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凡界尋一個敢於當眾將皇帝推下水去的人才,十分難得。幫元貞渡劫的萬事皆已備,只欠推人的這把東風。原想找九當這個大任,結果認真想了會兒,甚誠懇道:“我因這個兩生咒的束縛,一到白日就要完全忘了自己平日的形容,只以為自己天生就是陳貴人那般的,思慕帝君思慕得日日垂淚嘔。然依著陳貴人的,不攔著推人的,擾了姑姑你的計劃已是很好,卻讓那個時候的我去親手將帝君推下水,委實不可能。”我琢磨了一遭,覺得是這個道理,便不再勉強。若實在尋不著人,便只得我上了。但皇帝素來不喜修道人,屆時我能不能混水上皇帝乘的船,也是個大問題。
好在元貞有個對他心肺的娘。倒並不是道觀裡坐著的那個。縱然道觀裡那位對他也很心,可終歸大頭的心是在了修仙問道上,凡塵俗事便不得疏個一兩。
於是乎,這個心肺的乃是元貞做神仙時的娘,辛。
辛此番下界原本是看看元貞的劫渡化得如何,既被我撞著,便有些冤屈地承了推皇帝下水的重責。
我的主意是很合稱的。屆時用仙了,趁著那命中注定的人出現時,大家都聚會神地看人,便在皇帝後將他輕輕地一推,多麼方便,多麼快捷,多麼利落。可用仙來幹這麼一件事改元貞的命格,縱然是個孕婦,終歸也不大道德,要遭自法力的反噬,承些立竿見影的報應。
我瞧了辛起來碩大的肚皮一眼,沉道:“你來做這個事怕有些兇險,還是找個壯碩些的吧。”
辛思索良久,表示可以由他的夫君北海水君桑籍,來完這件缺德事。
不幾日,六月初一。
司命星君的命格薄子載得不錯,皇帝果然率了文武百並一眾的妃嬪往漱玉川上出遊了。我自住進皇宮以來,因很不皇帝待見,雖是擔著太子他師父的名,卻並未封任何的階品。然禮部幾個主事的小很有幾分眼,曉得我是個高人,是將我列了百之列,在那出遊的龍舟上,挨著幾個從八品的拾,也算占個位置。這個位置乃是個只能見著皇帝後腦勺的位置。離皇帝三丈遠的另一個後腦勺,瞧著有些像陳貴人的。
卯日星君很給面子,在元貞小弟同東華帝君雙雙應劫的這個大日子裡,將日頭鋪得十分毒辣。半空裡三三兩兩飄著幾朵浮雲,也像是被熱氣兒蒸得快散了,懨懨的。
漱玉川並不是條寬敞的河。皇帝的龍舟卻大,占了大半河面。
河兩岸滿了百姓,估計天剛亮便來河邊蹲著的才有好位置。但皇帝遊的這個河段其實並不長,京城的百姓卻多,是以許多沒在地上尋著位置的,便都爬到了樹上或近的民房上。
開船的小十分艱辛,因河兩邊的堤岸上都蹲滿了百姓,便定要將這船開在河的正中央,不偏左一寸,也不偏右一寸,才顯得出皇帝恩澤四海,一視同仁,既不便宜左邊的百姓,也不便宜右邊的百姓。因這是個極細的活,有道是慢工才能出細活,於是,這船便開得越發的慢。
一船人在大太底下,皆熬得兩戰戰。
眼見著午時將近了。我塞了兩枚金葉子與在船後忙活的一個小宦臣,著他幫忙請一請太子。小宦臣手腳十分麻利,我將將閉著眼睛歇了一歇,元貞已樂呵呵地湊了過來。
今日他著了件天藍的織花錦袍,年樣很俊俏,見著我,眉梢眼角都是桃花地笑道:“師父這個時候元貞過來,是有什麼要的事?”
他雖有個刨問底的脾,我卻早已在心中盤算好,先頓一頓,做出莫測之態來,方攏著袖子深沉道:“為師方才中忽乍現一束道,將平日許多不通的玄理照得白,為師念你對道法執著一心,既得了這個道,便想教傳於你,你願不願聽?”
元貞小弟立刻作個揖,垂首做聆聽之態。
我肅然清了清嗓子。
在昆侖虛學藝時,我有些不才,道法佛法凡是帶個法字的課業,統統學得很不像樣。但即便當年墨淵授這些課時我都在打瞌睡,也算是在瞌睡裡了幾千年的熏陶,與一介凡人講個把時辰的道法,尚不什麼問題。
我一邊同元貞講道,一邊等待司命星君命格薄子裡寫的那位人,眼看著午時將過,便有些焦急。
講到後來,元貞言又止了半天,終進來:“師父,方才房中雙修、養氣怡神那一段你前前後後已整整講了四遍了。”
我恨鐵不鋼道:“為師將這一段說四遍,自是有說四遍的道理。四這個數代表個什麼,你需得參。這段道法講了個什麼,你需得參。為師為什麼恰恰將這段道法講四遍,你亦需得參。學道最要的,便是個“參”字,似你這般每每不能理解為師的苦心,要將道修好,卻有些難。”
元貞愧地埋了頭。
因被他打了這麼一回岔,我想了半天,方才我是將一段什麼與他說了四遍來著?唔,暫且不管它,便接著房中雙修養氣怡神繼續說罷。
我講得口幹舌燥,茶水灌了兩大壺下去,司命星君命格薄子裡那位人,終於出現了。
我其實並未見著那人,須知我坐的是船尾,縱然極目四,也只能瞧見各種腦勺的四個面而已,知曉那人已然登場,乃是因見著了在天邊盤桓的,司命星君不惜本借來的,西天梵境佛祖跟前的金翅大鵬。
我活了這麼多年,尚未曾親眼見著一個皇帝跳水救人,頃刻便要飽了這個眼福,一時熱沸騰。但因需穩著元貞小弟,便不得要裝得鎮定些,忍得有些辛苦。
河道兩旁百姓的歡呼乍然了,船上也由前到後地寂靜開來,我從眼風裡掃了眼那尚在天邊呈一個小點的金翅大鵬,以為這詫然的沉默絕不該是它引起的。
想必驟然沒言語的人群,是被那將將出現的人迷醉了。
元貞小弟尚沉迷在道學博大深的境界裡不能自拔,並未意識到這場奇景,我甚寬,一邊繼續與他弘揚道法,一邊暗暗地瞟越飛越近的金翅大鵬。
佛祖座前的這只大鵬長得十分威武,原本一振翅要飛三千裡,此番因是扮個凡鳥,飛得太剛猛便有些不宜,是以著一對翅膀,從天邊緩慢地,緩慢地飄過來。許是從未飛得如此窩囊,它耷拉著頭,形容有些委屈。
我眼見著金翅大鵬十分艱辛地飄到漱玉川上空來,先在半空中輕手輕腳地來回飛一轉,再輕手輕腳地稍微展開點翅膀,繼而輕手輕腳地一頭撲下來,又輕手輕腳地慢慢騰上去。我覺得,它想必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纖弱文雅過。
可它這一套謙然又溫和的作,看在凡人眼裡怕並不這樣。於是他們都驚恐萬狀地嚎了一嗓子。我近旁的一個老拾著手指哆嗦道:“世間竟有這麼大的鵬鳥,這鵬鳥竟這般的兇猛,飛得這樣的快。”
元貞仍沉浸在妙的道學世界裡。他在苦苦地冥思。我琢磨著那落水人應該已經落水了,便氣定神閑地等著船頭桑籍推皇帝那撲通的一聲。
船頭果然撲通了一聲,我欣地在心中點了點頭,很好,桑籍將東華推下水了。
我這廂頭尚未點完,那廂卻聽陳貴人一聲尖:“陛~陛下不會鳧水啊……”便接著又是撲通的一聲。接著撲通撲通撲通很多聲。
我呆了一呆。
我的娘。
千算萬算卻沒算到東華這一世托的這個生是只旱鴨子,如今卻哪個去救那落水的人?
我匆匆往船頭,元貞想必也被方才陳貴人那聲幹嚎吼醒了。很激地搶在了我前頭。雖出了這麼大個紕,為今之計卻也萬萬不能讓元貞下水。即便是連累東華的命格也改了,終歸比兩個的命格都改不了好。本上神鬧中取靜,因瞬時做出了這等睿智的決策來,便死死地握住了元貞的手。
元貞於奔走中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繼續奔走。既是太子開道,我兩個一路暢通無阻來到船頭。過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牆,立在船頭的圍欄後。
隔著圍欄朝下一。
這真是一道奇景。 . 首發
漱玉川裡花裡胡哨的全泡著大大小小的員,不會鳧水的邊嗆邊呼救命,會鳧的遊來遊去紮一個猛子遊一段喊一聲皇帝,遇到個把不會鳧水卻也跳下來了的同僚,便摻著一同邊遊邊找皇帝。
但因河裡的人委實太多,這尋找就變了件甚艱辛的事。
我因站在船上,俯著整個河面,難免看得清明些,滿漱玉川的大小員們要尋要救的皇帝陛下,此番正躺在小的陳貴人懷裡,被抱著甚吃力一點點朝龍船遊過來。
眼下這景,我估是皇帝被桑籍神不知鬼不覺推下水後,陳貴人一聲“陛下不會鳧水”一語驚醒夢中人,皇帝座下這些忠心臣子們為表忠心便趕忙跳水救駕。但不得有幾個同樣不會鳧水的,被這踴躍的群振,咬牙一挽袖子便也跳了下去。尚存了幾分理智沒有被這盲目的群所振的,大約想著別人都跳了就自己不跳有些說不過去,便頗悲地也跟著往下跳。皇帝的侍衛們必然是會鳧水的,原本他們只需救皇帝一個,眼見著又跳下來幾只旱鴨子,且還是國之棟梁的旱鴨子,自是不能放著不救,生生便添了許多負累。這廂陳貴人已拖了皇帝上船了,那廂皇帝的侍衛們卻還在忙著救不會鳧水的國之棟梁。
這麼一鬧,那命格薄子上的落水人,卻沒人管了。
元貞一心系在他父親上,自是無暇顧及那落水的人,幾翻下船救他父親,幸虧被尚且沒來得及跳下水的幾個七老八十的老大臣死死擋了。而皇帝本人尚自顧不暇,自然更沒多餘力氣去關注那位人。
方才我眼風裡分神了,那人自己遊上了岸,邊哭邊走了。
前世的她胸大、顏高,生活富足,家人牛逼,明明有一手好牌確被她打成了爛牌,晚年凄慘孤苦,最后自殺在那人面前時她方醒悟,她對得起自己,確對不起身邊所有的人。 重生后的她發下宏愿要和那個頂著女主頭銜的人成姐妹,和那個才高八斗注定發達得男人成兄妹...
重生后,田幼薇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如果前世她不嫁,邵璟是不是不會死! 如果她不做溫室的花朵,是不是父親兄長也不會死! 眼睜睜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在面前,利刃穿腹,烈火焚身,那種滋味真的撕心裂肺! 再活一世,田幼薇這輩子不想再做溫婉小女人,她要全家團圓做富豪,有錢又有權,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至于邵璟,她可以默默守護助他上青云,就是別再做夫妻! 邵璟黑臉:重生個錘子喲,田幼薇你膽兒肥了,竟敢始亂終棄!!! 于是,這輩子,當邵璟長成絕世美男,時尚達人,文武雙全,精通多國語言,日進...
她是金枝玉葉的侯門千金,單純溫婉,大婚當夜卻等來夫君的一杯毒酒。 「妹妹快喝了吧,今夜可是世子與我的良宵」 善良的姐姐設計奪取了她的一切,慈愛的繼母面具下是一張偽善的臉。 良人非良人,她以為的幸福,竟原來都是假象! 含恨而終,一朝重生,她帶著仇恨回到十二歲那年,誓要讓命運改寫。 步步為營,在陰謀詭譎的內宅殺出一片天地,且看辱她欺她踐她之人今生是個什麼下場! 他是權傾朝野的謫仙王爺,清冷孤傲,溫潤如玉的外表下是一顆冰冷的心。 佳麗三千,唯獨被她的獨特吸引,暗暗守護,可惜美人難求。 「在本王面前,你可以肆意」 前世的教訓讓她不敢輕信於人,卻是不自覺的動了心。 朝堂詭譎,風雲際會。 真心還是假意,攜手還是宿敵。 重活一世,她能否解開心結,執子之手,閱盡世界三千美景?
衆人皆知,鎮國公府嫡長女崔文熙才貌雙全,生得溫婉端方,品性高潔,是全京城貴女們的典範。 崔氏及笄時慶王趙承延求娶,立下一生一世一雙人誓言成功抱得美人歸。 然而成婚七年,夫妻恩愛崔氏卻無所出。 慶王借腹生子,從外頭帶回來一個女人,試圖去母留子,給崔氏體面。 誰料崔氏主動讓賢,保全雙方體面提出和離。 慶王瘋了。 成婚七年,崔文熙兢兢業業打理中饋,處處端方持重,叫人挑不出一絲錯處。 七年無所出是崔文熙最大的罪過。 她是枝頭上的天之驕女,一身傲骨寧折不屈,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委曲求全。 在她與慶王因和離鬧得滿城風雨時,崔文熙意外發現了躲在角落裏暗暗覬覦她的少年太子。 這日子真他媽狗血刺激! 男主篇: 太子趙玥,師出當代大儒陳平,出了名的克己復禮,溫潤君子。 世人都道太子是塊潔白無瑕的美玉,一生中唯一的污跡便是崔文熙。 他記得她的一顰一笑,她的喜好與憎惡,把她視爲皎皎明月,惦記了她好些年。 直到崔氏脊樑被慶王折斷,婚姻解體,他便知道,他挖牆腳的機會來了。 不能強取,那便巧奪。
容鶯喜歡當朝帝師這件事,本是沒多少人知曉的,連她也只敢對自己的貓唸叨。只因她是個極不起眼,又不被在意的人物。 也只有她記得與聞人湙在瓏山寺的朝夕相伴,記得患難中的不離不棄與真心相付。 —— 叛軍攻入皇城的那一日春光正好,青牆映着雪似的杏花。叛軍統帥奉帝師之命捉拿皇室子弟,以做到斬草除根。 容鶯面對着追來的叛軍,鼓起勇氣問道:“是帝師要我死嗎?” “這是自然。” 直到那一刻,她才恍然夢醒,原來在聞人湙眼裏,她也算不上什麼要緊的人。 所謂真心交付,不如說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 —— 潔白的杏花飄落在血染的衣衫,映入聞人湙寒涼深邃的眼眸。他想不通,這樣怯懦膽小的一個人,怎麼會有勇氣自刎。 遂問向侍從:“公主沒有哭鬧嗎?” 侍從答道:“未曾。” 他愣了一下,忽然心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