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想了一下,轉頭對徐榮說道:「命令駐守桃林要塞的軍隊找個借口,暫時關閉要塞,斷絕儒生們回到的馳道,等到大師的進函谷關之後,再打開要塞,讓儒生們返回。」
「也只有這樣了。」徐榮點點頭,躬對長公主說道,「殿下留在長安主持大局,趙大人和大人親自護送大師的去。」
長公主本想親自護送,聞言愣了一下,正想開口拒絕,李瑋說話了,「改制的事必須立即議定,請殿下務必留在長安。改制之策不能議定,所有大臣都不能去參加大師的喪禮。」
「李仲淵,你還有人嗎?」荀攸當即氣得兩眼冒火,一把抓住李瑋的領,掄起拳頭就打,「我打死你個佞。」
趙雲眼明手快,撲上去就抱住了荀攸,「荀大人,丞相大人也就是隨便說說,你不要怒。」
李瑋瞪著暴跳如雷的荀攸,手撣了撣襟,顯得很是不屑,突然,他衝上去對準趙雲就是一拳。趙雲莫明其妙,本能的側躲過,就在這一瞬間,李瑋的拳頭往下一沉,張開五指,一把出了趙雲腰間的戰刀。
眾人大驚。
「仲淵,你要幹什麼?」徐榮猛地把長公主拉到自己的後,厲聲疾呼,「你瘋了?」
張燕和趙雲左右衝上,竭力想奪下李瑋手上的戰刀。李瑋大喝一聲,戰刀舉起,匪夷所思地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都不要。」
眾人傻了。
長公主從徐榮的背後走出來,臉蒼白,震駭至極,「卿,你這是幹什麼?」
李瑋慘然一笑,跪倒在地,戰刀依舊架在脖子上,「殿下,臣以死再奏,請殿下下旨,改制之議若不得通過,京中任何大臣不得離開長安,否則嚴懲不貸。」
長公主氣得渾抖,指著李瑋半天說不出話來。
徐榮、楊彪、張燕、荀攸、趙雲五人目瞪口呆。李瑋當真是「瘋」了,竟然以死相脅。
「臣懇請殿下準奏。」李瑋扯著嗓子吼了起來,大概是因為太激了,手上用力過大,刀鋒忽然割破了脖子,鮮立時湧上了雪亮的戰刀,目驚心。
「好,好,準了,準了……」長公主魂飛魄散,連連搖手,「下旨,我立即下旨。」
「請太傅大人即刻擬旨。」李瑋毫沒有放下戰刀的意思,瞪著楊彪又吼了一嗓子。
楊彪氣怒攻心,咬咬牙,恨恨地罵了他一句,「你狠,你狠……」
=
五月初二,黃昏,太僕卿崔琰、治書史郗慮趕到太學宣佈,大師病有所緩轉,要求返回,並於今夜,請諸位儒生即刻返回太學看護大師。
儒生們欣喜若狂,在趙商、王基、公孫方等人的帶領下,連夜離開太學向而去。
深夜,趙雲、良、趙松、國淵等人在五百南軍衛士的護送下,帶著大師的離開了長安城,急赴渭水河邊。樓船將軍楊華已奉命徵調了十艘戰船在河邊相候。眾人順水而下,於渭水、涇水匯的船張渡換乘樓船,飛速疾駛陝城。
五月初三,聚集在長安的各地儒士聽說鄭玄大師返回了,辨經結束了,也各自走上了返程。
一場危機就這樣悄然化解。
五月初四,長公主親自主持朝議,朝中大臣、各地大儒名士、商賈富豪們在未央宮前殿再議改制之策。
朝議之前,尚書令田疇宣讀了聖旨。由於天下形勢張,改制之策如果不能議定,則所有人等不能出京。鄭玄大師病逝的事知道的人很,所以人們不以為意。
五月初十,河南尹徐晃急報京都,鄭玄大師病逝。
朝堂大,很多大臣、大儒們悲傷不已,急著要到參加喪禮,本無心議事,諸多改制之策一日之間,全部議定。
五月十一,長公主下詔,頒佈新制,即日實施。
五月十二,長公主和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太尉張燕、史大夫荀攸等二十多位大臣急赴參加鄭玄大師的喪禮。
丞相李瑋坐鎮長安,指揮實施新制。
=
今天中班,晚上不更新了。
(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戰國之末,華夏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貴為公子。他卻重生成秦國小卒黑夫,雲夢秦簡中的小人物。為免死於溝壑,為掌握自己命運,他奮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趕上了一個大時代。六王畢,四海一!千年血統,敵不過軍功授爵。六國豪貴,皆被秦吏踩在腳下。黑夫只想笑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南取百越,北卻匈奴,氐羌西遁,樓船東渡。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在他參與下,歷史有何改變?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將分。身為秦吏,又當如何抉擇,是推波助瀾,還是力挽狂瀾?
渭水之盟前夕,席雲飛魂穿爲席君買胞弟。爲了提升生活水平,利用金手指大搞鄉村建設。主角智商平平,不裝逼,不上戰場,不理朝政。沒事就喜歡整點吃的喝的,再改善一下居住環境。當然,畢竟是主角,總是要爲這個時代做出一點貢獻的,喜歡這類網文的朋友,歡迎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