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10.大唐船來航

《大唐官》 10.大唐船來航

最終藤原雄友還是在木簡上,寫下了放行的長牒。

張熙也言出必行,把五十匹戰馬全都留在太宰府,當作買路錢。

太宰府城北的松林里,隨船來的一群白水郎,坐在地上用松枝比劃,而後竊竊私語,他們在觀察太宰府周圍的營地規模,「可憐,怕是連一千人都沒有。」

這說的是整個太宰府的防人軍力。

「就這還說是九國二島的鎮守府所在......衛國公的淮海行省,是鎮戍軍就有八千。」

「最好的武就是木弩,且沒有馬。若我是新羅人,我也來這裏搶,簡直便是狼羊群。」

」別說了,軍使待,此行不是來做海賊營生的,你們好歹有點出息,目長遠點。」

走出太宰府的張保高,便對木柵邊等候的空海和尚招手,讓他繼續和自己同行。

而張熙則要晚出來半個時辰,他在太宰府的柵門前停下,然後取出藤原雄友方才給他的長牒木簡,旁一位隨員的手中,「如何,這字不難仿造吧?」

那個隨員眼睛是高度近視的,便舉起木簡,臉幾乎全湊在上面,不像是在看字,倒像是在嗅字,「倭人的漢字看來也是靠抄錄佛經學的,這種署名畫押是最好以假真的。」

楊曦遠看著往博多津前行的空海和尚,就對張熙說,「軍使您還真是機靈,這麼快就清楚了太宰府和倭國朝廷間的聯繫,這個落難的倭國和尚反倒了鑰匙。」

Advertisement

「沒錯,是山部王的第三個兒子,什麼伊予親王對吧?」張熙得意洋洋。

通商的關鍵,就在這伊予親王的上。

空海和尚帶著敬畏的心登上唐船的甲板,看著船頭和船舷,排放著數門銅鑄的管狀,其頭被鑄造為個威風而猙獰的龍首,張著獠牙和口,對著遠方涌的波浪——他並不知道這管子是用來做什麼的,但正因為不知道,空海和尚才覺得更加害怕。

桓武天皇延歷十七年十月十三日,以六艘龐大無比的唐家海船為先驅,十二艘平底海船為後續的船隊自瀨戶海,駛到了難波津的海灣,首艦上的空海和尚見到,整個難波津的小小漁船,紛紛驚四散,以至有人匆忙間墜海的。

其後,日本將其稱作「唐船來航」事件,其中有一首連歌記錄了當時的狀:

「難波潟,津之崎,大船來。

荒海高,真楫繁貫,雷鳴響。」

「轟!」

當那包覆著怒目龍首的長管,忽然出道奪目的雷電和濃煙霧時,空海和尚猝不及防,被嚇得坐在了甲板上,聽著隆隆的迴響和唐船上白水郎的鬨笑聲,耳朵幾乎都要聾掉。

船首前百步開外,難波津的一長著松樹的沙洲上,被打得升騰起一塵土,數株松樹被攔腰截斷。

隨著這聲龍的怒吼,住吉大社、難波宮都驚駭了,很快唐船的消息直達日本新都平安京

Advertisement

當時日本的桓武天皇,剛剛將都城遷移至此,不過四年而已。

原本桓武天皇為擺舊貴族和大佛寺勢力,便依託「歸化人」力量(大多是朝鮮半島移民),在舊都平城京以北八十里營修了長岡京,此城恰好位於桂川、宇治川和淀川的匯點,桓武天皇就想利用山崎津這個要衝,順著這三條河流集合天下的財賦資(這點想法上,日本和唐是相似的)。

然而長岡京的建設,不但遭到了舊貴族的極力反對,連造宮使、中納言兼式部卿藤原種繼,都在督工中被人一發暗箭給死了。

可最終讓桓武天皇放棄長岡京的本原因,還是因難波津的泥沙淤積,導致原本王朝利用「難波津—大和國—鈴鹿關」這條道路控制西方和東方的規劃變得愈發困難,而「淀川—琵琶湖—近江國」這條新的政經通道開始崛起,於是桓武天皇把目放在了山背國的葛野、宕兩郡上,因為此地正好位於新通道的節點,在得到兩郡歸化人豪族秦氏,和百濟王族後裔的大力幫助下,桓武天皇營造新京大功告——延歷十三年(794),桓武天皇遷都新京,並昭告天下:

「此國山河襟帯,自然作城。因斯勝,可制新號。宜改山背國為山城國。又子來之民,謳歌之輩,異口同辭,號曰平安京。」

Advertisement

平安京的規制仿造的自然是長安城,也是一條朱雀大道貫穿南北,盡頭便是所謂的大里宮城,而兩邊分為左京和右京,而大里同樣有太極殿,其後又有紫宸殿,此刻理政務的機關,正在紫宸殿中。

紫宸殿前,各有一株樹,左側為一株梅樹,右側則為一株橘樹,故而「左近之梅」和「右近之橘」(後來梅樹枯死,而日本的花卉崇拜也從梅花轉移到櫻花上,所以就種了株櫻樹替代梅樹)。

等到眾臣齊聚在紫宸殿上時,桓武天皇坐於臺帳中,發言:「新京樂,平安樂土,萬年春。」

各位大臣都急忙伏倒,知道天皇憂慮的是唐船來航的事件,究竟會對日本國帶來什麼?

會不會平安京的樂土,會不復存在?

正四位參議,百濟王室後裔,因通漢學而被拔擢上拉的大臣菅野真道建言說,請陛下先將紫宸殿暫時改名為南殿,並撤去宮殿屋脊上的鳩尾,因唐家天子也有紫宸殿,害怕唐船視我國為僭越,對我國用武力。

「如是說,朕之尊號,山部王?」桓武天皇的意思是,對唐船的外文書上也都降低格調,朕只能山部王了。

「是也,只希唐船能儘快退走便好。」

「若唐船,索取通商,可奈何?」

「在外上虛以逶迤便好,此外我朝的軍力全都集中在奧羽一帶,即便火速讓征夷大將軍田村麿退回來,怕是也來不及。」菅野真道的想法便是拖、欺騙,等待唐船滿足了,離去了,便徹底強化太宰府和周防長門的防,徹底鎖海路,不讓任何唐或新羅的船隻進來。

Advertisement

臺帳的垂簾后,天皇就詢問該派誰人前去和唐船涉?

菅野真道就說得要有個通唐土的人為副使,另外再讓位忠誠可靠的本國大臣為正使,統一口徑,便可以。

天皇讓菅野真道推舉。

「副使人選,自然是清海惟岳最為妥當。」

因為清海惟岳,原名做沈惟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