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永樂長歌 第 167 章 【二更】胡黨案(四)

《永樂長歌》 第 167 章 【二更】胡黨案(四)

洪武十二年的十一月,平靜,祥和,甚至可以說是喜慶。

月初,皇帝大封征西功臣,封大都督府僉事仇為安慶侯、藍玉為永昌侯、謝為永平侯、張龍為翔侯、吳復為安陸侯、金朝興為宣德侯、曹興為懷遠侯、葉昇為靖寧侯、曹震為景川侯、張溫為會寧侯、周武為雄武侯、王弼為定遠侯,皆賜丹書鐵券:“祿二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茲與爾誓,若謀逆不宥,其余死罪免二次”。一時間到都有新貴在府邸擺酒慶祝,雖然距離過年還有兩個月,高門扎堆聚居的幾條街巷卻像卻比過年還要熱鬧歡騰,車水馬龍不斷,竹聲響震天。

十三日,皇帝遣使勞正督修齊地王府的江侯吳良,齊王作為準婿也命派人送去厚禮,一時傳為佳話。眾弟兄們逢齊王必笑他提前討好老丈人,齊王樂呵呵的,旁人怎麼笑他他都不惱。

二十一日,北平來信,說燕王府營造完工。圖紙送來,宮里皇帝皇后看了,皇帝連連夸贊——燕府本是在元宮舊址所建,又應朱棣早前所請,王府建筑式樣簡樸,一無花里胡哨的擺設,故而整個工程用料節省,亦相對不損耗民力。

過幾日儀華和孩子出了月子房,宮里和燕王府便擺滿月酒。皇帝給這孩兒賜名“月貴”,小兩口起的小名兒便“桂圓”。如此,皇親國戚間為了這小桂圓,又著實熱鬧了幾日。而眼看著秀竹的肚子越來越大,再過兩三個月周王府也要添丁……

Advertisement

臨安公主有孕,仗著月份尚淺,一趟一趟地和駙馬進宮去,一場宴會都不落下。

近年底,上上下下一陣又一陣不停歇的喜慶,仿佛將十月籠罩在一部分人頭頂的烏云吹散,讓人忘記所有煩惱。

就當眾人都以為今年已平安無事,準備歡喜過年時,臘月,忽有史中丞涂節上書彈劾丞相汪廣洋,明知誠意伯劉基中毒而死,卻不上報天聽。

起初眾人都覺得荒謬好笑:誰不知道劉基是被毒死的?這消息都已經傳了多年了?這事明擺著就是皇帝樂見其,皇帝不追究,誰敢在明面上提出追究?連最寵信的大將軍徐達都沒靜。如果真要以不將此事上報天聽而問罪,滿朝文武誰逃得掉?就算涂節心積慮想借此踩著人頭往上爬,也踩錯了人——誰不知道幕后黑手實則是胡惟庸?

誰知皇帝竟真的下旨,重提瞞報劉基死因和幾個月前沒有及時引見占城國貢使的舊事,以“欺罔君上,不能效忠為國,坐視廢興”為由將汪廣洋革職,貶至海南。

消息一出,朝野如遭地震,一片嘩然,人人自危。

鼻子靈的大臣已經嗅出:這次恐怕皇帝本不是要為尸骨涼的劉基張正義,而是要借此掀起大獄。

“不能效忠為國,坐視廢興”這條罪名就像一個無邊無際的布口袋,誰都可以往里裝。一個人是不是“效忠為國”,唯一的評判標準,只在皇帝金口玉言。皇帝說你忠,不忠也忠;皇帝說你不忠,忠也不忠。汪廣洋近年來雖然頗沉迷酒,不甚進取,但并無犯罪,亦無職貪贓枉法之事。縱然下面員頗有些議論,認為他有些德不配位,但終究沒到謫海南的程度。若汪廣洋這點“罪行”都要被貶,胡惟庸早該千刀萬剮了。

Advertisement

汪廣洋一走,屬下們雖然不敢明說,但心里甚至開始有些懷念他:雖然在位無所建樹,但該干的活兒還是承擔。兼之為人寬厚和氣,不但不委過于人,還愿意包庇下屬的小錯,許多小因他而在嚴刑苛法之下茍全命。

至于汪廣洋本人,他并未為自己辯護,亦無怨懟之語。自從上次被貶之后重回場,他已經將皇帝看,也將場看破:皇帝需要讀書人,又害怕讀書人。皇帝希讀書人能干,但又怕讀書人糊弄他。多讀書人被皇帝那禮賢下士的把式給騙了,騙掉了腦袋,騙掉了命——或者換個說法,皇帝禮賢下士時是真誠的,他需要人才,但他同樣真誠地,希那些無法被自己絕對控制的人才都去死——死了,就不會再忤逆;只有死了,他才最安心。

然而當汪廣洋看清這一點時,他已經場權力漩渦的中心,難以自拔。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事既不能做得太多,又不能做得太。這種平衡,太過艱難,太過煎熬。

對于讀書人來說,頭頂有一位這樣的君主,便不該走進場……若是熬得到太子登基,或許還可以一試,可惜眼下皇帝龍康健,魄甚至強于病弱的太子。

現在皇帝剝奪了他的丞相之位,他只到慶幸和解。留得自己和一家老小的命,從此可以遠離是非之地,去天涯海角安度余生。他只想做回那個消閑度日的讀書人,男耕織,得閑時練幾張大字,與妻妾唱和幾句詩歌。

Advertisement

然而南行的小舟才駛至太平,皇帝又一道索命的圣旨追上了他。

“丞相廣洋,從朕日久。前在軍中,屢問乃言,否則終日無所論。朕以相從之久,未忍督過,及居臺省,又未嘗獻一謀畫,以匡國家。民之疾苦,皆不能知。間命爾出使有所,相視還而噤不一語。事神治民,屢有厭怠。況數十年間,在朕左右,未嘗進一賢才。昔命爾佐文正治江西,文正為惡,既不匡正,及朕咨詢,又曲為之諱。前與楊憲,同在中書,憲謀不軌,爾知之不言。今者益務沉湎,多不事事。爾通經能文,非遇昧者,觀爾之,浮沉觀。朕不言,恐不知者謂朕薄恩,特賜爾敕,爾其省之。”

按皇帝的說法,原來自己從追隨他的那一天開始,幾十年間,不曾有一貢獻。

若真是如此,自己能在高位待到今日,還真是奇跡。皇帝,還真是不“薄恩”呢……

這份千里迢迢追加的敕書,顯然不是來跟他說理的,當然也不是在天下人面前批判他幾句了事。個中暗示意味,他不蠢,自然懂得。

再不識相,恐怕皇帝要的命,就不只是他這一條了。

汪廣洋自縊而亡。

妾陳氏,以相殉。

卻不知從這陳氏上,竟又有人能作出新的文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