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耽美BL 簪纓問鼎 第357章

《簪纓問鼎》 第357章

第357章 登位(正文完)

想要登基, 卻也不是山呼萬歲就能定下的,朝廷威信在於“禮”, 沒有固定的儀式, 如何彰顯正統?

也正因這一聲聲勸進,登基大典進了最後的籌備期。

“天子即位, 當行圜丘之禮。”王裒聲音不大,但是語氣堅定, 毫不退讓。

祭天, 分為圜丘之祭和南郊之祭, 可以說是最高級別的國家祭禮。然而圜丘和南郊應分還是應合, 一直未有定論。東漢時, 尚只郊天, 到了魏明帝時, 改做分祭。圜丘祭祀皇皇帝天,配祀曹氏遠祖虞舜;南郊則祭祀皇天之神,配祀曹氏近祖曹。可以說圜丘的規格要高於南郊。

而到了西晉,武帝一改曹魏權制, 把圜丘和郊天合二為一。自此後, 圜丘方澤不別立。

現在到梁峰即位, 是沿襲漢制、魏制還是晉制,就了首屈一指的問題。這樣的大事, 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決定的, 因此朝中典史的大臣,也紛紛進言。

王裒是梁峰稱王后方才征辟的,雖然資歷尚欠, 但是其人朝,有著代表的意義。他的父親王儀死于司馬昭刀下,因而不臣西晉,三徵七辟皆不就,世授書。其人至孝,博學多才,又名極隆。幾十年對司馬氏不屑一顧,如今梁峰一招既至,可不是塊金字招牌?

得梁峰重用,王裒也極為盡心盡力。治國他可能尚無經驗,但是對於古禮研究,並不遜任何朝臣。

“陛下乃天授王命,自當先祭皇皇帝天。進天子位,隨後進尊位。”王裒的理由極為充分,侃侃而言。

這話,也就扯出了另一個關鍵問題:怎麼登基?

梁峰的登基儀式,必然不同于其他皇帝。沒有禪讓,沒有詔書,靠的只是“天命所歸”四字。這樣的況,只在漢高祖時發生過一次。但是漢初五禮不全,本沒有參考價值。

Advertisement

其他皇帝,或是在柩前繼位,或是在太廟登基,隨後再南郊祭天。就算是曹丕、司馬炎,也有著禪位詔書,可以為自己正名。

偏偏梁峰什麼都沒有。如此一來,上天的旨意,也就是圜丘的意義,就更為重要。先柴燎告天,登天子位,隨後奉璽加冕,進尊位,也能顯出名正言順。

對於這些,梁峰倒是並不在意。說白了,不論是圜丘還是郊天,最重要的還是配饗祭祀的問題,是香火傳承。他一個五講四的現代青年,怎會在意後事?不過分合,倒是牽扯另一個問題。

思索片刻後,梁峰終於道:“南郊應與圜丘立一壇,分二祭。壇位唯一。”

這也是後世留下來的傳統。就像北京的天壇和地壇。天壇祭天,地壇祭地。換句話說,天壇就是圜丘和南郊的合,而地壇則是方澤之祭。頂多分幾個殿,把祭天和祈穀分開就是了。若是再分郊丘,豈不要多建一壇?能省則省,用不著走形式主意。

這跟西晉的祭天思路相近,但是又有區別。階下眾臣一陣議論,欣然稱是。定了祭天之法,下來就是太廟。

因為梁峰要先登基,所以太廟也要安排在登基之後再行告廟。還有追封先祖,封賞眾臣。宗廟的重要,分毫不亞於祭天。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決定追封三昭三穆,共六世祖,同時追尊梁峰的亡妻何氏為皇后,配太廟。這個用意也頗為明顯。

《禮記•王制》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之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也就是說,天子的宗廟即可祭祀七位先人。其中六位乃是祖先,一位是建立基業的大祖。而追三昭三穆,並讓妻子神位宗廟,正是取“妻,齊也”之意。皇帝在世時不能進太廟,先讓皇后占了位置。等待百年之後,再配饗太廟。

Advertisement

有了這個安排,就意味著梁峰死後會追封□□。□□乃王朝奠基之人,不祧遷毀廟的限制,可永祭祀。而這改,也讓趙國的宗廟之制,比從五廟變七廟的曹魏,和兄弟齊齊廟,一直未設□□的晉朝要正統太多。

對此,梁峰依舊沒什麼異議。宗廟這玩意,其實就是放著讓後世子孫絞盡腦瞎胡搞的,只無嫡子和無嗣過繼兩樣,就能惹出數不盡的花招。在他看來,不如稱帝以後好好研究一下,看能不能讓功臣配太廟為好。

最重要的兩樣解決完,下來就是登基後的年號了。梁峰這次倒是沒有猶豫,直接道:“可改元‘開明’。”

他沒法任妄為,起國號。但是保留一點念想,也未嘗不可。這個年號,非但是對前生的懷念,亦是對未來的期許。後世,是否也能留下“開明之治”這個說法呢?

一切有條不紊的推進。親手寫登基詔書,給勸進的功臣加封,確立三省六部制……

時間飛逝。

壺發出滴答輕響,梁峰睜開了雙眼。到時候了嗎?

似是聽到了帷幕中的聲響,榻邊有人道:“主上可要起?”

這聲音,梁峰聽得極。當年,這子被從山寨救出,梁府,了他的侍。在人力資源匱乏時,充當機要書。

不過如今,以不再蒼嵐,而是恢復了本姓。誰能想到,會是郭氏別支?然而複了本姓,也未曾歸宗。離開上黨,來到為宮中。連同采薇一起,掌管宮事務。

思緒只是一閃,梁峰便回過神來,從榻上起。隨著這作,七八名宮進屋,奉水獻巾,伺候洗漱。

再怎麼不喜歡用侍,帝王邊也不可能缺人。早早就從民間征選了三百良家子,充作宮人。比起晉武帝一次添五千宮人的大手筆,這點人數簡直不堪一提。但是梁峰仍覺太多。深宮又豈是正常人該待的地方?

Advertisement

可惜,今日之後,他就要為最不正常的那個了。

洗漱過後,一套袞冕擺在了面前。山龍九章,冕九旒。這是王侯之服。等到圜丘結束,九就會變十二。皁上,絳下,前三幅,後四幅,畫而裳繡,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米、黼、黻之象。天子吉服。

腦中有什麼嗡嗡作響,梁峰木然展開雙臂,在宮人的侍候下穿戴整齊。隨後禮,再次稟奏行程。

先往南郊,圜丘告天。隨後在郊壇之東,南向擺案,袞冕、寶璽,在百唱贊中稱帝。鹵簿,詣太廟,追封三昭三穆和先皇后,加行賞。最後宮,登太極殿,升座,賀,冊立太子,開踐祚之宴。

每一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儀式,需要一不茍的完。為了大典,梁峰不知耗去了多心力,才讓一切都爛於心。然而越是面對禮肅然面孔,他心中的失真,也就越強。

這可是不畢業典禮或是什麼表彰大會。而是從人,變天之子的過程。

他是天之子嗎?

殿衛開道,公卿陪同,梁峰走出大殿,來到院中。車駕已經備好,黃屋左纛,駟馬在前。此名金車,乃帝王所乘。然而梁峰的目未曾在那華的車上逗留,而是一眼看到了車前之人。

天子法駕,太僕卿,大將軍參乘。雖未正式登基,但是他現在已經可以用金車,自然也要找人參乘。

那人,正是奕延。

就在前些日子,奕延被封為車騎將軍。此爵僅在大將軍和驃騎將軍之下,位次上卿,或比三公。掌四夷屯警、京師兵衛、征伐背叛等等重任。江東未平,當然不能封賞太過。然而這個職位,還是惹來了不非議。因為漢時,車騎將軍多為外戚擔任。

Advertisement

梁峰哪管那麼多。宮可以另有人掌管,但是天子六軍,唯有此人可掌!

如今朝中尚未封大將軍,奕延就是武將之首。在這大典上,自也可參乘輦。

服武弁,戴鶡尾,那人一吉服,有別於平日明盔亮甲的英。然而灰藍雙眸,仍是燦燦有,亦如往昔。

“陛下請登輦。”

那目,像是平了心中躁郁,梁峰一語不發,乘上了輦。車滾滾,馳了儀仗包裹的海洋中。

鼓吹齊鳴,傘蓋搖曳,戟楯、刀楯、細弩、跡禽、椎斧,數不清的殿衛舉著禮儀用,環繞車駕。百或乘車,或騎馬,隨行在側。

這還不是真正的天子鹵簿,卻已遮天蔽日!前後左右風,沿著道鋪展開來,直抵天邊。

人影憧憧,車,惹得人都變得醺然若醉。梁峰的脊背冒出了虛汗,手掌的死。那樂聲,那旗旌,似乎能迷人心神。不知走了多久,南郊新立的祭壇,終於出現在視野之中。

圓壇八陛,中有重壇,封土而築。天地立其上,五帝列席。日在東,月在西,守千五百一十四神。

郊天之所,圜丘之壇。也是天子祭天的唯一去

儀仗和車隊,緩緩停了下來。然而梁峰卻像長在了車上一般,彈不得。直到旁響起一個聲音。

“陛下,請登壇。”

梁峰了過去,只見車下,奕延向他出了手掌。

這合乎禮儀嗎?梁峰沒有想那麼多,把手放在了對方掌中。那人掌中,亦有汗水,又熱又粘,像要把他的手膠在其上。

就這樣半攙半扶,他下了車,緩步穿過儀仗,越過群臣,站在了壇下。

那只手像是萬般不舍,在他手上輕輕一握,撤了去。

樂聲又起。然而這次,梁峰的心平靜了下來。不再有迷惘,不再有疑慮,定定向那條孤零零的通天之路。

住了掌心留存的那點溫度,他抬起腳,踏在了階上。

(正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這次是真的“正文完”。寫到了這裡,實在是慨萬千,一年多的艱苦跋涉,後半程又是生病又是傷,簡直算是爬到了終點。這文對於並不怎麼悉魏晉歷史的我而言,也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旅行。

好在,終於完了。

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鼓勵和包容,若不是有你們,我可能早就掛在路上了。也慶倖自己能鼓起勇氣來寫這本書。雖然絞盡了腦,但是確實是一場極為奇妙的旅行。

這篇文,也能給大家帶來同樣的快樂。

還有數不清的評論和投喂。一直未曾回復,也沒碼謝列表,但是每一條都印在我心裡。謝謝大家,有你們這樣的小天使,實在是件幸事。

下來還有番外,關於登基後的種種。有政略,有征討,有日常,還有狗糧XD當然,也會寫點日後的評說。不過要先看一看病,還有出門放鬆一下。估計要到七月才能開番外了。

到時別忘了回來看看哦!你們=3=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