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毓章既已同英嘉央拿定主意,便覺得沒什麼可再耽擱的。
他于次日找到卓炎,將在國中昭布之份并按軍功大封的意思同道明,只未提在之后解兵權一事,然后問道:“炎以為如何?”
卓炎當時在閱云麟軍在北邊駐軍發來的奏報,聽了沈毓章的話,并未出任何驚訝或是疑的表,道:“新帝即位,毓章兄拿我豎典,以激勵國眾投軍,我自明白毓章兄的一片苦心。”
沈毓章聽出還有未盡之言,便等著說下去。
卓炎看他,忽而微笑,又道:“然而縱使封王,我仍是大平之臣。毓章兄何以認為,我仍然愿為大平之臣?”
沈毓章的臉變了。
“你恨朝廷有負卓氏一門,心始終不能消此恨意,是麼?”他口中這麼問著,但他心底又十分清楚這必然不會是卓炎說此話的原因。
卓炎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喚他一聲:“毓章兄。”
這一聲將沈毓章的腔都拉扯住了。這一聲,是在說他何以不懂,又或者是在說他何以裝作不懂。
沈毓章不應這一聲。
卓炎則道:“之所以有今日之大晉,皆源因中宗朝以軍功封戚安為晉王,英氏宗室斷不可能再重蹈前朝之覆轍。毓章兄今封我為王,是預備何時繳我兵權?既要繳我兵權,是不是將來還預備要我的命?我今擁兵廢帝,此事在宗室、在朝廷心中是個永不可能消解的疙瘩。我又何必要這一個王位,我又何必要份被昭布于世?毓章兄大封我,是為國,而不是為我。但我自問早已為國盡忠,而今卻也不愿再為毓章兄所利用。我不需這一個王位,更不需份被昭布于世。待裴老將軍平冤后,我自會上云麟軍之帥印,從此不問朝事、不問軍武。如此,也可換取宗室及朝廷安心。”
每說一句,沈毓章的臉就暗下去一層。
待說完,沈毓章的怒氣已難被制,他冷冷道:“當年你講武堂,裴老將軍教的頭一件事是什麼?”
卓炎眉頭了,答他:“為將者,何謂盡忠。”
沈毓章沉聲斥道:“你口口聲聲說你已為國盡忠,但這一個‘盡’字——你敢說你真的做到了?”
倘是真的做到了,又何以能說出方才的那一番話。
沈毓章重重又道:“如今我必借封你為王一事激勵國眾,你應也罷,不應也罷,來日只等著奉旨便是。你縱然有再多的不愿,難道還能真的領兵造反不?!”
這話可謂誅心。
得卓炎冷笑道:“毓章兄,不送了。”
被下了逐客令,沈毓章滿面怒容地看兩眼,隨即離去。
……
能引得沈毓章這般發怒,本未在卓炎的預料之中。
而的緒亦被他那一句句強不留余地的狠話激得氣難平。
卓炎坐了好一會兒,才勉強平熄了心火。
這時候戚炳靖從里屋踱出來。
他自然是聽見了二人全部的爭吵,等到此時再出來,亦是為了讓卓炎先自行平靜一刻。
卓炎看見他,眼底殘存的怒意悉數消斂。
垂下目,無聲又嘆了口氣。
果然,戚炳靖走到邊,執起一只手,擱在掌中輕輕地捻的手背,似是安。然后他問道:“你沖撞沈毓章、不愿被封王,亦有我的原因在,只是沈毓章不知我的份,故而你不能將這層原因讓他知曉,對麼?”
卓炎不愿答他。
戚炳靖見這模樣,淡淡一笑,卻還是繼續說道:“炎,你當年在豫州城頭尚不畏死,又豈會怕大平宗室、朝廷因忌憚你的軍功而取你的命?你心懷家國,又何以會不愿意被封王以激勵國眾從軍。如今你之所以會有顧慮,無非是因你心中有我罷了。”
卓炎從他掌中將手出,誰知他握著不,心頭那勉強平熄下去的火又躥起來。看向他,惱道:“是。我心中有你。你偏偏明知故問。看我說不出話的模樣,你覺得很有趣?”
戚炳靖道:“我不覺得有趣,我覺得十分心。”
卓炎惱不下去了。
只得道:“大平朝廷若不昭布我的份,我便只是以亡兄之名起兵南下、廢帝另立的卓炎;然而我的份一旦被昭布于世,我便是曾經在邊境征戰連年、親令殘殺數萬晉俘的云麟軍主帥。縱然你不計較,但大晉宗室和朝廷,能容得下我?”
有一簇火劃過戚炳靖眼底。
他微微笑了,道:“炎,你擔心封王后嫁不了我,做不了我大晉的鄂王妃。”
卓炎被他笑得又說不出話了。
他多懂。他若真想娶為妻,他必會令大晉不再出兵南犯,讓二國邊境得以修睦,否則不會肯嫁。但倘是的份被大晉國民所知,不論是晉室抑或朝廷,誰又能允他為了一個手上沾著無數晉軍士兵鮮的人做出這等決定。更遑論娶為妻了。
戚炳靖看著。
晉煕郡鄂王府中的那襲王妃婚服,他為而制。
三年前肆州城破的那一夜,他對周懌說,他要。
他既然要,便清楚要的代價是什麼。
戚炳靖再度微微一笑。
然后他握了的手,正道:
“大平封則封,你縱為王,我也來娶。”
……
夜里,卓炎梳洗罷,又想到他說的這句話,不自地就笑了。
曾經的,何嘗想過有朝一日會有這樣的一個人,知心,亦知志,心甘愿地讓看見他的與意,亦讓心甘愿地將心付給他。
卓炎自鏡中去看正在案邊攬卷而閱的戚炳靖。
他到的注視,抬眼過來,捉住窺視的目。
卓炎一笑,沒事找事地解釋:“……替我取一下發簪。”
戚炳靖巋然不,拒絕道:“我沒空。”
卓炎睨他,“沒空?”
戚炳靖“嗯”了一聲,目又淡淡回到手中書卷上:“我手里握著你的心,沒空做別的事。”
卓炎的臉龐與耳染起一大片紅意,一路漫頸下。
那日同他表明心跡時說了這麼一句,他便能拿著這一句時時撥的心,也不知他是有多喜這一句,說多遍都說不膩。
……
又四日,按禮部奏,皇帝行禪之禮。
宰執、文武百僚列班于紫宸殿,皇帝出宮,鳴鞭,衛諸班直及親從儀仗迎駕。諸宰執升殿奏事,奉詔勸新帝登基,皇帝遂降坐,鳴鞭還。
昭慶公主扶新帝出宮,新帝虛讓。頃,侍傳太上皇帝旨意,請新帝升座。新帝遂升座東側坐,昭慶公主垂簾。
宰執、文武百僚稱賀、再拜、三稱萬歲。禮畢,新帝還坐西華宮。宰執下殿,候太上皇帝登輦,扈從至德壽宮而退。
上昭慶公主尊號為昭慶上圣公主,諸臣陛見仍稱公主。
……
周懌聽著自宮城中傳來的遙遙鞭音,轉頭看了一眼戚炳靖。
他說:“王爺南下太久,大晉國中難防不。雖有陳無宇將軍提兵鎮于金峽關北,但一旦有事,王爺在此地鞭長莫及。和暢是什麼子,如今連他也愁苦心,盼王爺早歸。”
戚炳靖頷首道:“待封王,我便北歸。”
周懌沉著臉,默聲不言。
……
西華宮中,英宇澤耷拉著小眼皮,因大典太累,早已睡過去了。
沈毓章一朝服未換,站在榻邊上看了孩子一會兒,才轉走至外殿。
英嘉央此刻手中持著一封奏札,神凝重。
這封札子是方才王府派人遞宮中的,言稱訖請圣上鑒事。
今日新帝登基大典,王稱傷病未愈不至,卻偏在大典結束后沒多久的時候特地奏事,請新帝圣裁。
沈毓章問道:“王所奏何事?”
英嘉央把手中已攥出指印的奏札遞給他,回答道:“他所奏之事,是要卓炎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