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盛唐風月 第348章 逆轉

《盛唐風月》 第348章 逆轉

朱雀門前,杜士儀盡力民,皇城大理寺中,王怡依舊是孤應戰那些早就對他心存不滿的員。伏闕之事鬧大是個什麼後果,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於是他只能抓住此前安民乃是杜士儀擔責作爲由頭,始終言辭強地把事推到杜士儀頭上,又再三重申自己此來乃是爲了查清逆謀始末……這樣一來二去幾個回合的相持下,聽見這些話全都是老調重彈,拖著一條尚未恢復的來到這大理寺的王卿蘭終於忍不住了。

“王大尹,諸位明公都已經問了你這許多,我也不想重複。我只想問你一條,此案固然是謀逆大案,可如你這般興師衆,是打算陷進去多人方纔罷休?”

“爾等既是如此冥頑不靈,本府也不與你們計較”

王怡今日召見所有相關人等,原本是打算宣示權威,以及這些天日夜審理的結果,誰知道卻招致羣起而攻,一時生出了夏蟲不可語冰的慍怒。

這會兒王卿蘭的質問更讓他陡然大怒。他一按憑幾站起來,就這麼居高臨下地俯瞰著其他人,不容置疑地說道:“本府是奉旨前來長安安民,爾等若有質疑也好,怨憤也好,大可參奏陛下然則本府之命,不容爾等違背今日你們回去之後,立時按照我所與名單之上的人名,將那幾家牢牢看住,倘若再有如今天這樣鬧出伏闕陳的勾當,唯你們是問”

事到臨頭,王怡竟還是如此高,包括孟溫禮和韋拯在,一衆員不全都爲之怒極。可長安重地,如今卻鬧出了斬門闖宮的謀逆大案,他們大多數都逃不於系,這一任的考評可想而知。如若真的和王怡這欽差抗衡到底,哪怕他們佔理,事後焉知天子不會因此心生慍怒?

Advertisement

就在人人面面相覷,期冀於有人能夠站出來與王怡理論抗衡的時候,他們終於聽到背後傳來了一個清亮的聲音:“王大尹也是從地方一任一任當到這河南尹的,當此民無助只能伏闕求告之際,竟然以爲只要將那些人家看住,就能夠一勞永逸?他們的本家你看得住,他們的姻親,他們的親友,甚至於長安城中爲之不平的人,難道你都能看得住?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剛剛我出去安時,一老漢歷經久勸卻依舊不肯離去,爲的是什麼?他一個兒子是犯事的屯營兵,爲你看押也是應有之義,可你卻將他另外二子一併下獄,若是他白髮蒼蒼一個想不開,一頭死在朱雀門前,那你又當如何?”

是杜士儀終於回來了

和這位杜十九郎頗爲絡的孟溫禮和韋拯同時爲之大振,正要給他幫腔的時候,已經轉過的他們同時發現,杜士儀彷彿衝著自己微微搖頭,一思忖就都決定暫時不吭氣。果然,王怡立時面一板就要駁斥,可不想杜士儀卻搶在了前頭。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王大尹總應該讀過《老子》,不應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等奉旨來長安的目的,是因爲西京留守王尚書暴薨,以至於羣龍無首民心惶惶,不是因爲這謀逆大案尚有諸多疑點,需要你日夜審理本末倒置,本爲大忌”

杜士儀這話就說得重了,不但王怡一時面鐵青,其他人也不佩服他的膽子,竟敢指斥王怡不顧聖命。今日之事後,可以想見,杜士儀這個年方弱冠的左拾和王怡之間將再也沒有任何轉圜餘地這小子怎就那麼會結仇,這麼不怕結仇?就在韋拯也不爲之暗自咂舌之際,他約窺見外間閃過一個人影,雖然只是瞥見了一眼,但他還是立刻認出了人來。

Advertisement

是他的兒子韋禮那小子和杜士儀素來好,這次莫非也打算於點什麼?

韋禮爲集賢殿校書郎,天子都不在大明宮的時候,他雖仍是在集賢殿中校書,可太極宮也不是不能來。更何況他是萬年令韋拯之子,真正的世家子弟,如今王怡被衆圍困在這大堂之上,他在大理寺這正堂的外頭活就方便多了。最最關鍵的是,在他邊的不是別人,正是張嘉貞頗爲嘉賞的苗延嗣之子苗含

“苗老弟,你都看見了聽見了吧?這一次王大尹是犯了公憤,違了民心,倘若這樣一意孤行下去,長安城中套,就是令尊也決計不好過。我又不是讓你當衆讓王大尹下不來臺,就是讓你給他捎上令尊一個口信,莫非大家爲同年,你連這個忙都不肯幫?”

天子東巡,父親這個中書舍人固然同行,可苗含卻不夠同行的資格,再加上他也願意沉下心來在書省好好看看書,於是倒也甘之如飴。可誰曾想長安城中倏然鬧出了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的謀逆大案,跟著河南尹王怡趕慢趕到了之後,第一件事是追究底,把事鬧得更大

“捎什麼口信?”

苗含如此口氣鬆,韋禮頓時爲之大喜:“你只消對他說四個字,過猶不及如今的勢你也知道,這四個字須不是害他,也不曾害你阿爺吧?”

“好”

苗含雖則年輕傲氣,可也是知道事輕重的人,心中立即做出了取捨。他也不再和韋禮多廢話,快步走到了大堂前,見起頭那個因爲堂上紛爭而沒注意到他們的令史立刻攔阻了上來,他便沉聲說道:“我是中書省苗中書之子苗含,替家父帶一句話給王大尹。”

Advertisement

那令史正是王怡的心腹之一,聽到這話,再細看面前這人,見過苗延嗣的他頓時信了七分,當下恭敬而熱絡地問道:“敢問苗郎君要轉告王大尹什麼話?”

“煩請告訴王大尹,過猶不及。”

這堂上王怡孤立無援的景,那令史也瞧見了,此刻悚然一驚,連連點頭後也顧不得其他,竟是一溜煙進了正堂,躬說道:“稟報王大尹,獄中又問出了幾句供詞來。”

他在四周圍那些刺眼的目中快步來到了王怡側,裝模作樣呈上了手中那幾張紙,這才用極低的聲音說道:“王大尹,剛剛苗郎君在外頭,說是爲其父苗中書捎信,說是……過猶不及。”

這種言簡意賅卻又晦神的風格,很符合王怡對苗延嗣這位張嘉貞第一謀主的認識,因而,心中咯噔一下的他見堂上衆幾乎清一站在杜士儀一邊,在外任上多年,在河南尹任上三年,與眼前這些人無甚同僚之誼,朋友之義的他立刻改變了之前的態度。

“各位所請,我自會斟酌,既然看押那些人家中虛耗人手,那就先不必了。杜拾,請你替我張榜文於全城。本府爲做人,素來實事求是,絕不寬貸,但也並不嚴苛如果真的有冤,大可訴諸於本府,不用伏闕求告惺惺作態之前那些意氣之爭到此爲止,本府只希接下來幾日,諸位能夠和本府誠合作,讓長安城上下恢復往日的盛世太平”

王怡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衆人雖有些驚疑,但能夠不要完全撕破臉,這終究也不違場之道。就連杜士儀,此刻也和旁人一樣沉默不語,算是答應了。然而,等到衆人魚貫出了大理寺之際,他就看見韋禮突然笑迎了上前,神采飛揚地對他打了個手勢。

Advertisement

果然剛剛那使得王怡態度大改的,就是韋禮去說了苗含的結果

坊私宅門前,一行車馬在幾個人護持下停在了門口之際,車玉手輕輕一打門簾,就聽到了中傳來了一陣陣不應有的嘈雜喧譁。等去門上的人回來稟明瞭原委,終究不放心一路趕回了東都的杜十三娘登時爲之大愕。正要開口,猛然間瞥見一旁的崔儉玄要下車,立刻沒好氣地一把將人拽住了。

“十三娘,杜十九都惹了這麼大麻煩,咱們不該給他幫點忙嗎?”

“這時候去了家裡不添就不錯了”杜十三娘嗔怒地看著崔儉玄,見人垂頭喪氣坐下了,方纔微微笑道,“咱們這次事辦得急,朱坡老叔公一定是心裡不高興,咱們先去一塊拜他他老人家見多識廣,興許一個高興,就指點你幾招,至於阿兄的事,我們也能一塊請教於他。”

“啊,要去見朱坡京兆公?”崔儉玄先是一愣,隨即喜形於,但很快醒悟了過來,“對了,我們在路上不是遇見了那一行人疾馳上京……”

“噤聲。”杜十三娘立時出手來按在了崔儉玄的上,等其有些鬼鬼祟祟地東張西,撲哧笑了起來,“這種事要的就是,人家既然告誡不許泄,那我們當然不能對別人說。”

“杜十九也不行?”

“阿兄當然也不行”杜十三娘斜睨了崔儉玄一眼,有些惱怒地說道,“什麼杜十九,你是我阿兄的妹婿,日後不許這樣沒大沒小”

此話一出,崔儉玄那張臉頓時比黃連還苦,好半晌才嘟囔道:“我比他年長,又是他師兄……”

“可誰讓你娶了我?”

見崔儉玄唯有於笑的份,杜十三娘想著進了長安後的所見所聞,思量好一會兒,便拉著自從進了潼關便一直按著坐在車中的崔儉玄,鄭重其事地說道:“十一郎,既然想幫阿兄,咱們就先不要讓他分心。這樣我們在長安城中轉一圈招搖一二,如此別人就會把目集中在我們上,阿兄行事也能方便些。到時候我們借住在朱坡老叔公那兒,讓他們在門外苦苦守著跳腳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