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留,意料之中。
側殿書房擺榆木燭燈,紫檀木扶手椅緻奢貴,皇帝賜座,鍾華甄謝恩。
「朕倒覺得王長史說得有幾分道理,」皇帝直接說,「你母親看著脾氣不好,其實只把你放心上,如果能有旁人幫襯,最好不過。」
鍾華甄說:「母親要是知道陛下這般為著想,定是激不盡。」
「朕欠的,」皇帝嘆氣,「你父親從前孤一人,在外征戰,戰功赫赫,雖是民戴,但年近三十還未親,在閨閣中的名聲並不太好,有人還為他寫過詩,說他紅知己遍天下,比後宮都要多三千,當初為朕嫁你父親屬實委屈……不說也罷,只可惜刀劍無眼,沒了丈夫,你也沒了父親。」
威平侯比長公主要大十多歲,年輕時就開始征戰沙場,為了不讓自己因妻兒所累手腳,是拖了很久沒親,他青樓知己不,沒幾個貴願意嫁進鍾家。
皇帝那時候只是一個普通皇子,長公主也不是公主,是同他關係好的太傅孫。青州兵力雄厚,連先皇都忌憚,若收為己用,必是一大助力,但鍾華甄父親那時並不打算捲皇宮勾心鬥角。
鍾華甄頓了會後,才道:「母親鮮提及這些事,大抵是從未覺得難過。孤養我長大,不願再嫁,多年來為父親吃齋禮佛,我也想日後能過得平安些。」
皇帝一派明白樣,「王長史慣會揣朕的心思,你提了好幾句青州,他腦子轉轉就能想到你最近想回去看看,剛好兗州臨近,鄴城缺人,王長史便想借花獻佛。這提議雖有突然,但也不是不可以,你心裡可有人選?」
鍾華甄似乎不太好意思,「母親說我及弱冠後才可離京,我也就隨便說說,沒想到這都被您看出來了?」
皇帝無奈發笑:「煦兒護你跟虎護食樣,你比他心思淺得多。」
想了想,沒有拒絕,卻好像還是不太知道說什麼,猶豫之下只好道:「華甄不常接朝務,若是薦了太子的人,您恐怕覺得華甄用事,不知禮數,前幾月倒是遇過一回狀元郎陸郴,心覺他滿腹經綸,剛正不阿,這種正直之人,應當不會故意給人難看。」
……
兩個宮婢在殿門前等候,手中的螭紋宮燈墜流蘇,隨風輕飄。鍾華甄被皇帝邊的老總管送出來,拱手言謝,老總管忙道句使不得。
夜晚的冷風大了一些,呼呼從耳邊吹過,但鍾華甄沒覺得冷,只是鬆口氣。李肇握住一個把柄,要做一件事,把狀元陸郴推到鄴城通判的位置。
很簡單,但也容易讓人發現是做的,所以必須得先把自己摘乾淨。就算王長史不開口,待會也會有人說上一句。
李肇避過那麼多人單獨找上,事一定有蹊蹺,但還不想自己查的事暴。
高高掛起的宮燈驅走黯淡的晦暗,乾淨臺階鋪青石板,寬敞的走廊立著一個拔的人影。
「捨得出來了?」
鍾華甄抬頭,看見整場聚宴都沒面的李煦雙手相,斜靠殿外的紅柱。
他勁腰直,著窄袖繡金紅袍,薄鼻,拔形尤顯年英氣風發,如一把尚未出鋒的好劍,藏不住銳利凌厲。
愣了愣,沒料到他還會過來,上前問:「你怎麼在這?不是說有事來不了嗎?」
李煦打個哈欠,直起,道:「剛回來,本來不準備來的,聽說你被父皇留下來談話,乾脆來一趟,走吧,送你出去。」
鍾華甄笑道:「出宮一路都有林軍守備,你還真把我幾歲孩子?」
小時候一直跟在他邊,出過幾次事,有一回沒帶婢,還被不認識的國公府小公子遠遠砸了塊石頭,小孩子怕痛忍不住眼淚,尤其怕,眼淚一直在眼眶打轉。他發現後氣了半天,把背回東宮休息,國公府小公子也被罰跪了半天。
「但凡你自己能長點心,我也沒必要管你,」李煦了個懶腰,「今天的蜂糕怎麼樣?我在東宮吃著不錯,特地找人給你新做一份。」
「還不錯,但我只吃了一塊,剩下的被母親發現,收走了,」鍾華甄想了想,「你讓廚子抄個方子給我,這點心合我胃口,吃起來不膩。」
「天天想著吃,吃又吃不多,」李煦接過宮婢手中的四角螭紋宮燈,讓人退下,「明天下午來東宮,我給你補補缺的課業。」
夜快要融黑暗之中,鍾華甄道:「你今天還忙得不出,怎麼明天就有空了?」
李煦也不瞞,邊走邊說:「外祖父明天早上回來,他會代我理這些事,馮侍郎免不了牢獄之災,現在還牽出了其他事,更為麻煩,費時間。」
鍾華甄前世很關注京城的事,但也知道結果不會有什麼大區別。
贏的人只有李煦。
鍾華甄輕唔了一聲,在找理由拒絕他。已經好幾個月沒踏足東宮,長公主又剛和皇后嗆聲,要是不去,恐怕張相那邊會有靜。
他突然問:「想什麼?」
「沒什麼,」鍾華甄回神,「我在宴上提到了青州,被三皇子出口諷了一句,王長史突然提起鄴城通判還沒人選的事,想讓我推位人,以後好幫襯,陛下覺得不錯,留下我允我選一位上去。」
李煦道:「難怪,也不稀奇,父皇待你們鍾家一向不錯,長公主比母后都要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