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08章 分別

《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08章 分別

翌日,太子一行整裝待發。

尉遲越要先去朔方軍營地檢閱和勞軍,接著前往涼州。

他執意留了一千騎在靈州府,一眾親衛中弓馬、刀劍最嫻的賈氏兄弟也命護衛太子妃。

邵澤作為太子妃的表兄,自然也要留下。

此外,牛二郎和五十多名隨他投軍的“山匪”也留在靈州,編軍中。

臨行前,尉遲越將賈氏兄弟、邵澤、牛二郎以及這一千銳的將領,羽林中郎將周洵到跟前,看了眼沈宜秋,對眾人道:“爾等須不余力護衛太子妃無虞,孤不在時,聽候太子妃差遣。”

賈七賈八知道太子妃在太子心中的分量,又在曹彬案中見識過太子妃的能為,當下鄭重其事地行禮:“仆等謹遵殿下之命。”

牛二郎昨夜才得知太子的“男寵”原來是當朝太子妃,心中僅剩的一點芥也煙消云散,當即抱拳道;“仆就是不要命也一定護得娘娘周全。”

尉遲越微微頷首,又看了一眼中郎將周洵,淡淡道:“周將軍還不曾見過太子妃吧?”

周洵微微扯了扯角,向沈宜秋行了一禮:“末將拜見太子妃娘娘。”

態度頗為敷衍,雖稱不上倨傲,卻也絕不算恭謹。

沈宜秋打量了他一眼,只見這年輕的武將黝黑,直鼻深目,劍眉飛鬢角,十分英朗。

只不過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看著的目冷冰冰的,就像看一件脆弱又無用的珍貴瓷

周洵的確對太子的決定頗有微詞,他并不知曉太子妃在曹彬一案中的作為,在他看來,太子打一開始就不該帶個婦人上路,非但無用,還徒增麻煩。

萬一吐蕃人使詐,涼州生變,太子的安危怎麼辦?

Advertisement

偏偏太子一意孤行,留下的一千人是銳中的銳,連他這個統帥也一起留了下來。

為羽林中郎將,又是此次的行軍子總管,不能一路護送太子,卻要在此聽一個婦人差遣,同袍的心里不知怎麼笑話他。

莫說是他,麾下的兵士也不免憋悶。

但是軍令難違,便是心中再不甘愿,太子已經發了話,他也只好領命,向沈宜秋行了一禮:“末將拜見太子妃娘娘。”

尉遲越見他這模樣,便知他有怨氣,南北衙衛軍多為勛貴子弟,周洵亦不例外,此人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又忠誠不二,只可惜一傲骨,氣大了點,大上瑕不掩瑜。

他暗暗嘆了一口氣,待其余侍衛出去,獨獨將他留下,鄭重道:“周卿,孤讓你護衛太子妃,便是將命托付于你,你可明白?”

周洵未料太子會這麼說,頗意外,遲疑了一下道:“屬下明白,定不辱使命。”

尉遲越知道自己三言兩語不可能他放下見,只需讓他明白此任之重,令他不敢掉以輕心便可。

待周洵辭出,尉遲越便即下令準備啟程。

開拔前,沈宜秋一直將他送至城郊。

尉遲越下了馬車,走到跟前。臨別之際,似有千言萬語爭著從心底往間涌,卻堵著不知從何說起。

沈宜秋斂衽行禮:“殿下珍重。”

尉遲越低下頭凝視眼睛,只見盈盈,宛如那日夕下靜靜流淌的寧河。

他幾乎忍不住要將懷中,抱上馬車帶走。

然而眾目睽睽之下,他什麼也不能做,甚至不能再牽一牽的手,亦不能替將鬢邊散發別到耳后,只能看著一縷發隨風飛揚,融化在三月的晨中。

Advertisement

半晌,他方才著自己將目移開,低聲道:“相見有日,林待詔務必保重。”

沈宜秋抿春一笑,低頭長揖:“仆恭送殿下。”

隨行員不明底細,只知道太子將“男寵”留在靈州,還留了一千騎護衛,想什麼的都有,但是沒人敢說出口。

尉遲越便也權當作一無所知,長長地看了沈宜秋一眼,然后登上了馬車。

尉遲淵朝沈宜秋眼:“林兄,等我從涼州給你帶酒來。”

話音未落,尉遲越開車帷探出頭:“說夠了沒有?”

尉遲淵鼓了鼓腮幫子,無奈地一笑,便即上了車。

沈宜秋站在道左,與留下的一眾將領、侍衛著太子的車駕離去,馬蹄與牛鈴聲漸遠,只依稀看得見驛路上飛揚的黃塵,沈宜秋怔怔地站了一回,驀地回過神來,對賈七等人道:“回去吧。”

當日黃昏,太子一行抵達朔方軍駐地。

朔方軍總管羅繼業率眾將士出營相迎。

尉遲越見營中將士軍容整肅,心下暗暗點頭。了帥帳,他下令將帶來的羊酒財帛分賜眾將士,接著便向羅將軍等人詢問駐軍人馬的況。

正聊著,帳外忽有侍衛稟道:“羅將軍,長安有圣人旨意送到,宣旨的中貴人已到轅門外。”

尉遲越與此行副使、兵部侍郎李玄同對視一眼,俱都蹙了蹙眉。

皇帝這幾年甚過問邊關諸軍之事,這回繞過太子和兵部,直接向朔方軍總管下旨,不知又要鬧什麼幺蛾子。

羅將軍亦覺十分意外,一瞥太子和李侍郎的神,便知道他們也蒙在鼓里,目,起對兩人道:“殿下與李公稍坐,仆陪。”

說罷便整理武袍與幞頭簪導,出帳接旨。

Advertisement

不多時,羅繼業手持圣旨折返。

尉遲越看了他一眼,只見這戎馬半生的老將臉沉郁,眉間是化不開的憂憤。

他的心便是一沉,面上不顯,仍舊若無其事。

李玄同覷了眼太子的臉,問道:“羅將軍,圣人有何吩咐?”

羅繼業長嘆一聲,將圣旨呈給太子:“殿下與李侍郎請看。”

尉遲越接過,一目十行地掃了一遍,臉越來越差。

饒是他養氣功夫極佳,眼中也難得出幾分慍,將圣旨遞給李玄同。

李玄同一看,不由訝然:“圣人這……朔方軍和河西軍合兵二十萬開拔前往西州,這這……”

羅繼業這時已回過神來,微微搖頭:“圣人此舉也并非難以索解,我大燕與吐蕃連年戰,安西一帶烽火時燃,此次與吐蕃議和,圣人一來擔心吐蕃人在伊、西有所圖謀,二來也是揚我國威的意思。”

李玄同道:“話是這麼說,朔方軍外北狄,衛京師,控地河兩岸千余里,實乃塞上長城,一下子調十萬兵力前往西州,靡費且不說,朔方兵力空虛……”

尉遲越眉心,打斷他道;“圣人英明,定有自己的考量。”

李玄同當即會意,揖道:“殿下所言極是,仆失言。”

他是太子的人,羅繼業的立場卻不好說,還是謹慎些為上。

尉遲越將此事揭過不提,若無其事地轉了話鋒,與羅繼業聊起安西的局勢來。

飲宴酬酢畢,他回到自己帳中,這才來李玄同,屏退左右,又命侍衛在帳外把守。

尉遲越一邊煮茶,一邊問道:“眼下左右無人,李卿以為如何?可暢所言。”

李玄同初時的怒火熄了大半,此時盡是無奈:“圣人此舉,實在算不得明智,不知是何用意……臣百思不得其解。”

Advertisement

尉遲越淡淡一笑,目卻堪比帳外朔北春夜料峭的寒風:“孤早知曹彬的事不會就這麼算了,想著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想應在這上頭。”

李玄同一算時日,皇帝下這旨意,當是在曹彬之事傳到長安之后。

他一下子恍然大悟,曹彬是薛鶴年的人,薛鶴年是皇帝的信臣,太子一聲不響便置了曹彬,皇帝定然不喜,便要在別的地方找回場子。

調遣大軍耀武揚威既張自己的權威,又威懾了吐蕃人,免得讓太子獨占了議和之功。

他一下子神復雜,原本還存著些許希,指太子上書勸勸皇帝,眼下知道原因,便知此事絕無轉圜的余地。

太子置曹彬自是出于一片公心,但看在皇帝眼里,難免有邀買民心之嫌,若是再手軍務,說不定長安會生出什麼變故。

李玄同與皇帝多年君臣,對他的襟肚量一清二楚。

兩人同時端起茶杯,抿了口茶,對視一眼,俱都苦笑了一下。

李玄同只能道:“幸而突厥早已俯首稱臣,朔方軍尚余二萬兵力,此外邠州亦駐有重兵,與靈州互為犄角,當可高枕無憂。”

他明白太子的顧慮,開解道:“便有萬一,真有風塵之警,一千騎可立即將太子妃護送到長安或是涼州,必不會有失。”

聽了這話,尉遲越略微釋然,但想起遠在長安的皇帝,心便發沉。

太子離開后,沈宜秋本以為自己會過上夢寐以求的愜意日子,但低估了習慣的力量。

自打這一世嫁給尉遲越,他們兩人從未分開超過三日。

尉遲越在時,總是暗暗嫌他煩人,恨不得他出個遠門,讓好好松快幾日。可如今他真的走了,又覺有些空的,似乎連周遭都冷了幾分。

太子離開的當晚,躺在床上,竟然輾轉反側睡不著覺——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

沈宜秋安自己,自己不過是對那廝習以為常,用慣了的杯子不見了還會惦念呢,何況是個活蹦跳、會說會笑的人,人同此心、事同此理,不過是不能免俗罷了。

思及此,便釋然了。如此過得三日,一時的不適應果然緩解了,但心里仍舊有些不舒服,仿佛掛著些什麼。

沈宜秋便千方百計給自己找事做。

先是將那日在河市搜羅來的各新奇玩意兒分作幾份,一部分寄到給舅父一家,另一部分則寄到東宮給兩位良娣。

和長安不時有書信來,沈宜秋閑居無事,便憑著回憶將一路上的見聞寫下來,配上圖,寄給親友。

此外,太子也在百忙之中空給寫信。

太子的信時長時短,只要有長信到,沈宜秋不必拆,便知是五郎又闖了什麼罄竹難書的禍。

尉遲五郎哪天安分守己,太子的信便只有寥寥數語,且筆調矜持,無非是:【今日渡過黃河,河水湍急,舟行顛簸,字跡潦草,小丸見諒】、【黃昏至賀蘭山麓,見落日映照山巔積雪,甚】、【今日沙磧,名細腰沙,向導亦不知何故,難以索解,甚奇】……

沈宜秋總是讀著讀著莫名笑出聲來。

太子大約也覺自己的書信過于單調,過了幾日,信中便附了他親筆所繪的丹青。

有時是沙磧中邂逅的粟特商隊,有時是連綿沙丘上的孤月,有時實在沒什麼可畫,便畫了個尉遲五郎寄給

太子的畫技仍然沒什麼長進,沈宜秋靈機一,想出個逗悶的法子。

每當太子的畫寄到,便遮住題款,先猜他畫的是什麼,十次里總有八次猜不準,兀自笑得打跌。

有太子的丹青解悶,又有母和素娥等人作伴,無聊時騎馬出城走走,小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

不覺已四月,城中繁花似錦,城外草原宛如一片碧綠的海。

這一日,沈宜秋見母挽著竹籃要出門,知道是要去市坊,看了眼外頭的,便想活腳,對母道:“嬤嬤等等,我換裳,和你一同出去逛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