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上品寒士 九十、良宵引

《上品寒士》 九十、良宵引

?九十、良宵引

陸葳蕤在真慶道院已經等了一個多時辰,在三清殿上跪誦《老子五千文》,團邊上攤開的那捲經文便是陳之手抄的,是黎院主留下的唯一的一卷,陸葳蕤看著書卷上那一個個神飽滿的行楷,又用指尖在上面輕輕挲,想著這書卷上的字都是陳之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心裏就莫名的歡喜,彷彿那日在書房裏輕輕之的手背——

陸葳蕤知道陳之有個逐出宗族的從兄妄圖阻撓陳之定品,可並不是很擔心,覺得陳之一定能定品,昨日問了爹爹,爹爹笑道若是陳之都定不了品,那吳郡還有誰能定品?爹爹說了這話后又喟然一嘆,說可惜陳之門第不高,不然定二品有何難!

小婢短鋤在道院門前守著,遠遠的看到陳之與劉尚值這些人走過來,趕進去報知葳蕤小娘子,陸葳蕤便來到門前古柏下,看著陳之含笑從容的樣子,.

之走過來作揖,微笑道:「早間我上後山看過,茶花全謝了,葳蕤小娘子莫要傷心落淚啊。」

陸葳蕤眼裏眸漾,抿笑道:「不會了,我沒上後山。」即命小婢短鋤將兩卷畫軸給陳之,說道:「陳郎君,這是兩幅《虎丘芍藥圖》,一幅是我畫的,另一幅是張姨畫的——」又輕聲道:「後日早些來見我爹爹,把畫帶來,辰時前到,好嗎?」

之應了一聲,陸葳蕤便即登車回府。

祝英臺走過來道:「子重兄的陸府弟子又來求教了?這是陸花癡作的畫嗎,讓我一觀如何?」

之道:「回桃林小築看吧,賢昆仲與我們幾位一起飲幾杯春醪如何?」

祝英臺道:「多謝,我從不慣與人聚飲——英亭,你若是想去便去吧。」

Advertisement

祝英亭看了兄長一眼,搖頭道:「阿兄不去,那我也不去了。」

陳咸聽說這兩位是上虞祝氏子弟,便道:「陳某有一嫁給上虞徐氏,聽說徐氏有一嫁給祝氏,不知賢昆仲識得否?」

祝氏兄弟對視一眼,祝英臺答道:「祝氏旁支甚多,而我兄弟這數年來都是在外遊學,並不知哪位從兄娶了徐氏嫂嫂。」

陳咸見祝英臺神有些冷淡,想起祝氏是士族,而陳氏、徐氏都是庶族,也就不再多問,岔開話題道:「可恨那陳流趁溜走了,要當堂嚴懲才是,這敗類竟敢在庾大中正面前進讒言,若非之博覽典籍、應對自如,這回真要被陳流陷害了,那敗類肯定還要回錢唐的,我必上門毆之。」

劉尚值問:「子重,後來堂上似乎大,怎麼回事?」

之道:「庾中正服五石散,行散不當,在堂上突然發作起來,是以了一團。」

祝英臺聽了,微笑道:「服五石散,最忌積怒鬱結,庾希以其最擅長的《周易》也沒把子重難住,已經惱怒了吧,后又得知是了小人的蒙蔽,急火攻心,是以病發,子重兄這回更是要名揚江左了,把恃才放曠的庾氏家族的庾希氣得半死,大司馬桓溫得知后也要拍手稱快吧。」

祝英亭道:「庾希小人蒙蔽,是為不智;辯難不如子重,是為不才,庾希是庾冰的長子,不智不才又無雅量,真可謂是虎父犬子,難怪保不住父輩基業了。」

祝氏兄弟對庾希殊無敬意,言語間更是肆意批評,丁春秋聽得暗暗咋舌,上虞祝氏與他錢唐丁氏一樣,都不過是末等士族,但祝氏兄弟竟敢如此肆評庾氏高門,真是大膽。

陳咸有些擔憂,問陳之:「之,若那庾希就此一病不起,只怕你定品之事又要起波瀾。」

Advertisement

之心想:「服五石散暴亡的似乎沒有吧,不然的話,五石散也不會那麼風行了,服散只會得慢病。」說道:「他自服散,與我何干!伯父不用擔心。」

祝英臺道:「無妨,狂躁就是行散,不會有礙的——這事傳揚出去,子重兄定品更能確定不移,。」

陳咸一想,對啊,這些世家大族最重名聲和雅量,若為這事挾私怨報復,不讓之定品,庾氏家族真要聲名掃地了。

回到桃林小築,陳之展看那兩幅《虎丘芍藥圖》,畫的是虎丘劍池旁的芍藥,取景角度略有不同,但一看就知畫的是同一株芍藥,畫上的芍藥花鮮艷,綠葉滴翠,細看,一幅有雍容華貴氣象,另一幅則清新明麗。

祝英臺奇道:「怎麼有兩幅,不會都是陸花癡所畫吧?」

之道:「其中一幅是陸葳蕤所畫,英臺兄試看是哪一幅?」

祝英臺不假思索地指著那幅清新明麗的《虎丘芍藥圖》說道:「自然是這一幅。」

之問:「何以見得?」

祝英臺道:「且不論另一幅筆力老到一些,單從這幅看,這花瓣點染就很子重兄畫那桃花的影響,而且其筆法既有衛協的巧,也有張墨的風範氣韻,不是陸花癡所畫,又能是誰!」

祝英臺的於賞鑒,讓陳之大為佩服,卻聽劉尚值道:「花癡陸葳蕤、詠絮謝道韞,這南北世家兩大名媛,貌且不論,以免被譏輕薄,論才,不知到底誰高誰下?」

祝英亭道:「無論才貌,陸都是遠遠不及謝的,好事者把二人相提並論,只是因為門第相當,年齡又相近爾。」

之微笑不語,這沒什麼好辯的,他沒有見過謝道韞,謝道韞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傳名後世,但在他印象里還是蒼白如紙,哪裏有陸葳蕤鮮活可,即便謝道韞才高十倍又如何,山茶花下低眉垂睫讓他上金步搖的郎是無人能及的!

Advertisement

劉尚值卻是不服,說道:「不說其他,單說陸葳蕤這幅兼衛、張兩家之長的芍藥圖,謝道韞就不及吧——還不知道謝道韞會不會作畫?」

祝英亭鼻子出氣,冷笑不止,似乎不屑一辯。

丁春秋看不慣祝英亭那樣子,便問:「陸氏郎我們是見過的,才貌俱佳,英亭兄說謝道韞更勝陸葳蕤,難道英亭兄見過謝道韞?」

祝英亭趕道:「未曾見過。」

丁春秋大笑道:「既未曾見過,如何言之鑿鑿說謝一定勝陸,道聽途說乎?」

祝英亭語塞,眼其兄祝英臺,祝英臺只專心看畫。

丁春秋從未在言辭鋒中勝過祝英亭,今日駁得祝英亭啞口無言,大悅,呵呵而笑,而且奇怪的是祝英臺也不幫其弟爭這口舌,往日祝英臺可不是這麼好說話的。

祝氏兄弟離開后,阿林與阿斟酒上菜,眾人飲酒暢談,說起上午經考核之事,劉尚值詼諧善謔,把個庾希形容得極其可笑,又道:「子重,你那《一卷冰雪文》也應這事寫進去。」

之笑道:「豈敢,且為尊者諱。」

午後,徐藻從郡城回來,說庾希並無大恙,陸太守又已派人去請廣陵名醫楊泉來醫治,讓陳之不必憂慮。

夜裏,陳之以為祝英臺會過來與他下棋,等等卻不來,直到亥時才見祝氏兄弟姍姍來遲,卻只立在檐下,祝英臺道:「子重兄,明月尚圓,如此清夜不踏月漫步,歌吹嘯傲,能無憾乎?」

眾人都覺意興盎然,除了年近六十的老族長陳咸睏倦睡之外,其餘陳尚、徐邈、劉尚值、丁春秋都一起出了桃林小築,往小鏡湖方向漫步而行。

明月微扁,清滿地,眾人各顧其影,引以為笑,忽聞清亮的竽聲悠悠而起,卻是祝英亭從僕人手裏接過一支竽,是那種古制的三十六管竽,一邊行一邊悠悠吹奏。

Advertisement

祝英臺與陳之並肩而行,量與陳之一般高矮,比陳之清瘦一些,輕聲道:「英亭這是在拋磚引玉。」

之笑道:「豈敢,英臺兄這樣說,我等下都不敢吹簫了。」

祝英臺道:「子重兄何必自謙,桓參軍聽你一曲即解笛相贈,這是何等的知音妙賞,我何幸焉,這些日子時時得聞子重兄雅奏。」

小鏡湖畔,水氣泠泠,花香幽幽,月影婆娑,待祝英亭吹罷一曲,陳之取出柯亭笛,緩緩而行,簫聲悠嗚,如如縷,綿綿不絕,吹的是後世名曲《良宵引》,原是古琴曲,用簫吹奏也很適合,濃淡合度,意韻深長,讓人頓天地虛靜、良宵苦短、友可貴——

……

次日午後,吳郡署衙廨亭公示,吳郡九十六名待品士子全部定品,但因庾大中正貴欠安,暫不能赴建康司徒府述職,所以陳之諸人的定品免狀一時就分發不下來了。

三月二十一日卯時末,陳之依約來到陸納府上,還那兩幅《虎丘芍藥圖》,陸納一見到陳之就哈哈大笑,想必是想起前日庾希被陳之氣得奔之事,笑過之後便道:「之,你把畫送到惜園去吧,且慢,子與葳蕤今日要游虎丘,要把畫的這兩幅畫去對照那劍池畔的芍藥,說不定已經出府了。」

話音剛落,廊上便傳來陸葳蕤的清脆明快的嗓音:「爹爹,我和張姨還未出發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