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雙龍傳 第七章 死裡逃生

《大唐雙龍傳》 第七章 死裡逃生

寇仲大喝道:小陵你去招呼瑜姨,由我陪跋兄玩幾招吧!

傅君瑜冷哼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憑你們那幾下子,有什麼資格向鋒寒挑戰?

更不要喚我作瑜姨。我和你們什麼關係都沒有。

跋鋒寒則啞然失笑道:你兩個小子雖然相當不錯,但和跋某人玩卻尚未夠級,乖乖的抖盡看家本領,看看能否過得君瑜那關吧!我這人了傢伙就不懂留手的。

他無論說話的表神態,總有種大家的風度,配合他英偉的容,確是令人心折。

難怪傅君瑜都給他征服了。

徐子陵微微一笑道:跋兄太自負了,最怕話說得太滿時,吃了虧將更難以下臺。

傅君瑜卻搶著爲跋鋒寒出頭,叱道:不要再廢話連篇,誰先出手?

跋鋒寒沒有氣,冷冷打量兩人,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異樣覺。

他自十八歲武以來,這七年專志武道,轉戰天下,從實戰中磨練,氣神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氣勢的凝鍊,可謂未逢敵手。

來到中原後,折在他手下的名家高手,說也有四、五十人,但卻從未遇過任何人在他面前能如寇、徐兩人的談笑自若,似乎完全不把他當作一回事。

只是這種冷靜的功夫,已教他對兩人刮目相看。

何況寇仲那種與生俱來的霸氣豪勇,徐子陵的瀟灑閒逸,均是罕得一見的特質,使他亦不由心起來。只恨因答應了傅君瑜只許押陣旁觀,否則早搶著出手。

他今次到中土來,與其說是爲躲避畢玄,不如說是爲了更積極的對抗畢玄。

比之畢玄,他自問仍遜幾籌,故此才特意東來,好爭取實戰經驗,再和畢玄作生死決戰,現在遇上試劍的好對象,那能不心

Advertisement

這時寇仲哈哈一笑道:瑜姨安無躁,手便手吧!

鏘!

井中月離鞘而出,同時化作長虹,鹽包上的跋鋒寒激而去。

同一時間,徐子陵拔空而起,雙拳疾如車般攻向跋鋒寒的臉門。

這一著大出跋鋒寒和傅君瑜意料之外,那想到兩人悍勇至此,竟敢先向最強橫的跋鋒寒出手拉開戰局。

跋鋒寒冷哼一聲。

也不見他如何作勢,已從鹽包頂騰飛而起,左手拔刀,右手掣劍,起兩團芒,分別迎上兩人。

兩人發出悶雷般的聲響,三道人影乍合倏分。

以跋鋒寒之能,在毫無戒心下驟遇上來自︽長生訣︾一寒一熱兩真勁,尤其是寇仲和徐子陵早知他厲害,全力出擊下,亦不由吃了暗虧,整個人向後飛退,越過鹽包,落往後方,好爭取化解真氣的機會。

寇仲和徐子陵更慘。

跋鋒寒刀劍傳來的反震之力,其強大確是事先無法想象,似利刃般,登時了不輕的傷。

雖是剎那的鋒,但這種毫無花巧的比拚,卻是毫無轉圜假借的餘地。

寇仲的井中月劈中跋鋒寒的長劍時,只覺對方長劍生出輕重不同的兩力度,使人難以捉,整個人更如雷殛,給震得拋跌往後。

徐子陵則迎著這平生勁敵的刀鋒一拳擊去,在拳頭刀鋒接前的剎那,兩人的真氣先重重拚一記,豈知敵人的勁氣竟勢如破竹的沿劍而來,而自己只能在對方真氣侵上心脈前勉強化去,立時氣翻騰,使不出後著,墮跌後方。

兩人重重掉到地上時,傅君瑜鬼魅般迅快地持劍飄至。

兩人地後,知這是生死關頭,疾向對方滾去。

Advertisement

砰!

兩人撞作一團下,傅君瑜的寶刃化漫天劍幕,鋪天蓋地的下罩而來。

卻不知正中了兩人之計。

就在兩個的一刻,他們立把真氣注往對方,不單治好了對方的傷,還增強了對方的真氣。

這種奇異無比的療傷和戰,天下間恐怕只他兩人能辦到。

寇仲的井中月沖天而起,破傅君瑜的劍網裡。

徐子陵則趁傅君瑜被寇仲牽制的一刻,整個人從地上彈起,掠到對手左側,隔空發掌。

叮!

傅君瑜事前雖想過二人仍有反擊之力,卻沒猜到兩人竟能全力還擊,大駭下雖格擋了寇仲雷霆萬鈞的一刀,卻對徐子陵的掌風措手不及。

不過終是高手,竟仍能在掌風及的剎那,突然改變方向橫移開去,但仍被掌風掃中,悶哼一聲,拋飛遠

在鹽包堆另一邊的跋鋒寒比了傷的傅君瑜更要吃驚。

他眼力高明,在兩人手前,早看破兩人功力深淺,肯定兩人加起來亦非自己的對手。誰知自己分別用上針對兩人的不同氣勁,竟傷不了兩人,而他們還有更威猛的反擊之力,怎不教他大吃一驚。

這時他仍未能把兩人截然不同的寒熱氣勁化去,但卻知刻不容緩,強提真氣,甫地又騰空而起。

劍回鞘,刀右手,疾撲剛竄上鹽包的寇仲和徐子陵。

寇仲哈哈大笑道:跋兄請回!

笑聲中,手底卻絕不遲疑,出刀迎敵。

徐子陵此時掠至段玉等人中間,左右手閃電拍向四人。

縛繩寸寸斷,同時解開四人道。

在空中的跋鋒寒看得頭皮發麻。

要知他是以獨門手法封閉四人道,即管是解高手,亦要大費功夫,而徐子陵只一拂就破解了自己的手法,自使他大大吃驚。

Advertisement

其實徐子陵本不懂解,而只是把真氣送他們,天然流轉地爲他們舒經活脈,自自然然的破去跋鋒寒引以爲傲的獨門手法。

段玉等耳同時響起徐子陵的囑咐,慌忙竄下鹽包,落荒而逃。

此時寇仲剛擋了跋鋒寒凌空劈下凌厲無匹的三刀,噹噹之聲,不絕如縷。

徐子陵見寇仲給凌空下擊的跋鋒寒殺得左支右絀,險象橫生,忙斜衝而上,兩手化作滿空拳影,狂攻跋鋒寒。

傅君瑜回過氣來,持劍衝至。

寇徐兩人知道不妙,若讓傅君瑜牽制了任何一人,剩下那人不出十招就要給跋鋒寒宰了。立時同向跋鋒寒全力出手。

跋鋒寒明知只要再多撐一刻,就可收拾兩人,偏是一口真氣已盡,而兩人寒熱相反的兩種真氣,又極難應付,無奈下斜飛開去。

兩人那敢再打下去,拔而起,朝大江逸去。

縱使畢玄、寧道奇親臨,也難在那種短只十多丈的距離趕上他們。

※※※

寇仲和徐子陵從江邊礁石堆中冒出頭來,瞧著跋鋒寒和傅君瑜的背影沒下游對岸遠方的黑暗裡。

徐子陵乍舌道:這風溼寒可能比老爹和宇文化骨還要厲害。

在他們所遇的人中,以杜伏威和宇文化及武功最高。這即是說跋鋒寒乃他們所遇的高手裡最強橫的一個。

寇仲猶有餘悸道:你忘了楊虛彥嗎?至現在我們沒有傷。你估他們會不會回來呢?

徐子陵道:若我是他們,就找個山頭坐下耐心等候,若發現我們兩大傻瓜回去提貨,那就是我們壽終正寢的時刻了!

寇仲得意洋洋道:這英雄所見略同,風溼寒現在和瑜姨定是氣炸了他們的小腦袋,死都不肯放過我們。哈!假如我們和他們這對野鴛鴦捉幾百里路迷藏,小段他們不是可以有充裕時間提貨運貨嗎?

Advertisement

徐子陵皺眉道:能否跑得過風溼寒我還不敢肯定,但必跑不過瑜姨,你想清楚了嗎?

寇仲笑道:捉迷藏就是捉迷藏,和比拚輕功是兩回事,若論逃命工夫,他們那是我中原雙龍的手腳。

徐子陵心大發,笑道:誰批準你把自己由揚州雙龍升格爲中原雙龍呢?寇仲一邊撥水,一邊笑道:這就進步。是了!究竟該約小段他們在那裡頭呢?

徐子陵道:橫豎陵離此不遠,索到那裡去找素姐,省得尋不著我們。

寇仲絕道:妙計!我們先找到那四個小子再仔細研究,來吧!

話畢兩人再潛進水裡去。

※※※

兩人沿江奔馳,到了地勢較高,伏在一塊大石後,全神貫注下游的方向。

寇仲道:爲何還未見人,難道高估了他們?早知如此便和小段他們一起押送我們的寶貝鹽貨好了。

徐子陵皺眉道:我有很不妥當的覺。他們可能已繞到前面等待我們送上去。

寇仲駭然回頭,剛好捕捉到前方,有一羣鳥兒驚飛起。撞了徐子陵一把,低聲道:還是你行,現在該怎辦纔好?

徐子陵輕笑道:現在我們好好調息,養蓄銳,到他們忍不住潛過來時,我們才走。

寇仲苦忍著笑,翻仰臥草叢裡,舒服地嘆道:天上究竟有多粒星星呢?

徐子陵學他般放開一切地躺下來,凝繁星滿天的壯麗夜空,道:眼前這一切是多麼奇異,自有天地以來,這些星星就永恆地存在著,不斷循環往復,又在無限變化中含不變的定律。假若我們的武功能學星星那樣,變化中含不變,是否亦可變永恆不息呢?

寇仲容道:這道埋比井中月更深奧,姑名之爲'星變',但怎用在武道上呢?

徐子陵這刻完全忘了苦苦追殺他們的跋鋒寒和傅君瑜,肅容道:這或者就是娘所說守一於中的道理。我們和人手時,千思萬慮以謀勝,變化足矣,但尚未能真個把握萬變中那奧妙的不變,故始終未達最上乘的境界。

寇仲劇震道:我明白了,你的守一於中說的只是心法,等若井中水月,照我看該像瑜姨所說的弈劍之道。虛空就是棋盤,星星正是棋子,棋著雖千變萬化,但必須依某一特定的法規運行,所以我們只要掌握到致勝的法理,千變萬化也不離不棄,便終可制敵取勝。

徐子陵坐了起來,苦思道:假如我們下棋時每一步都迫得對方不得不作反應,自能控制全局,但若遇上跋鋒寒、楊虛彥或老爹那種高手,我們本是給對方迫著來應付,只能見招拆招,什麼變與不變都派不上用場。

寇仲亦坐直,搔頭道:坦白說,我也愈弄愈胡塗,但可否反過來說,假若我們能掌握到敵人的不變,等若知他怎樣下棋佈局,不是便可穩勝券嗎?徐子陵瞧往跋鋒寒兩人可能藏的遠方林,搖頭道:在局中,只知敗敵保命,怎再能掌握不斷變化的全,除非能超越棋著……

說到這裡,兩人同時一震,你眼我眼。

寇仲聲道:他***娘,我知什麼是弈劍了。那就首先要明白棋盤那永恆不變的法則,像那天瑜姨看似毫無道理的幾下砍劈,偏偏迫得我不得不變招相迎,完全失去了主之勢,正因先一步把握了我能下的幾著棋,武到了這種境界,纔有'技進乎道'的味兒。不過的道行太淺,幾著之後,就給我的變化迷了。

若傅君瑜知道自己隨口的一番話,使這兩個武學的天才作出了無與倫比的突破,必會非常後悔。

徐子陵仰觀星象,喃喃道:弈劍,弈劍

寇仲似的嘆道:不是星變,而是棋變。不!還是星變好一點,玄一點,以後我的井中月就改名作星變寶刀。

徐子陵搖頭道:不!你那把刀仍井中月,不能三心兩意,星變是我的。寇仲失聲道:你不是認真的吧!難道你可把星變兩字雕藏手上嗎?那左手是星變還是右手星變。又你和人決鬥時,人小心你的星變手嗎?哈……

徐子陵和他笑作一團時,兩人同時心生警覺。

跋鋒寒和傅君瑜在左側二十丈許外出現,疾若流星般往他們掠過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