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耽美BL 簪纓問鼎 第330章

《簪纓問鼎》 第330章

第330章

“九澤渠終於建, 這下晉可免去旱災了。”為司戶主事, 段欽也沒心水利建設。當消息傳來, 他著實鬆了口氣。有了水,大片田畝就能掛穗飽籽, 不至於顆粒無收。

“只是晉一地。”梁峰面上倒是沒有太多喜

九澤湖在西河國和太原國之間,算是並州境最大的湖泊。這工程的目的, 就是引汾水和湖中水流, 灌溉周邊土地。

為了修九澤渠, 梁峰專門調了兩萬役夫, 數百吏, 花費不知多人力力。然而就算有刺史府全力支持, 半年時間仍舊太短。現在完工的, 只是朝向晉方向的管道。也就說,新渠能灌溉的,只有太原盆地的部分土地。這比起鄭國渠、都江堰那種能流傳百代的巨型工程,可差的太遠了。

更何況, 遭旱災的, 何止晉一地?

“冀州、司州的深井, 挖的如何了?”梁峰問道。

就算不下雨,地下的水資源也不會驟然消失。若是能打出深井, 就能保證附近村民的基本生存條件。這在大旱時, 也極為關鍵。

“有幾功鑿出了井。各郡都在想法子,至保證百姓吃水。”段欽歎道,“問題是冀州有些河道水位下降, 無法通船了。”

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自開春大旱,前來海興港的客商就了大半。民生影響,經濟自然也要停擺。虧得去歲新港都是用糧食結算,沿線各州郡都設了糧倉,有不存糧。否則缺糧一樣,就能要人命。

梁峰眉頭微皺:“有了新渠,並州勉強能保證夏收。其他地方,要視災減免田賦。派人下去查查,若是冀州繼續旱下去,就組織役夫開挖河道,修繕道路。儘量徵用那些遭旱災的百姓。讓他們以工代賑,有口飯吃。”

Advertisement

這一切,都是為了穩定人心。免賦稅可以讓百姓安心待在家中,不至於被酷吏得逃荒。修繕河渠和道路,則是盡可能在花大筆糧食賑濟的同時,提前完大型基礎設施。若是放在平時,一口氣用數萬人修路通渠,極可能引來民變。但是災時就不同了,人人都知道這是活命的法子,反倒更好組織人力。況且河水下降,為修運河提供了便利,而挖出的河沙、碎石,又是鋪路的材料。如此一來,豈不互有裨益?

“此事還要謹慎。災年不同以往,若是一個不好,反生禍端。”段欽卻沒有那麼輕鬆。災年時,人們的承力也不同往日,再加上大批流民湧,一旦員們掌控失當,立刻要糟。

“總好過讓百姓流離。”梁峰哪會不知道其中關竅?只是事已至此,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其他有條件耕種的地方,也要補種穀子。就算大旱持續,夏耕也不能徹底忽視。農事整理出的抗旱法子,一定要傳往各縣!”每到這時,梁峰就會想念後世的土豆、地瓜等作。耐旱、產量巨大,若是能種,不知能救活多命。然而現在,能夠依靠的只有屈指可數的農事經驗了。

經過幾年培育,並州的農事掌握的技,也開始富。春耕時更是總結出了一套抗旱的辦法。比如深耕土地;把秸稈碾碎鋪地,保護田地墑;以代水,增加料供給;還有穀類拔節期、灌漿期大量澆灌,促使結穗。這所有的東西,其實早就有農人掌握。只是口耳相傳,永遠只能局限在小範圍。而到了並州,所有經驗都被寫書冊,一層層下放,由農事宣講,教諭百姓。

農事是農耕社會的頭等大事,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好在如今三州的基層吏,大多是經制科或崇文三院考取的,沒有任不任事的惡習。只要吏勤勉,政策通達,控制旱的影響,未嘗沒有希

Advertisement

只是……並州面對的麻煩,不僅僅在天象。這次旱災,涉及了北地大部分州郡。一旦大規模災,他治下的三州,便會為敵人覬覦的。那時才是麻煩。

如今之計,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渡過難關了……

天一日一日熱了起來,春去夏至,又進了農忙時節。然而今歲,北地冬麥幾乎全部絕收,不地方補種了穀子,但是天公仍舊不作,大旱不歇,滴雨未落。

在黎庶的哀嚎聲中,五月來臨,旱也達到了頂峰。黃河、水、長江、漢水,這幾條哺育萬民的大江大河,盡數枯竭,淺者可涉水而渡。

天災至,戰事起。遼東大旱,平州都督崔毖聯合宇文部攻打慕容部,段部得訊後,手助陣。曾經拉起十萬兵馬的雍州行臺,再次死灰復燃,于秦州境起事,討伐匈奴偽漢。就連荊州的兵,也開始,攻打州郡,趕跑了刺史王澄,自立了個都督。

作為中原腹地的豫州、兗州,又是另一幅面貌。

留在這裡,恐怕也沒什麼用了。坐在帳中,石勒盯著面前微弱燭火,心事重重。這兩個月,他一直帶兵在豫州掃。之前王彌的部眾佔據了不城池,又被晉軍奪回了數郡,可以打的地方著實不

攻破堅壁,寇郡府。這段時日,是姓司馬的,他就殺了上百。莫說其他公卿士族。最初也獲得了不錢糧。但是隨著旱加重,況有變。

有實力的世家盡數南遷,去了揚州。剩下的則避深山,壁壘重重,十分難攻克。而庶族和那些小城,就算打下,拿到的糧草也頗為有限。至於百姓,能逃的早就逃了。豫州大半落手中,但是困境未解,反倒因為擴軍,變得更加艱難。

Advertisement

下一步,要如何走呢?

旱災持續的時間太長了,五月還未落雨,今年的收估計沒法指了。當年他逃荒離開並州,也是如此。莫說今年,恐怕明年也極為難捱。

而他手下的兵士,可等不了兩年時間。養活這十數萬張,需要的可是一大筆錢糧。若是不想個辦法,軍心渙散,他打下的地方,又要如何守住?

也許該收攏些士人,幫他料理政務。石勒也算後知後覺,發現了那些吏的用。沒有人主政,占下的地盤不過是白地一片。辛辛苦苦打下來,要錢沒錢,要糧沒糧。還有什麼用

但是現在,已經晚了。土地乾涸,河水斷流,就算組織人耕種,也不可能有收。能夠依靠的,唯有搶了。

是南下揚州,攻打晉國都城,還是取道荊州,和兵拼上一拼?若是秦州不就好了,劉曜怎麼說也要支援他一些錢糧。但是現在漢國自顧不暇,哪還會管他這個征東大將軍?放自己在豫、兗作,還是為了牽制並州……

想到這兒,石勒雙眉一,想到了個地方。

當年他同恩主汲桑一同舉兵,最先攻打的,就是鄴城。因而石勒對於鄴城的城防,再悉不過。而鄴城不同於其他郡府,乃是並州連接冀州的要道。聽聞冀州去歲經營海運,得了不錢糧,其中大部分都用船運到了鄴城。若是能攻破鄴城,說不定養兵一年的糧秣都有了。

他的兵力遠勝當年,更是知地理,本應信心十足。然而事實是,就算想到了這個主意,石勒也遲遲無法決斷。只因鄴城距離並州太近了。當初擊潰義軍,斬殺汲桑的騎兵,就是短短數日抵達鄴城。若是幾天攻不下城池,恐怕要遭兩面夾擊。

Advertisement

打還是不打?

正自思索,帳外突然起了嘈雜聲。

現在已經夜了,軍營之中,哪能喧嘩!石勒立刻起,大步出帳:“怎麼回事?!”

“啟稟大將軍,是民夫營……”守帳的親兵趕忙上前道,“已經有兵士前往,應當並無大礙。”

石勒軍中的民夫不,多是破城之後納降的百姓,還有部分流民。就是靠他們搬運糧草兵械,才能支持大軍橫掃豫州。

不過石勒老於陣仗,深知這些民夫膽怯怕事,風吹草都會生變。故而每次紮營,都要把民夫營和兵營分開,避免相互影響,出現營嘯。這種規模的,確實不足為慮,很快就能平息。

然而看著遠方燃起篝火的營盤,石勒突然生出了一個念頭。對啊,強攻鄴城,恐怕難取。但是用奇襲呢?況且就算搶不到糧草,能夠攻破鄴城,也能讓附近州郡大。隨後趁勢北上,進冀州,同樣是一條出路。如若計畫不順,退上幾十裡,就是兗州老營。進可攻,退可守,不比坐守死地要強?

至於其中兇險……想要在大旱中活命,這點險,又算得了什麼?

邊,出了森森冷笑,石勒轉,挑簾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