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楊門忠烈傳 第2章

《楊門忠烈傳》第2章

談到討伐北漢,薛居正表示不可,他的理由是:太祖在日,數次親征太原,無功而返。因此,會議中先須檢討以往征北漢的戰績。

「劉鈞在世時,曾遣人奏告先帝:『河東土地甲兵,不足以當大宋;我家亦不是敢抗逆宋朝,區區守此,為的是怕絕了劉氏祖先的祭。』先帝哀於其,所以終劉鈞一生,不加兵於河東。開寶元年,劉繼恩接位,第二年親征。臣願從此役議起。」曹彬接著便檢討開寶二年,太祖親征北漢的經過。

這年三月,太祖親統六師,從開封出發。到了太原,立砦四面,展開包圍,由李繼勛、曹彬、黨進、趙贊分南北東西,四面進攻。同時開鑿水道,引汾水、晉水灌城,一時北漢大起恐懼,郭無為主張投降,劉繼元不從,因為契丹的援軍快到了。

契丹從河北分兩途來救北漢,太祖亦分遣李繼筠及韓重贇由北、西兩路迎敵。北路李繼筠迎擊自太原北面石嶺關南下的敵軍,大破於曲;西路韓重贇列陣於倒馬關附近,契丹兵從定州而來,見大宋旌旗倉皇撤回;韓重贇揮師追擊。兩路大勝,北漢危急萬分。

其時郭無為已經跟曹彬有了聯絡,約定出城投降,迎接宋師城。他向劉繼元自告勇,願率兵一千擊敵。劉繼元信任不疑,親自犒軍送行。哪知出城不久,氣候突變,風狂雨驟,天晦暝如墨。郭無為害了怕,回軍城,而謀已經由劉繼元的一個太監揭發而敗,郭無為一進城便遭逮捕而死。

Advertisement

接著契丹派了一個使者韓知璠來冊封劉繼元。韓知璠頗有將略,在危城中細心視察,堵塞了好些防上的,形勢逐漸好轉;同時契丹又另外發兵相援。數番會戰,互有勝負,但天時對宋軍不利,閏五月中,連降大雨,引起疫癘,太祖不得不班師回京。

「此役非戰之罪。」曹彬敘完了整個作戰經過,接下來檢討師出無功的原因,「出兵太遲,先失著。三月間北上,轉眼就到夏天。又逢雨,以致士兵多疾。如果及早出師,速戰速決,太原當可一鼓而下。」

「曹太尉的話是不錯。」薛居正說道,「不過先帝昔年曾與趙普計議伐北漢,趙普以為太原當西北兩面,正可為我捍外患。如太原一下,失卻緩衝,契丹寇,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契丹!」皇帝然作,「遲早也要跟它決一雌雄。當日先帝與趙普雪夜定計,我亦在座。趙普還有話,認為削平諸國,則太原彈丸黑子之地,又何能獨存?如今諸國皆平,正是討伐北漢的時候。我覺得我們不必管契丹,要問的是:北漢有沒有取亡之道?我們有沒有必勝的把握?」

「國家兵甲銳,剪除太原一座孤城,正同摧枯拉朽!」曹彬用充滿信心的語氣說道,「及早發兵,兩個月就可以克竟全功。」

皇帝點點頭,然後一字一句地作了裁決:「我決定親征北漢。」

Advertisement

名為親征,其實還是要選派統帥,綜理軍務。皇帝徵詢大家的意見,自然是由掌理舉國軍政的樞使曹彬推薦人選。

「宣徽南院使潘,才大心細,統馭有方,以前隨臣南征,深為得力。臣願保薦潘為北路都招討使,為陛下親征的前驅。」

「好。」皇帝欣然說道,「潘能當大任。此外隨征將領,由曹彬跟潘商量選派。」

前會議,至此結束。但皇帝卻留下了曹彬,同時遣派一名專在前供奔走之役的「快行家」宣召「閑廄副使」折卿進宮。

召見折卿的用意,曹彬瞭然於,不過皇帝未曾說明,他亦不便道破,只心裏已在思索,等皇帝問到北漢的一員大將時,應該如何回答。

「國華!」皇帝像對待朋友似的,在私底下只稱曹彬的別號,「別人不明白我的心事,你總該明白?」

「臣愚昧。」曹彬垂手說道,「陛下所指是征北漢一事?」

「是啊!你總知道我征北漢的本用意。」

曹彬當然知道。自太祖皇帝在日,就以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引為國家的大恨,所以從平荊湖開始,收服各地,所得金珠玉帛,另外在宮特設庫房收貯,歲出有餘,亦歸此庫,庫名「封樁」,就可以見得太祖的苦心。他預備積貯到四五百萬兩銀子,向契丹買回燕雲十六州,重新在原有的邊界上豎立「封」疆的木「樁」。如果契丹不肯做這筆「易」,太祖就要做另一筆「易」,購買敵軍的首級。「胡奴首級,一顆不過值絹二十匹。」他說,「契丹兵,至多十萬。費我兩百萬匹絹,就把他們消滅了。」

Advertisement

然而雄才大略的當今皇帝,雖然遵守太祖的命,不敢用「封樁」庫的積貯,但是,對於收復失地,他卻不願使用太祖所定的過於平和,也嫌遲緩的辦法。因此,平北漢只是攘外所必須的安而已。

皇帝的本心,曹彬早有了解,他的贊討伐北漢,亦正就是將眼越過太原,看到了雁門關外。

「太原彈丸之地不足平。然而,討平北漢,是斷去契丹的手足。」曹彬很謹慎地,但也很激地答道,「陛下神武,宸猷獨運,臣不敢妄行測度。」

雖說「不敢妄行測度」,其實已直抉「宸猷」。皇帝如逢知音,十分高興,著曹彬的背說:「果然,我的心事,只有你明白。我特為把你留下來,就是為了這件事。以前郭無為打算歸順,功敗垂,實在可惜。這一次討伐太原,恐不免戰,不過,我的意思,有一個人無論如何要保全,而且要收為我用。」

曹彬很沉著地答一聲:「是!」

「這個人,我想你總也知道。」皇帝指一指殿外說。

殿外是一排垂柳。曹彬會意,正與所猜想的相同,隨即答道:「此所以陛下召見折卿!」

「對了。」皇帝問道,「國華,你看,我是不是應該跟折卿說實話?」

曹彬想了一會兒答說:「恕臣直言,陛下不宜明白宣示。折卿忠誠不貳,倘或所謀不,自覺無以上答主知,一定惶恐不安——」

Advertisement

「啊!啊!」皇帝會意了,「對!我不能讓他為難。」

「容臣與折商議。若果可行,自當奏聞。」

如果不行呢?那句沒有說出來的話,皇帝能夠意會得到,異常通達地說:「我靜候好音。倘或不,事亦無礙,我不怪折卿,當然更不會怪你。」

曹彬激地答道:「聖明如此!臣豈敢不竭力以赴?料想折卿亦必樂從聖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