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盛唐高歌 897 元芳,你怎麼看

《盛唐高歌》 897 元芳,你怎麼看

李隆基心中一,面不改地說:“李卿家,爲何要彈劾?”

“皇上”李朝朗聲說道:“五天前,長安東市發生命案,天子腳下發生人命關天的大案,京兆尹李峴遲遲沒有破案,以致長安城人心浮,更有不閒雜人士也涌京師,給治安埋下不患,作爲主管長安治安的京兆尹,李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朝快要致仕的人,平日很理事,就等著李隆基批準回鄉養老,白玉豬香滷出事後,反響越來越大,那些吃瓜羣衆先是議論誰是兇手、誰能拿到天價懸紅的問題,話題說得有些膩了,又把矛頭對準京兆尹,說他能力欠缺、經驗不足,遲遲不能破案,讓長安百姓人心惶惶,說著說著,矛頭最後指向了史臺,說史臺的員沒有起到督促的作用。

說到史臺,肯定又牽涉到史臺最大的長李朝,說他人老了,不復年輕時,還有人說李朝等著致仕,不敢得罪人,特別是京兆尹李峴出自大唐宗室,貴不可言,現在是扮起了頭烏,就怕晚年不保云云。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李朝聽到那些讓他倍辱的言論後,當場氣得鬚髮俱,盛怒之下,朝會一開始,就對京兆尹李峴彈劾,彷彿向世人證明:自己還是那個不畏強權、嫉惡如仇的李朝

絕不能帶著污點和憾致仕。

話音一落,朝堂又是一陣熱議,李隆基眼裡也出果然如此的神

白玉豬香滷的事,李隆基早就收到不良人報,看過後只是淡然一笑,隨手扔在一邊,對李隆基來說,這件事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提,也就是跟鄭鵬扯上關係,不良人收到的命令是,與鄭鵬有關的事,事無鉅細皆要上報,要不是扯上鄭鵬,那份報也送不到李隆基的案前。

Advertisement

本是一件小事,沒想到李朝竟然大張旗鼓地在朝會上說出來,看來事不小呢。

李隆基腦中思如電轉,不過面上一點也沒有表出來,轉而道:“京兆尹李峴何在?”

“臣在。”京兆尹李峴面有些複雜地站出列。

李隆基瞄了他一眼,開口道:“李卿家,你對李大夫的彈劾,有何想。”

“回皇上的話,臣誠惶。”李峴有些尷尬地說:“出事當天,就把相關人等全押回京兆府審理,鑑於案比較複雜,微臣盡派府中銳,還是沒有突破,一直缺乏有力的證,案進展緩慢。”

“案卷呢,派人快馬去取。”李隆基當堂下令。

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李隆基也來了興趣。

李峴抹了一下額上的冷汗,?馬上行禮道:“微臣剛好帶在上,請皇上的查閱。”

說罷,恭恭敬敬把相關案卷給高力士,再由高力士轉呈給李隆基,看到李隆基翻閱案卷時,李峴忍不住又了一下額上的冷汗。

幾天不破案,坊間的傳言越來越多,還有不悉的員詢問案進展,由於進展不順利,猜到會有人對自己發難,李峴多留了一個心眼,這二在都是帶著案卷上朝,正好用得上。

京兆尹主管長安的治安,職能相當於後世首都的市長,是三輔之一,看似威風,實則擔子重、力大,主要長安高雲集,皇親國戚多於牛,經常夾在中間氣,稍有不慎就會被罷

大詩人白居易在其《贈友五首》之四一詩中寫到:“京師四方則。王化之本。長吏久於政,然後風教敦。如何尹京者,遷次不逡巡。請君屈指數,十年十五人。”詩中沒有明指是哪十年,從可以查到的資料看,從元和元年至元和十年八月,擔任京兆尹的就有十四人次,“十年十五人”不是虛指。

Advertisement

有唐一代,京兆尹是一個“高危職業”,由於更換的頻率很大,出現很多起復前任京兆尹的況,多是做不好就撤,換人後到不如前任,找個由頭又調回。

李隆基看完案卷,面不悅地說:“李卿家,此案影響甚大,再加上懸賞令,更是引得全城關注,理應從重從優,爲何遲遲不能破案?”

“回皇上的話,微臣已下令全力偵查,相信很快會水落石出,請皇上多寬恕一點時間。”李峴連忙應道。

也不知誰造的謠,說李朝“老不中用,準備做頭老烏”,爲了證明自己,親自彈劾自己,事比李峴想的還要嚴重,只能能做的,就是多爭取一點時間。

一千兩黃金對別人來說是一筆鉅款,對出高貴的李峴來說,可有可無,問題是這件案已經通了天,想不抓都不行。

李朝再次發聲:“皇上,此案影響甚大,上至朝廷百,下至販夫走卒都在熱議此事,再加上很多閒雜人爲了鉅額懸賞進行,對長安的治安也是一個患,老臣竊以爲要重視此事,應給李兆尹設立一個限期,務必在限量破案。”

爲了表明自己的態度,李朝再次用行顯示自己“不畏強權”。

“言之有理,李卿家,那就以七日爲限,務必有限期破案。”李隆基當場作出宣判。

七天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李峴聞言猶豫一下,有些無奈地說:“皇上,因爲此案影響甚大,剛纔李大夫也說了,到鉅額賞金的影響,長安多了很多閒雜人士,給長安的治安帶來很大的力,京兆府的任務本來就重,現在要分出更多的人手去應付這種況,以致查案的人手張,就怕查案有影響,微臣懇請刑部能調刑偵方面的好手協助辦案,有刑部的援手,微臣有信心七日破案。”

Advertisement

皇帝金口一開,這件事就不能勉回,李峴也不敢跟李隆基討價還價,腦中靈一閃,就把刑部也拖下水,算是變相要點援助。

上面,下面跑斷腳,李隆基都不了案,也不知破案的艱難,一張口只給了七天時間,李峴心裡暗暗苦,眼珠子轉了轉,是把刑部拉進來,到時就是不能完任務,刑部也可以替自己分攤一點責任。

這話聽起來也合理,李隆基轉而對刑部尚書方開道:“方卿家,刑部方面沒問題吧?”

方開原是魏州刺史,也算是鄭鵬的人,後來先是提撥進了長安,分配到刑部,一步步上升,現任刑部尚書一職,是升了,年歲也上了,功能跟李朝差不多,象徵意義大於實在價值,也在等著致仕。

想置事外都不行,讓李峴“拖下水”,方向有些無奈,但他也知是大人暗中博弈,不願趟這渾水,眼珠子轉了轉,很快有了辦法:“沒問題,朱、潘兩位待郎是刑部最出的人,就讓兩位侍郎郎協助李兆尹辦案好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方向年紀大了,很快就會退下去,退下去後,刑部尚書的位置空出來,最有機會接替這個位置的,是刑部左侍郎朱元芳和刑部右侍郎潘子壽,這兩人的能力不相伯仲,對方開也很尊重,一時還拿不定主意,正好把這個作爲測試,看看兩人哪個更優秀,而自己也不用趟這灘渾水。

李隆基聞言,突然開口道:“元芳,你怎麼看?”

朱元芳和潘子壽都是刑部侍郎,而二人的升遷又有差別,潘子壽進得譽裴庭的“循格論”升上去,而朱元芳靠的辦案能力,曾憑一力之力,剝繭,從層層謎霧中偵破長安縣一樁過了十五年的連環殺人案從而名長安,二人中李隆基對朱元芳印象較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