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
溫縣行宮殿,趙無恤看著這個面容樸實、手腳糙的年輕人,不慍地說:”中原有令,盡廢天道教,不許教徒出沒傳教,你可知?“
墨翟用清朗的聲音回覆道:”鄙人已非天道教徒。“
五年前南黨作,南子被賜死,子商被放逐扶桑,生死不知,一直被趙無恤視爲患的天道教也盡數被廢,宋地夷爲郡縣。其中,信奉明鬼、尚同的一些工匠雖然沒有偕同南子作,卻也被殃及池魚,南逃楚國。這兩年來,這些工匠羣不再自稱天道教徒,而以”墨家“自居,首領爲鉅子。
而帶領這羣人產生變化的,便是眼前的墨翟了,他被稱之爲墨子,這個學派褪去宗教外後,倒是在楚越有了不小影響力,甚至反饋到了中原。
在如此環境下,墨翟也產生了原本天道教中不曾有的”兼“”非攻“等理念。
引薦墨子來見趙無恤的魯班輕咳一聲,說起了緣由。
”臣先前在蜀地爲陛下造船和各種械,打算造後,用它攻打楚、越,此事天下盡知。墨子聽說了,就從楚國起,行走了十天十夜去見我。“
當時,墨子一照面就請求魯班:”北方有曾經欺侮過小人的仇家,希能借助公輸子之力殺之!願意獻給你十鎰黃金!“
”趙律規定,不可私鬥復仇,更何況。“魯班很高傲地說道:”我奉行義,決不殺人!“
他居高位,若不是看在墨翟的父親是故人的份上,是不會見他的,更不會因爲一點金子而心。
孰料,這對話卻落了墨翟的語言陷阱裡。
按照這邏輯,楚越這二十多年一直在安心種田,沒有得罪中原,的確沒有什麼好理由去討伐,魯班奉行義,不殺一個人,卻造出利去殺害衆多的百姓,不能稱之爲明……
魯班一向訥於言而敏於行,哪裡說得過這個伶牙俐齒的傢伙,便用皇帝一心要滅楚越作爲搪塞,誰料墨翟乘機請求覲見趙無恤。
”陛下聽聞墨翟之名時,曾經問過臣下他的事蹟,於是,臣便將他帶來了。“
”哦?“趙無恤來了一點興趣,他高高在上,問墨翟道:”兼,非攻,這便是你的主張吧?你想要以此阻止朕伐滅楚越麼?好啊,你試試吧,朕想知道,聞名南方的墨子有何口才,能搖朕的決心。“
墨翟一笑,連稱不敢,卻很有試一試的打算,他對趙無恤說道:”現在這裡有一個人,,舍其文軒,鄰有敝車,而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竊之;舍其粱,鄰有糠糟,而竊之。敢問陛下,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趙無恤卻不答,只是含笑看這個年輕人的表演,最後墨翟只能自言自語地補充道:“這人一定患了竊疾。”
無恤接上了話:”善,你是不是想說,昊朝直接統治的地方,方圓萬里,楚國越國的地方,方圓三千里,這就象文軒與敝車相比。昊朝城郭遍地,鄉邑相,里閭人煙繁盛,而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煙瘴從生,就如同錦繡與短褐相比。昊朝富有天下,有冀州、豫州、兗州、徐州、雍州、梁州的膏土地,而楚越雖有魚鱉繁盛的雲夢澤,三江五湖,然與昊朝比起來,就如粱與糟糠相比。是這樣麼?“
能言善辯的墨翟有些發怔,半響纔回應道:“原來陛下深明這道理,然也,從這三方面的事看,我認爲陛下進攻楚越,與有竊疾的人一樣。南方楚越兩國爲陛下藩屬,一向畢恭畢敬,朝貢覲見不敢怠慢,並謹記陛下的願,推行教化,使得百濮羣越也開始效仿中原章服。然今陛下先拔蜀,開棧道,修大舟,樓船東出討伐兩國,兩國戰慄惶恐,不知何罪……“
”大江寬廣,楚越雖爲小國,卻亦有兵甲十萬,水師長楫近千,陛下以北方不習水之人赫然討之,只怕既不符合王者懷天下的道義,也無法取得效,反倒要讓南北兩邊都死傷慘重,空耗國力啊。”
“墨翟啊墨翟,難道你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麼?六合之,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楚越既然是朕的藩屬諸侯,他們的土地也自然應該歸於天子所有,本應該納土朝,卻遲遲不來,這不是心存異心是什麼?於是朕便決定收回荊州、揚州的土地,讓九州同風,有何不可?這便是朕的理由,縱然沒有這理由,有公輸子爲我製造的水陸械,必取楚越!”
墨翟笑了笑,沒有說話,還是魯班有些尷尬地對趙無恤說道:“臣無能,墨子來見我時,我二人已經演練過攻守之,臣九次陳設水戰和攻城用的機巧械,墨子九次抵拒了我的進攻,臣的進攻手段已盡,而墨子的守辦法還有餘。”
這是令人驚奇的事,要知道,魯班號稱是攻城大師,在水戰械的製造上也很有造詣,今日卻棋逢對手了?
趙無恤問道:“你與朕一起鑽研的技,也不能敵他?”
魯班老臉微紅:“不能,投石機、弩砲等,均被他想辦法抵消,如今楚越兩國已經學會了這些的製作和防之法……”
這就奇了,這墨子,果然是一個可以比擬甚至超過魯班的匠才啊……
趙無恤頓時生出了一才之心,然而魯班卻走到趙無恤面前,突然低了聲音道:“陛下,楚越若有此子,只怕攻取不易,臣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此患……”
“你想要殺了他?何必呢。“
趙無恤卻不理,反問道:“那兩樣東西,你沒有泄出去吧?”
“國之機,臣豈敢外泄!”
趙無恤頷首,對墨子直言道:“既然如此,墨翟,那朕便與你說一說,必須伐楚越的理由,不單單是因爲朕一統九州的志向,也不單單是因爲中原已經沒有地方安置朕的子子孫孫。”
“朕聽說,你一直在楚越倡導弭兵休戰,兼非攻,但你可否知道,這世上國與國,邦與邦的戰爭,因何而起?”
墨子拱手:”昔日諸侯兼併,無非是爲了土地、人口。然今中原所轄各郡縣人口,已超過兩千萬,萬家之邑隨可見。而楚越縱然已開放了江南、閩地,加一起,也不到四百萬,不論土地人口,中原都不缺,何苦征伐呢?“
趙無恤道:”征伐,不是因爲人口太,而是因爲有些地方,人口已經有些多了……按照現在下去,人口會繼續滋生,而土地遲早是裝不下這麼多人……“
……
墨翟一怔,卻聽趙無恤說道:
”在中原,有這麼一句古話,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在農業社會,年輕人年後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務農,每個人的理想是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老婆孩子熱炕頭,過上田園詩般的日子,一家溫飽,一生足矣!
這是理想的小國寡民狀態,然而,人口增長是指數型的,理論上沒有極限。趙無恤建元初期,中原人口總計才一千五百萬左右,土地多、人口,政府給每家一百畝地,還可以敞開供應。但隨著人口總量的增加,到近幾年,算上戶,人口已達到兩千五百萬左右。像是河東、鄴城、河等地,土地供應就出現了僧多粥的局面。
現如今,他還能通過開闢淮北淮南、蜀這些地方,通過府的強制移民安置人口緩解危機。但繼續發展下去,再過一百年,當中原人口突破五千萬時,問題就要接踵而至了。
在中國,歷朝歷代,人口好像總有一個天花板,超過這個天花板就會發各種戰,導致人口銳減,接下又是緩慢的盛世中興,開始另一個循環週期。
讓這個上限增加的,還要靠高產作的引,可一旦氣候發生劇烈變,小冰河期到來,天花板就再度降回來。
一般而言,人口引發的週期是如此演進:第一階段,王朝興起,人口稀,人地比例很低;第二階段,戰之後,人均收快速越過生存水平,人口加速繁衍;第三階段,隨著人地比例大幅上揚,馬爾薩斯陷阱凸顯,人均收降低,王朝治理水平的降低,往往很容易導致極低的人均收水平被推低到生存線之下;隨後,第四階段社會崩潰,天下大。
昊朝現在於第二階段,趙無恤估計,自己還能活十來年,到孫兒輩時,就將遞進到第三階段了……
如此,一個迴重新開始,所謂“治循環”。
攔在趙無恤面前的最大敵人,並不是五年前的南黨,也不是現在還割據南方的楚越,而是這個治循環的死結。
有兩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不斷開闢疆土,尋找更多的耕地,通過民手段將人口分散開來,近代歐洲就是依靠向洲的民,緩過了一次17世紀普遍危機。
其次,就是發展科技,讓土地能產出更多的糧食,讓過去不能開闢耕地的地方能夠種地。
趙無恤打算兩手都要抓,他準備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解決掉楚越,爲子孫免除後患,同時也提前開發南方,等到百年後中原人口達到一個上限時,人口才能暢通無阻地涌廣袤的江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墨翟,你一直想要阻止戰爭,殊不知,阻止了今日的殘殺,也阻止不了明日、後日的,反倒會更加慘烈!”
見墨翟若有所思,卻仍然面帶猶豫,趙無恤知道看不到後世兩年前中國歷史循環死結的他,是不會同的,遂道:”看來靠王道的法子,是說服不了你了,那,便取兵道罷。“
”魯班!下去準備,將那兩件利展示給墨翟看看。”
魯班有些發慌,連忙道:“陛下,此乃國之重,豈可輕易示人?”
老邁的趙無恤掃了他一眼,魯班連忙噤聲,下去籌備去了。
墨翟心中有種的不安,卻又不知道是爲什麼,趙無恤讓他來到溫縣水邊的宮榭同坐,對他說道:”你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若視其。這就是兼?“
”然,若人人相兼,相利,則縱然諸侯並列,天下仍能大同,否則,即便以霸道強行一統,天下,人與人之間,依然會相互爲仇,生出來……“他擡起頭看了趙無恤一眼,輕聲說道:”就像,五年前在宋國發生的事一樣。“
那是趙無恤心裡的一道疤,同時也是墨子心裡的痛,南黨之,天道教徒舉事,又陸續被鎮,那一次大,死了許多人,其中不還是墨翟的同鄉好友。
”甚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你不可能所有的人,想要保全一切,最終卻只能失去的更多,有時候啊,就應該忍短痛,這才能避免長痛……“
他以一個老人的份,而不是帝王的份告訴墨子:”凡事,都不要妄想十全十!“
……
說話間,魯班已經趙無恤之命,將該籌備的東西籌備好了。
”來,墨翟,來看看,這兩樣東西,你可有辦法想出守備之策來?“
墨翟與趙無恤站到臨水臺榭上,面對浩浩大河,他看到河面上有幾艘帆船,其中靠的那艘大船是空的,而其他幾艘小船全副武裝,上面站著水手,他們正在迅速靠近目標船隻,似乎是要進行一場作戰演戲……
下一刻發生的事,讓墨翟目瞪口呆。
「崇禎,別急著上吊,隻要把女兒給我,我帶你殺出北京!」 「李自成,這座北京城就留給你了,好自為之吧!」 「多爾袞,我陳越有朝一日必定打進東北,把你滿洲人趕到北冰洋,去和愛斯基摩人為鄰!」 穿越到崇禎末年,遇到了崇禎的女兒坤興公主; 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卻要擔負起整個國家。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巡視四邊,來到嶺南發現這里一切與眾不同……富庶的黎民百姓,發達的商業建設,威武的軍隊士卒……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里的封王十八皇子朱拓胡作非為、窮奢極欲、橫行霸道。朱元璋:兒子啊,要不把大明交給你,你在大明隨意為非作歹。朱允炆:十八叔就是我遙不可攀的高山。朱棣:有十八在,我對皇位沒有任何想法,我愿意做他帳下大將,為大明開疆擴土。于謙:我心中只有一個太陽,沒錯,那就是十八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