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世民如此要求了,李秋也就如言坐了下來,陪著一起隨意的聊聊天。
在他的骨子里,本質上是遠沒有古人的那種強烈的尊卑觀念的。
若是在以往,或是面對其他人,李秋出于一種本能的危機意識,小心,謹慎。
而如今他與長孫無忌兩人識了,又能明顯的覺到兩人對自己沒有半分的危害和危險。
李秋呢,也難得的放下了心中的防范。
隨著聊天的進行,李秋說的話和見解也就相對多了些。
別看他不能引經據典,出口章,但是他類旁通,涉獵之廣,以及思維角度和方式的不同,他所說的東西,讓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兩個大呼有趣,新穎。
如此一來,他們這一頓飯,直接喝了近兩個時辰。
到最后,由于天狼的度數頗高,沒喝酒的李世民都有了醉意。
他不經意間吐的一個心聲,把一旁的長孫無忌都嚇了一跳。
“李秋啊,這最近吶,有一個疑問困擾了我許久。”
“史書上記載,但凡亡國之君,必天生異象,蒼生難。”
“反觀那些圣德帝王,天必佑之,國力昌盛,四海升平。”
“可你看這如今的大唐,兄弟反目,父子仇,憂外患,民不聊生啊……”
聽完李世民的這番話,長孫無忌的酒意瞬間就給嚇醒了。
幸虧李秋是親兒子,且還不知曉李世民的份。
不然的話,若是換旁人,哪怕是換了自己、房玄齡、杜如晦、秦瓊這些絕對的心腹之人,都會是膽戰心驚,立即叩首,不敢回答的。
接下來,他的腦海中快速的思索,怎樣能功的把這個話題給避開,免得造想象不到的影響和損失。
不過還沒等想到辦法,那邊的本就靈,思維敏捷的李秋卻是直接開了口。
“呵呵,大人,您的這個疑問啊,從本上講,兒就是不存在的。”
“是您自己多慮了。”
他的回答,讓李世民都不好奇,抬起頭來。
“呵,不存在?”
“那你倒來說說,究竟是怎麼個不存在法?”
李秋先是出來一手指,“這第一呢,這世間啊,無論是誰來做君王,又無論是哪個朝代,這該來的災難它總會來的。”
“不會因為人類的主觀意愿去改變。”
“這就好比是大禹治水的典故一樣。”
“天下發了洪水,千百年來,人們的祭拜,祭祀,還嗎?”
“又是燒香,又是貢品,甚至是把男都丟進江河里去了,但洪水依舊。”
“最后也只能憑借人力,修筑堤壩,疏通水路,這才將洪水治理掉。”
“就像大人所說的關中大旱,也是如此,天道無,它不會管誰是皇帝,誰在位。”
“注定了今年大旱,它一定就會大旱。”
“就是人們再多的祈禱,祭祀,也沒有任何的用。”
“這時候啊,我們就應該像大禹一樣,調集糧食賑災,想辦法引流、打井去灌溉,盡可能的不讓莊稼旱死,盡量的將損失降到最低。”
“還有一點,就是大人所說的亡國之君和圣德帝王的舉例。”
“事實上,也不是這樣的。”
“大人您吶,搞混了一個先后順序。”
“還是那句話,天道無,它不會以人們的意愿做任何的改變。”
“是天下先有了大災,然后有了人們怎樣去對待這場災難,最后才有了史書上的記載。”
“當天下有大災之時,這圣德帝王,集合國力,賑災解困,安蒼生。”
“雖然有損失,但不太大,慘死的百姓沒那麼多,史書上也就兩筆帶過了。”
“但是那些昏庸無道,驕奢逸的亡國之君呢?”
“在天下大災時,他無于衷,不去察民,權貴士族還在變本加厲的搜刮百姓,貪污賑災用的銀錢、糧食。”
“致使天下大,民不聊生,這種朝代和昏君又怎能不滅亡?”
“而大人您之前的心中疑,就是這樣,只看到了史書上的結果,卻搞錯了事演變的先后順序。”
“最后,大人再反觀我們如今的大唐。”
“君明、后賢、臣直,百姓心中有氣節,這樣的一個大唐,國家興盛,百姓安居,是必然的一件事。”
“這天道雖無,但人定勝天。”
“眼下這關中大旱,以及這毗鄰的強敵,這些困難終將會過去的。”
李秋的這一席話,直接把李世民給說愣在了當場。
這種另辟蹊徑的觀點,這種有理有據的論調,簡直是太過新穎和犀利了,也是以往李世民在史書中都不曾見過,不曾聽過的。
李秋這一席話帶給李世民的震撼,簡直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半晌之后,李世民驚嘆著,微微搖了搖頭。
“李秋啊,你的那些話,那些想法,都是誰教給你的?”
“還有,你就這麼不信天道嗎?”
李秋笑著攤攤手,“小子自弱,僅僅是認得些字罷了。”
“這些想法呢,都是我從世間之人,世間之事中想來的。”
“一些胡言語罷了。”
“若是有哪里說錯,還請大人見諒。”
“至于這天道嘛,也沒什麼好信的。”
“它既不能給我吃喝,也不能給我看病,最后不還得靠著爹娘養活嗎?”
聽到此,酒意上頭的李世民頓時到了一無比心酸的覺沖上心頭。
看著面前李秋的稚模樣,眼圈都有些發紅。
“唉,怕是這有些時候,有些爹娘,比這天道還要無哩。”
“李秋啊,你是一個好孩子……”
眼看著自己心中的緒即將失控,李世民用力的拍了拍李秋的肩膀,頭也不回的徑直離開。
長孫無忌呢,在丟下一枚金錠后,不等李秋推辭,也同樣的快速離開,消失在了門外的夜中。
……
當李世民返回寢宮之時,已經是夜里子時(夜里十一點多)。
一直苦苦等待的長孫皇后急忙迎了上來。
“陛下,您怎麼回來的如此晚?”
“還喝了這麼多酒?在秋兒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