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買活 第3章 白面饅頭

《買活》第3章 白面饅頭

 布掀開,蒸汽彌漫,幾十個白白胖胖喧喧乎乎的東西被倒在拭得干干凈凈的講臺上,今天居然吃白面饅頭!

 學生們很快排一行,依著順序各自拿了一個,就連縣令家的小姐于小月都沒有放棄,若是在別,白面饅頭對縣令家來說算不上什麼太好的東西,但這里是臨城縣,更何況于小月最近胃口很好,們一起打掃文廟的時候也很期待買活軍的點心。

 金逢春從前胃口也不大,現在完全不一樣,從前實際上并不做太多事,十四歲的大姑娘,不好上街拋頭面,每天起來用過三餐也就是打點針線,做些細活,和母親姐妹閑話一會,難免也憂慮省、自己的親事,這樣低的運量,以及還算充足的油水,讓小姑娘習慣了一頓吃個半碗飯也就飽了。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上課、做作業,上課,從家里頂著熱浪走到文廟,這些運量讓人胃口大開,更何況從出生以來,白面就是很難得的東西,臨城縣不產麥子,這些以前都是外地糧商運來賣的,但現在商路很凋敝,白面也因此更加珍貴。

 沖著饅頭吹了幾口氣,迅速撕下一片塞進里,有些不好意思地發出呼呼的聲音,薄薄的饅頭很快被唾沫融化,在里散發出清甜的味道,買活軍的饅頭里可能加了一點糖,他們是不缺糖的,前幾天學生們吃的都是米加糖做的米糕,在往日里是節日才能吃到的珍貴點心,令每天下午的點心時間變得非常人——買活軍的富庶也因此令縣里人大為吃驚,免費供給學生點心就已經很出格了,竟還是米磨才能做得的米糕,而且還往里面加糖!

Advertisement

 今天吃饅頭的事要是傳了出去,又有許多人要發出驚嘆聲了吧?金逢春珍惜地咽下還帶了一麥香味的口水,看了看左右,見所有人都專注地吃著,心中猛地涌上一暗下決心,張開輕輕咬了一口,不再像以前那樣撕下小片食用。

 牙齒陷饅頭里,不由發出滿足的嘆息聲,又蓬又輕的饅頭好像打個滾就掉到了嚨里,怎麼吃都沒有夠。邊也同時傳出了輕輕的嘆息聲,金逢春偏頭去看于小月,于小月雙手抓著饅頭,小正好咬在上面,兩人目相對,臉上微紅,但還是把那塊饅頭咬了下來。

 這麼喧乎的饅頭,就是要咬著吃最好,用手撕著吃會降低蓬松程度,謝雙瑤就是咬著吃,啊嗚一口就吃了小半個,塞得鼓鼓囊囊的,往后一靠,一邊吃一邊拿幾張們的作業看,有時候還發出輕笑聲。

 里的饅頭吃盡了,從腰邊拿下一個竹節筒,自己走到教室尾部,斟了一筒劣茶,這茶泡得很淡,茶葉也不好,天氣這樣熱,金逢春以為謝雙瑤會喝井水,文廟里就有一口井,井水總是比較涼的。但謝雙瑤好像從來都不喝生水,而且也不用教室里準備的茶杯。

 是怕被人下毒?

 這念頭閃過,但又被否決了,因為能下在食里的毒藥也很珍貴,肯定要從遠運來,臨城縣里恐怕誰都拿不出來。金逢春想謝雙瑤不愧是神仙下凡——在買活軍來之前,對謝雙瑤是神仙還是妖孽,屬于中立,但現在已不一樣,謝雙瑤說得不錯,能給們吃上好吃的人當然是神仙下凡。否則金逢春和的同學算什麼呢,吃了妖孽給的饅頭是不是也了妖孽了?

Advertisement

 還有些怕謝雙瑤,或者可以說很怕,但金逢春已索到買活軍的規矩,買活軍喜歡聰明人,但不是從前場上那種聰明,謝雙瑤喜歡那種實在的聰明。

 “謝姑娘。”咽下最后一口饅頭,斗膽問,“你不用學堂里的茶碗,是嫌不干凈嗎?”

 眾人頓時掃來明明暗暗的眼神,很多人都覺得金逢春在找死。確實,聽說很多高門繡戶的姑娘不喜和旁人共用餐,甚至會因為被鄉下人用了自己的茶碗就把一整套上好的瓷砸碎,但問題是謝雙瑤在這樣的戲碼里通常只能扮演鄉下人。

 “是。”謝雙瑤卻并沒有生氣,也不覺得金逢春在諷刺,“臨城縣燃料——就是柴火并不是很多,教室里擺的茶碗是不能用熱水澆燙消毒的,只能用井水清洗,對我來說,不夠干凈,可能會傳染疾病。”

 有個別詞匯不太好懂,但所有人都開始想縣城里有沒有鋪子賣竹杯,這種東西不會很貴,他們都消費得起,最好是能和謝雙瑤一樣,鉆個孔掛上。如果可以選,當然沒有人愿意染病。

 金逢春又問,“飲生水也會傳染疾病嗎?”

 謝雙瑤說,“會的!現在燃料不足,所以還沒有說,將來我手下的活死人全都不許喝生水。這兩個問題都很聰明,我賞你五十文錢。”

 把手底下那些沒有買活的奴才都活死人,金逢春覺得很難聽,但又十分切。謝雙瑤有時有一種詭異的,們不太能理解的幽默

 一個人打破僵局,大家就都漸漸有了膽子,七八舌地問起來,“謝姑娘你穿這樣的服是為了什麼呢?”

 “干活方便,且耐臟。如果你每天都要出門,綾羅綢緞不實用。以后你們也要做一些這樣的服,出門用得上。”

Advertisement

 們當然是要出門為謝雙瑤做活的!人群短暫地停滯了一下,但也許是打掃文廟這種輕省活計帶來的安,沒有太多人表現出恐懼和退卻(實在很害怕的話,被認為沒用可能會死,膽小的人都更怕死),而是問著,“我們要去哪兒呢?”

 “還沒有想好,但肯定不能閑著。”

 大家都接了做活的事實,于小月問,“謝姑娘,白面是買活軍自產的嗎?還是從遠運來的?”

 “哇。”謝雙瑤笑了,“這是在刺探軍?”

 大家一下都安靜下來,恐懼地著殺人不眨眼的大王。但謝雙瑤并沒有發火,而是有一點開心,點著提問的于小月說,“看來你爹當縣令也不是沒理由,不愧是縣里唯一的現役進士家庭。”

 金逢春等人都低下頭去,現役沒有懂,但懂得謝雙瑤的意思,全縣上下唯一一個進士就是縣令家,金家的縣尉是捐,買來的,用了些關系,就買在本省,金家老家是二百里外的大地主。因為捐泛濫的關系,縣里的縣尉、縣丞、主簿、教諭,都不是進士出,屬于雜牌,在縣令面前很抬不起頭。

 “本地不產白面,白面是買來的。”謝雙瑤止住于小月,平靜地說,“我知道,臨城縣往北方的商路實際上已經斷了,而且也沒有再度打通,因為斷并不是斷在我們這里,而是斷在北面,那里現在很。所以我們開了一條新商路,只有兩年,今年來的商船比以前多一些。”

 不是臨城縣往北方的商路斷了,其實整個南方和北方之間的貿易都已到極大影響,只有漕運這條干線每年能保證一次往來。這麼寶貴的商貿機會是不會從北面往南面販糧食的,藥材、木材、煤炭都是更好的大宗貨,而且現在北面有糧食的人也不會把它隨便往南面賣,種種原因,令商業非常凋敝,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不便。金逢春聽謝雙瑤的話就和聽天書一樣,大聲說,“商船?是水路?”

Advertisement

 謝雙瑤說,“海路,我在云山縣開了個碼頭。”

 沒有繼續說下去,指了一下于小月,“二哥記一下,我賞三十文錢。”

 許多學生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金逢春卻一個勁地琢磨這事兒,但沒有追問了,發現謝雙瑤賞錢就意味著這個話題已經結束。

 吃完點心,謝雙瑤給們說了一些飲食起居的講究,一個屠戶、流民戶,如果不是神仙下凡,覺醒宿慧,怎能知道這些講究?“任何時候不要讓生水沾,喝茶是最好的,茶水至燒開過。”

 “這個天每天都要洗,臉要單獨一條面巾,臉水不能曬,最好燒開一下。”

 “如果你們不想從邊親近的人那里染病,和你睡在一間屋子的丫鬟也要這麼講究,最好別讓們睡腳踏,腳踏靠近地面,容易染病。”

 “天氣雖然熱,但還是要穿長袖長,被蚊子咬可能會傳染瘧疾。平時在家也要注意燒艾防蟲,得了瘧疾就去找草蒿,只有草蒿——也就是黃花蒿,是有用的。”

 這些小姐對瘧疾不陌生,數年前曾發過一次,甚至們家里都有因為打擺子沒熬過來的親戚,這也是為什麼小姐們不愿意出門,在這種缺醫藥的年代,任何一點小病都可能要了你的命。

 “謝姑娘,聽家父說起,治瘧疾還是以常山為主藥……”縣里生藥鋪的閨董蓮妹張地問著。

 謝雙瑤嗤笑一聲,“你爹懂個屁!”

 董蓮妹差點到桌子底下,不過謝雙瑤并沒有生氣,說,“本草綱目里所有藥材,唯一能治瘧疾的只有黃花蒿,這一點不用和我爭,不過你敢質疑我,勇氣可嘉,我也賞你二十文。”

 但凡賢明的君主,總是善于納諫,謝雙瑤也要給自己打造這樣的名聲嗎?……一個屠戶,真的想要爭奪天下嗎?

 金逢春到底也才十四歲,而且自小在這樣一個閉塞的縣城長大,也知道有些事不是能看得明白的,而且謝雙瑤是否要爭奪天下和的關系也并不太大,所以很迅速就把這些不解放到一邊去,下了課,們得到賞賜的幾個人排隊上前對賬按手印,到于小月的時候,張不已,“我……我能否請謝姑娘換一種賞賜?”

 謝雙瑤已經走了,謝二隊長甕聲甕氣地說,“換什麼?”

 于小月說,“我想……我想看一眼那個鐵筒子!說話會變得大聲的那種。”

 那個鐵筒子實際上鐵皮喇叭,金逢春一聽也是心不已,謝二隊長沒有讓們用賞錢換,而是將手聚攏在邊上,也做了個底小口大的樣子,‘喂、喂’地了兩聲,“只要是這個形狀的東西,都會讓聲音變大,你們回家可以自己做一個,厚實的紙便可以,鐵喇叭現在不在城里,不能帶給你們看。”

 還沒散去的學生又聚攏了過來,大家都欽佩地看著謝二隊長,金逢春問,“喇叭去哪里了?”

 于小月同時問,“為什麼這個形狀能讓聲音變大?”

 謝二隊長同時回答兩個問題,“喇叭送到鄉下去了,教農戶種田。六妹說的。”

 當然是謝雙瑤說的!于小月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但看起來謝二隊長覺得‘六妹說的’就是為什麼,雙方不太能通。金逢春拉了于小月一下,在往常這有些僭越,縣令是金縣尉的上司,而且是進士,雙方并不屬于一個階層,于小月在臨城縣的際圈屬于孤獨的頂層,要到隔壁縣才能找到份相當的朋友,但此刻這一層隔閡似乎已消融不見。

 于小月會意,沒有再問,們也比較畏懼又高又壯的謝二隊長,學生們三三兩兩地離開了,低聲議論著們今天看到的新奇事,對大多數人來說,今天最值得一提的是白面饅頭,米糕已經是令人非常想來上學,讓那些年齡不夠的小弟弟小妹妹們急得要哭的好東西了,如果不是點心只能當場吃完,不許帶走,很多學生都會被要求帶回家和家人分,更何況是難得吃到,以稀為貴的白面甜饅頭!

 金逢春和于小月在談的卻是們之后可能要做的活兒,還有謝雙瑤的格,們當然也很饞,在這樣一個朝不保夕的時代,就算是縣令和縣尉,也不是大魚大地過日子,金逢春在家只能吃糙米、米參雜起來的雜和米飯,只有祖母能吃到米飯。不過到底們要吃得比那些來自生藥鋪、裁鋪、米鋪的孩子好一些,矜持也讓們不好意思和小伙伴仔細地討論白面饅頭的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