定要引起質疑,甚至會略略損害自己的公正形象。
但這是謝遷過方清之最後的機會了,甚至還可能是唯一的翻盤機會。詞臣升遷自有一套不以人意志爲轉移的傳統規矩,依照這些傳統規矩,方清之已經領先謝遷一個位。
如果不把握這次機會,那麼在青雲之路上按部就班,謝遷就只怕永遠無法逆轉方清之了,除非天意讓方清之掛掉。
量小非君子啊,世間哪有完無缺的聖人?化初年時的首輔李賢一樣因爲人事問題充滿爭議,最後也還是青史留名,三元宰輔商輅一樣涉嫌打王鏊,照樣名滿天下,他徐溥爲何就不能效仿前賢?
李璟穿越到北宋末年,成為梁山附近獨龍岡李家莊撲天雕的兒子。從此歷史的車輪就在這裡轉了一個彎。 他是宋徽宗的弟子,卻使趙家諸子奪嫡,自己在暗地裡挖著大宋的牆角;他是宋欽宗的股肱之臣,卻睡了龍床,奪了他的江山。 鐵蹄踐踏,盛唐雄風依舊;美人多嬌,風流千古。
沈汐硯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還能去到自己論文里提到的時代去探究,更沒有想到會遇到一個純古人。二人的相遇是意外,在這個遠古時代也是意外,但生活是繼續的,那就向前進吧。在這個未知的遠古時代發揮那麼點光熱也不是不可以,在改善生存空間的同時還能帶推動文明的進程,也挺好的,做自己想做的,和宋時一起努力找尋回去的辦法,帶宋時去看看自己的時代。 在宋時的這前二十三年里,想著讀書,為官,但這一切在遇到沈汐硯后,他想去看看天外是什麼,他想去看看沈汐硯口中的時代,想看一看銀河。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會努力讓沈汐硯和自己生活得更加的順利,他也在不斷的找尋方法,以便去看一看沈汐硯口中的天際宇宙銀河。他們依靠部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來,幫助部落發展,讓部落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