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16章 前夜

《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16章 前夜

尉遲越的視野暗了一瞬,渾仿佛停止流,凝結了冰,徹骨的寒意滲他的四肢百骸。

他慢慢看向枕邊的木函,里面收著分別以來沈宜秋寄給他的所有書信,一共十一封,其中有六封是在“回京”路上寄出的。

每一封書信,他都翻來復去讀過無數遍,早已經爛

可他仍舊走到床前,抖著手打開木函,將疊得整整齊齊的信箋展開。

這時他才明白過來,自己連日來的不安究竟是因何緣故。

小丸聽說靈州被圍,令周洵帶著軍將士回救,自己又怎會心安理得地置事外?的書信又怎會那般若無其事,不提靈州的戰況,也不半分憂慮?

這些信,本就是提前寫好的,只是為了安他的心。

而他竟然信了。

他竟然信了!

尉遲越不覺冷笑,仇恨啃嚙著他的心,他恨自己。

侍衛見太子臉煞白,連,不由唬了一跳:“殿……殿下,要不要仆去傳醫?”

尉遲越擺擺手,以手掩面,靜靜坐了片刻,然后站起,披上外,穿上鎧甲,對侍衛道:“傳孤的令,命兩千軍即刻拔營,只帶一日糧草,輜重兵不必跟隨。明天日落之前,我們要趕到靈州。余下人馬以最快速度行軍。”

那侍衛一愣,隨即道:“遵命!”

靈州城中,太再一次落下。

沈宜秋站在城樓上,著斜暉脈脈照耀悠悠的河水,滿目金紅,分不清是殘還是

援軍仍然未至,今日一戰下來,城中的守軍只剩下不足五百。

周洵平靜地說出這個數字:“明日是最后一戰。”

沈宜秋,想說什麼,可發不出聲音。

周洵對謝刺史道:“上回使君要以羊酒犒勞將士,周某說以待來日……”

Advertisement

年輕的將軍輕嘆了一聲,出個見的微笑:“如今周某卻要替將士們向使君討口酒喝了。”

謝刺史點點頭:“該當的,謝某這就著人去辦,盡快給周將軍和將士們送去營中。”

說著道了聲失陪,往臺階走去。

周洵住他:“使君,一會兒周某人去府上取就是,今夜使君還是多陪陪家人吧。”

謝刺史的腳步一頓,轉過哆嗦了一下,最終什麼也沒說,只是遙遙地向他作了個揖。

當夜,謝刺史還是親自帶著家仆,將羊群和幾車酒送到軍營。

不多時,軍營中便升起了堆堆篝火,四彌漫著炙羊的香氣和醇酒的芬芳。

沈宜秋、周洵、謝刺史、邵澤與牛二等人圍坐在火堆邊,架在火上的烤羊滋滋冒著油,油滴落到火中,火苗便往上一竄。

周洵從腰間拔出匕首,往羊上一,再拔出來,帶出一水,他不滿地挑挑眉:“怎麼還沒?是不是火太小了?”

謝刺史“呵呵”笑起來,他生著張微胖的圓臉,笑起來越發像個和氣的長輩,站起,將烤架翻了一面:“周將軍莫心焦,急火炙烤是不的,外頭焦了里頭還沒。”

周洵嗯了一聲,便用那匕首撬開酒壇的封泥。

沈宜秋把酒碗分好,六個人,七只碗。

周洵抱起酒壇,將澄清的酒碗中。

沈宜秋端起一只碗,將酒灑在土中:“僅以杯酒,奠亡靈。”

眾人端起酒碗,默默將滿碗酒一飲而盡。

周洵贊道:“烏程若下,偏了使君的好酒。”

謝刺史笑道:“周將軍見外了,好酒當酬壯士,喝到老夫肚子里卻是暴殄天。”

說罷他又替眾人斟了一碗酒,端起酒碗,想說點什麼,可平日出口章的三甲進士,此時卻一句話也說不出,“松齡鶴壽”、“長樂無極”這些吉祥話此時說都不合適了。

Advertisement

沈宜秋道:“敬謝使君。”

謝刺史連聲道慚愧。

周洵也道:“使君忠君民,襟懷寬廣,令周某佩。”

眾人紛紛向他祝酒,謝刺史幾乎有些無地自容:“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本是謝某分事。”說罷仰頭將酒一飲而盡。

又滿上一碗,對眾人道:“諸位義薄云天,援救靈州,謝某無以為報,唯有滿飲此杯。”

這時羊終于炙了,周洵用匕首割下羊分到眾人盤中,皮烤得金黃,里面卻鮮無比,咬一口便是滿,眾人都嘖嘖稱贊。

到了這個時候,恐懼和不安反而淡了。

有人吹起篳篥,打起羯鼓,有人隨著鼓點起舞,越來越多的將士加他們的行列。

有個年輕的士兵是胡旋舞的好手,舞得興起,忽然一躍而起,在半空中打了個旋,越到火堆的另一邊,引來陣陣喝彩。有人效仿他,誰知沒學,腳踩在火堆里,燙得跳腳,引得眾將士笑作一團。

沈宜秋看了好一會兒,站起道:“諸位盡興,我去城墻上走走。”

邵澤放下手中啃了一半的羊肋骨道;“我隨娘娘同去。”

沈宜秋搖搖頭:“不必,表兄慢用。”

牛二郎道:“仆吃完了,仆隨娘娘去。”

沈宜秋勸不止,只得由他跟來。

兩人一前一后騎著馬,慢慢踱到城墻下,下了馬,登上城墻。

沈宜秋靠在闌干上,靜靜著賀蘭山的方向。

牛二郎聽其他侍衛說,太子妃的父母就葬在賀蘭山的山腳下。

他默默立在后三步遠的地方,不敢說話。

半晌,他看見太子妃的背影輕輕抖,肩頭聳,顯是在無聲地哭泣。

牛二郎有些手足無措,踟躕了一會兒,還是走近了一步,小心翼翼道:“娘娘沒事吧?”

Advertisement

沈宜秋搖了搖頭。

牛二郎又走近一步,撓了撓后腦勺:“娘娘,夜里風涼,仆護送娘娘回府歇息吧?”

沈宜秋轉過臉道:“無事。”

臉上的淚已經拭去了,但聲音甕聲甕氣的,顯是哭過。

牛二郎這才發現,這個他奉若神明的太子妃,其實也才十五六歲,還是個小娘子,與他的三娘差不多大。

大難臨頭怎麼會不害怕呢?

他在擺上手心里的汗,結結道:“娘娘莫著急,說不得……說不得明日一早援軍就到了呢?”

沈宜秋扯了扯角,點點頭,沉默了一會兒,又道:“牛大叔,我對不住你們。”

牛二郎唬了一跳,幾乎要跪下來:“娘……娘娘折煞牛二了……仆一個下賤人,怎麼當得起……”

沈宜秋搖搖頭:“還有周將軍和他麾下的將士,是我把你們拖來的……”

若說靈州將士拼死守城是職責所在,那些衛軍將士卻是因為才葬送了命。

還把舅父舅母唯一的兒子帶到了靈州。

沈宜秋忍不住掩面低泣起來,然后慢慢蹲下來,抱著膝,啜泣慢慢變嚎啕。

牛二郎覺得好像要把心肺一起哭出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里不住喃喃:“莫哭,莫哭……沒事的,定會沒事的……”

他的三娘小時候哭,他口笨拙,不知道怎麼哄,就只會說莫哭。

想起慘死的兒和遠在慶州的老妻,他的眼眶也紅了起來。

沈宜秋的哭聲慢慢微弱,直到完全停止。

吸了吸鼻子,慢慢站起:“我們回去吧。”

回到刺史府,回到院中,簡單洗漱一番,換上寢

屏退了刺史府的婢,坐到案前研墨。

硯池中的墨很快濃稠起來。

Advertisement

取了張信箋,拈起斑竹筆管,蘸飽墨,開始給親故們寫信。

明日若是城破,這些書信說不定也會毀去,大抵寄不到親友的手上,不過圖個心安罷了。

第一封寫給舅父舅母,滿紙的慚愧與歉疚。

他們視為親,自失怙,他們便是唯一真正德親人,四歲以后,只有嘉會坊的小院子可稱家。可卻將他們唯一的兒子帶到靈州,將他置于九死一生的險境。

第二封寫給表姊邵蕓,祝一世平安喜樂,無憂無慮。

可惜信中時常提到的那位小郎君,或許無緣得見了。

一直不曾向人吐過,其實表姊的子最像故去的阿娘,每每看見便想起那一生灑自在,不為世俗羈絆的母親。

第三封寫給張皇后,謝知遇之恩,亦祝康健。

雖不知,他們卻是做了兩世的姑媳,只可惜這一世還未來得及深,便要離別。

還未來得及將長安到靈州一路上的風畫卷送給,如今恐怕不能夠了。

第四封寫給兩位良娣,答應過要趕在六娘生辰前回長安,與他們泛舟湖上,釣魚捉蝦吃船菜,可惜早早備好了有灶的船,卻要爽約了。

還有十娘,不知又和了什麼新香?不在東宮這段時日,藏書樓中的古譜可曾練最懊悔的便是臨行前未能好好話別。

第五封信給素娥、湘娥,第六封給李嬤嬤……

第七封,給尉遲越。

沈宜秋將信箋展平,蘸飽了墨,筆尖懸于紙上,卻一時間不知該寫什麼。

一滴墨落下來,像淚滴一樣洇開。

擱下筆,又了一張紙展平,對著空白的信箋發了會兒怔,幾次提起筆又擱下,硯池中的墨干了,加了幾滴水研開,不一會兒卻又干了。

不知反復多回,看了一眼更,竟然對著空紙坐了一個多時辰。

猶豫再三,終于還是提起筆,似乎有很多話,可又不知從何說起,又似乎說什麼都是多余。

妾再拜,郎君足下:伏惟努力加餐,勿念。

想再加兩句,卻不知還能說什麼,終是輕輕嘆了一口氣,將所有書信疊好,放進木函中,用蠟封好。

他們兩世夫妻,卻似乎總是差點緣分。第一世糾纏十二年,做了半生怨耦,這回開端似乎好些,可惜看不到終局了。

若是有來世……忍不住想。

轉念一想,此生卻已是來世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