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給你妹妹拿多東西?年年都占最大一份兒。”姥姥沒忘了挑兒媳婦的理兒。
“誰讓妹子家里孩子多呢。”二舅媽一吐舌頭,笑了。
下班時間到了,宋家一下就熱鬧起來,大舅家四口都過來了。門口的自行車就碼了整齊的一排。
怕晚上有雨,幾個男孩先歸攏山貨。每年都干的活兒,都會安排了,也沒用孟巧蓮多話,院子就收拾出來。
聽姥姥說大舅一家也過來,孟巧蓮就開始張羅晚飯。
山貨里挑點現兒的備了兩個菜,一個是黑白菜,就是木耳炒白菜,一個是炒鮮蘑,用的是麥田里的小白蘑菇,鮮得出。
馮校長拎來的東西正好充數,午餐是一盤,沙丁魚罐頭是一盤。剩下的就是嗆菜,干豆腐兒,黃瓜拌皮。
又開了一瓶山楂罐頭,黃桃要給玉嬰留著,吃。
這些菜也不夠這十幾口人吃,正好二舅媽還帶了一大塊狍子,出門前現宰的。
孟巧蓮就跺餡。狍子哪都好,就是有一子土腥味,孟巧蓮放足了作料,又加了一大塊姜,把餡子拌得香氣撲鼻。
看著在一邊團丸子,二舅媽饞得直吞口水。
“啥時候你去我們農場,我那東西多了,你保管拾掇出一桌子好菜來。”
“想去還不容易,過年前后我帶玉嬰去,吃不怕你。”
“你快來,給玉嬰也補補。”
姑嫂聊著天,孟巧蓮又做了一鍋丸子湯,加足了蘿卜,滿滿一大鐵鍋。
宋老蔫兒跑出去打了四兩散酒,跟老丈人和大舅哥要喝上一盅。
大人圍滿一張桌子坐下,小孩子都是去地上的小桌吃飯。那時家里來客人,孩子是不能上桌的。
玉嬰例外,就是天王老子來,也能坐陪。
姥爺直接到玉嬰抱在懷里,吃一口喂一口,就怕了外孫的。
“爸你把玉嬰給我,好好喝酒吧。”孟巧蓮看不過去了,把玉嬰要了過來。
“這事兒就這麼算了?”姥姥聽孟巧蓮講完馮家來道歉的事,狠狠吃了一口沙丁魚,氣消了一半。
“都一個院子住著。再說咱玉嬰還得去上學,總不能因為這事轉學吧,就算了吧。”孟巧蓮一向都是息事寧人。
“咋不能轉學?轉第二小學去就行了,你要是嫌遠,就把玉嬰放我們那住。”大舅媽發話了。
“就撂兒這念吧,量他也不敢再怎麼樣了。”宋老蔫兒這句話,聽著還爺們的,姥爺點了點頭。
“以后有什麼事,你回家知會一聲。別什麼都從別人那聽說。”姥姥還為這個生氣呢。
“就是,今兒個一聽把我氣壞了。”大舅媽附和道。
“這個巧蓮,從小就這麼個逆來順的子,能把人氣死。”姥姥恨恨的一點的額頭。
“這要是我在邊,看誰敢。”二舅媽眼睛一橫,看出來厲害了。
“我聽說馮校長的兒子,好像傷的重的。”大舅媽神神的說。
“我也聽說了,三門你丁姥的二閨是醫院的,說是啥破裂了,補不上。”姥姥也低了聲音。
“啥破裂?”姥爺聽得滿頭霧水,追問一句。
“哎呀!你懂個啥,就是那啥破了!”姥姥當著一桌的兒沒辦法發作。
“哪啥呀?我不懂你到是說!”姥爺一聽更急了。
宋老蔫兒只好附在他耳邊嘀咕幾句。
“哎喲,不得了,馮家好像單傳吧?”姥爺的信息還是很靈通的。
“可不是,這要絕戶了?鄭家那小子,也夠狠的。”姥姥不由得笑道。
“就馮校長那人能絕戶嗎?他就沒安份過。”大舅媽顯然知道啥底細,一撇說。
大概是看孩子在邊,所以大人聊天也就點到為止。
玉嬰安靜的吃著東西,信息倒是沒收集。
以后要對付馮校長,都用得上。
晚上要安排二舅媽住的地方,就有些犯難了。
姥姥家太,本沒地方住。
宋家這一大屋子人,除了大屋的炕上還能一下,小屋是不行了。可總不能讓大舅嫂和姐夫住一個炕上,隔幾個人也不方便。
本來張嬸子家有地方,離得近又方便。只是家的炕一直不熱,宋老蔫兒幫著改了個炕道,炕面全是了重用泥抹上的,還沒干,娘倆個在小炕上睡呢。
二舅媽說要去招待所,馬上被眾人攔了。
這年頭家里來客了,送到外面住,會被人笑掉大牙的。
“娘,晚上我帶老二去計春風家住吧。”宋玉橋開口道。
“行,讓老三過來大炕上,他二舅媽自己住小屋就好了。”孟巧蓮眼睛一亮。
可是去計家也不能空手,裝了一小盆嘟柿,讓宋玉橋端上。
“給秋月吃的。”
宋玉橋咧一笑,帶著老二出了門。
那年代人和人之間還沒有許多壑,去同學或是小伙伴家住也是正常的。
宋家沒這麼多孩子時,計春風也沒跑過來。
計家也是一室半的房子,只是計秋月住校,除非放假,平時不回來。
所以計春風等于自己占個小屋,宋家二兄弟一下也能住進去。
看在那一盆嘟柿份兒上,計大年態度不錯。
他從宋玉橋進屋,就沒閑著,一會一把,一會兒一把,眼看著盆底要出來了。
宋玉橋心疼的真想把他給轟走。
“你行了!閨一口沒吃全歸你了!”徐大總算是發現問題了,把盆收了起來。
“你姥姥他們也沒去馮家示個威。”計大年閑下來,就開始八卦。
“馮家已經道歉了,我媽說得饒人且饒人。”宋玉橋眼睛盯著電視,頭也不回的說。
“饒人?你饒他,他可未必饒你!”徐大補上一刀,這話雖然有自私的份,因為和馮家不睦在架火,可也是的真實想法。
“我們家也不是好欺負的。”老二忍不住,了一句。
徐大就不再說什麼了,放心了。
估計過段時間,這宿舍又得出點大事。
二舅媽住上一夜就趕火車回去了,跟著來的車是要拉貨的,沒有的位置。
走時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二舅家也是兩個兒子,孟巧蓮算計著高,把棉都做好了,還有二舅和二舅媽的,山里天氣冷,都要穿暖和了才好。
二舅媽張羅外面的事是一把好手兒,做家務和紅差點,就是孟巧蓮年年給準備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