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楊門忠烈傳 第18章

《楊門忠烈傳》第18章

「這麼說,九曲口的形,他們也不知道?」

「是的。」

「那麼,九曲的出口,是否已讓契丹兵發現,派人守在那裡,甚至孫副都頭搬來的兵,已落他們的掌握,都不清楚?」

「是的。」何小虎答道,「不過不要。楊信告訴我,出口之,十分,即使契丹兵發現了,也只當尋常一個山,不會想到是一條通路。至於孫副都頭的人,照路程時間算,最快也要到天亮才會到。」

「嗯,嗯!」何慶奇將各種況合在一起細想一想,大致瞭然。但為了確實,還得要問一問,「楊信他們的形跡,果真未落契丹兵眼中?」

「是,楊信是這麼說的。」

「然而,所設的疑兵,是讓契丹兵發現了?」

「那當然。」

這就有一個疑問了。契丹兵只發現宋軍旗幟,而空山無人,當然要研究:這些旗幟是怎麼來的?旗幟不會憑空上去。自然有人!人在哪裡?

易地而,何慶奇自問:遇到這樣的形會置之不問嗎?不會,一定派兵搜索。

Advertisement

這樣一想,便覺不妙。契丹兵是否已經派兵搜索過,誰也不知道,還得從時間上去判斷。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爺是說,楊信他們遇見契丹兵的時候嗎?」

「是的。」

「昨天中午。」何小虎說,「他們捉迷藏似的,整整搞了一下午。」

聽得這一回答,何慶奇神一振。因為照此判斷,只有數偵察的契丹兵,在四找尋。換句話說,一直到傍晚,尚無大隊搜索的契丹兵上山。夜以後,當然不會有行,而敵將據偵察的報告,很可能在天亮以後,派出大隊。各種時機湊合在一起,從此刻到午飯以前的幾個時辰,必有一連串發現,一連串遭遇,一連串的戰鬥。

強弱之勢雖不同,但自己這方面:第一,掌握了先機,這是最寶貴的一個退可以自保、進可以克敵的因素;第二,地利上比較佔優勢;而況第三,還有後援的部隊。

局勢大有可為。只是需非常細小心,將有限的人力,作最大的運用,同時對於地形亦應該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憑險設伏,以寡敵眾。

Advertisement

「弟兄們,」他用興而沉著的聲音說,「我們不但已經死中求活,而且還可以敗中取勝。不過,一個人要抵幾個人用,大家拿神出來!」

此言一出,個個不自覺地將,有的還輕輕答應著。

「葫蘆關上的敵人不會多,我們不妨奪。」何慶奇說,「現在聽我分配。」

何慶奇下令:第一,陸虞候帶八十人攻葫蘆關,一半攻擊,一半接應,接應的要守住關口,截殺逃出來的契丹兵。得手以後,迅即消除坡道上的障礙

第二,派人回到谷中去會朱副軍頭,將一切新的況告訴他。只看葫蘆關得手,合力消除障礙,撤退關。

第三,派何小虎帶兩個人去會楊信,一起守住九曲口,等孫炎星一到,引領他們到葫蘆關會齊。如果一時等不到,應派人到葫蘆關聯絡。

第四,派人聯絡林震,到葫蘆關報到,同時要設下一條聯絡線,將西面一帶的敵,隨時通知陸虞候。

分派已畢,何慶奇攀上高岡,相度地勢,發現東面山腰中一條往北的路,此外暗沉沉一片濃翠,看不出什麼北進的途徑。敵人如果黎明以後,派大隊山搜索,舍此路無他。

Advertisement

形勢既明,要思索阻敵的方略。何慶奇頭有一團曉風所吹不冷的熱切雄心,等奪下葫蘆關,孫炎星率隊趕到,而朱副軍頭那三十名悍選鋒,又能困,諸事湊手,很可以大幹一場。既然如此,山腰一徑,能為敵所用,亦能為己所用,不必堵塞——像葫蘆關的坡道,起先固可阻敵南下,而如今卻了自己這方面的障礙。塞路的措施,有利有弊,需要好好考慮。

繼而轉念,目前自己的兵力甚單,雖然憑險設伏,可以阻敵一時,只恐不能持久。首先,到現在為止,大家還不能飽餐一頓,只靠數乾糧,何能應付長時間的僵持?其次,每人一壺箭已用一半,無從補充,就跟赤手空拳一樣。因此,塞路之舉,不妨作為救急之計,預先有所準備,到那時候,伏兵能將敵人嚇退最好,否則就顧不得以後,只好先保住眼前再說。

宗旨一定,毫不怠慢,親自指揮,分兩方面部署:一面指定蔽之,分派弓箭手埋伏;一面自己帶人繞到山路上,選定山坡上兩株枝葉茂的百年古松,刀斧齊施,由外向,伐出一道三角形的缺口——到了要關頭,只需狠狠加上兩斧,兩株松樹就會向外折倒,橫臥山路,擋住敵人。

Advertisement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