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永樂長歌 第 174 章 胡黨案(十一)

《永樂長歌》 第 174 章 胡黨案(十一)

胡惟庸,夷三族。

按《大明律·刑律》“謀反大逆”條,“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皆斬。其十五以下,及母、、妻妾、姊妹、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

在最后一刻倒向皇帝的陳寧,終究沒能保住自家老小的命。

而最初告發此案的涂節,亦未能幸免。皇帝誅殺涂節的理由是,他一開始曾參與謀反,之后才投誠。這種置有些匪夷所思——往后若再有人謀反,就更難被部人士揭發,對皇帝可是大大的不利。有人據此推測,涂節本就是皇帝安在丞相邊的眼線,胡惟庸謀反是被涂節攛掇,最初胡惟庸謀反的消息是涂節在皇帝的授意下放出來,著胡惟庸走上絕路。但一切推測與懷疑,隨著涂節永遠地閉上了,再也不能得到驗證的機會。

洪武十三年的正月,滿城喜慶的朱,浸染了意,目驚心。

誰都不知道胡惟庸最后到底供出了哪些人。只是今日看見兵抄了這個的家,明日聽說又滅了那個的族。會不會株連到自己,不知道。

韓國公李善長,一手提拔了胡惟庸上位,親弟弟又和胡家結了親,兩邊走頻繁。眾人滿心里都以為李家這次要遭大殃,卻不想韓國公府立不倒,一如往日。

有曾和李善長結怨的、或是無冤無仇單純揣上意的大臣,試探著上書控告李善長謀反。奏章遞上去幾日,皇帝一直沒有靜。朝野大小眾人屏著氣等了幾日,最后宮里傳出消息,說皇上念舊,既無真憑實據,便不忍加罪。

Advertisement

李善長與胡惟庸瓜葛這麼深都不死,那旁人更該安全了吧?眾人剛要松一口氣,偏偏又聽說宋濂的長孫宋慎被坐實勾結胡惟庸,已經連累叔父宋璲、爺爺宋濂進了大獄,隔日要斬。

宋慎只是個殿廷儀禮序班,毫不起眼的芝麻職。宋璲是中書舍人,掌書寫誥敕、制詔、銀冊、鐵券等,階亦不過是從七品而已。宋濂雖然曾重用,歸結底是個文人,而且已經致仕多年。

胡惟庸不是傻子,他要謀反,難道放著有權有勢的李善長家不勾結,去勾結權力邊緣的宋家?還是說,難道皇帝,就這麼容不得讀書人……眾看客們百思不得其解,但宋家三代確確實實被從老家捉來京城關進了牢房里,家中書卷字畫也被查抄得干干凈凈。

宋濂是太子及諸王的老師。聽說皇后和太子都在前向皇帝求了。皇后在與皇帝共膳時,命人撤去酒,說要吃素齋“為宋先生做福事”,皇帝才免宋濂一死。而且只寬赦了宋濂一人,將其流放至茂州,而宋璲、宋慎皆死。宋濂桃李滿天下,沿途有門生方孝孺、樓璉等人護送照應,但一位七十歲的老人,遭逢喪子喪孫之痛,頭戴木枷腳戴鐐銬被長途流放,與死何異。

太子在整樁案件上無甚發聲,至此才走到了幕前。

太子是仁慈的。從那一縷自深宮流出的春風里,群臣看到了希

除了寄希于這位可能仁慈的未來帝王,他們還能怎樣呢?

而皇帝樂見這種希。既讓太子得到了文士清流的心,又讓他們清楚地明白,最終的權力仍在于皇帝一人。

太子確實不忍見殺生。但十三年來,他大部分時候都是默默看著父皇生殺予奪,只在數時候委婉進諫。

Advertisement

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那不是他的權力——至現在不是。

因此他無權置喙。

如果多言,會十分危險。

更何況,事涉謀反。他避嫌都怕來不及。

讀史書,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前車之鑒烙在他骨子里。而且他的弟弟們,個個比劉據的弟弟優秀多了。

現在他和至尊之間的父慈子孝、兩不相疑,其實建立在一種小心翼翼的維護之上。維護這段關系的,有他,有母后,還有父皇本人。而這三力量里,父皇的力量是絕對的。朱標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的行為稍有搖父皇的信任,十余年苦心維持的關系就會被徹底打破,無論母后和他再怎麼努力,都將是徒勞。

這次為老師出聲,是他的試探。試探父皇給予他的信任的邊界何在。

同時也是迫于一種來自弟弟們的力。宋濂不只是他的老師,也是諸位親王的老師。弟弟們之中,對宋濂濡慕敬仰的,大有人在——就連今年九歲的十一弟朱椿,都嚷嚷著要為師父求。他是長兄,他要服眾。

宋濂對皇室子弟的影響力如此,作為文壇與儒學的領袖,對天下文人學子的影響力更加不容小覷。

儒家所祀,天、地、君、親、師。作為儒學門人,朱標必須要對老師有所為,既是為了他自己的信仰,也是為了顧全其它——作為太子。

他必須面面俱到,無懈可擊。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即便現在他的,似乎不那麼允許他繼續像從前那樣耗費心力。

至于朱棣,則保持緘默,和他那一種近乎與生俱來的謹慎。從前,是作為四皇子的謹慎,現在,還加上了儀華的那一份。

韓國公府一度搖搖墜,盡管最終沒有轟然倒塌,但實則眾功臣皆替它了一把汗。

Advertisement

兔死狐悲。如果皇帝親自冊封的“第一功臣”落得抄家滅族的下場,其余功勞不及李善長的人,又將被置于何地?

先前不知道皇帝是要除胡惟庸時,儀華怕,怕皇帝是要對自家手;如今胡家滅了三族,李家了敲打,儀華仍然怕,怕皇帝將來某天容不下爹爹,還是要對自家手。

這一兩個月間,聲稱有孕的臨安公主,不但未見滿,反倒面龐憔悴,瘦得幾乎相。儀華看在眼里,不用腦想,都猜得到了怎樣的神煎熬。

毓靈來燕王府,和儀華在室關起門來說悄悄話,則是另一種疲憊頹唐:“不如趁現在就把咱們幾家全殺了罷,省得一年到頭,整日提心吊膽。過年都過不安穩,吃下的飯都消化不。”

“呸呸呸,說什麼晦氣話。”儀華忙道。

毓靈見發白,忙笑道:“對不起,我不該把你家也罵進去。我也是被我娘念叨得煩了厭了,才冒出這麼一句話來。能活著,誰不想呢。”

自從鄧愈病逝,因長子鄧鎮年紀小,一直沒襲爵。曹夫人為此事上下活了許多年,既在功臣家眷跟前頻頻走,又遣人四聯絡鄧愈的老部下,更寫一封封的信寄到西安去,催毓靈給秦王多吹吹耳邊風,秦王為了小舅子襲爵,多“提醒提醒皇上別把咱們家忘了”。現在胡家倒臺,曹夫人幡然悔悟,不得皇上把鄧家忘干凈,又整日勸毓靈,別太出風頭,要謹言慎行。

“罷了罷了,不說這些糟心事了。”儀華道:“難得你隨秦王從西安回來省親,咱們能見幾面。眼看著出了正月咱們又要分離,不趁這機會多玩玩,日后又只能寫信了。”

Advertisement

毓靈正要說話,聽見外頭一陣小孩兒喧嘩,似乎是高熾和棗兒在鬧,把小桂圓給鬧哭了。

儀華聽見孩兒哭,無奈地笑著嘆口氣。

毓靈笑道:“小丫頭,現在了做娘的人了,還是三個孩兒的娘。放他們進來罷,我也與他們親一親。”

于是放進來。棗兒撲到母親上便撒要抱,里還不忘告狀:“娘,弟弟把小妹妹弄醒了。”

高熾著急快跑,但又怕摔,跑著跑著手腳順了拐,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跑到母親跟前,姐姐早將母親懷抱占住,他在一旁張著兩只小胳膊討抱,雖不如姐姐利索,也急著辯解:“不!不!”

毓靈見他著急的樣子煞是可,笑著抱起,放在上:“栗子不急,慢慢說,慢慢跟姨姨說。”

儀華聽仍說“姨姨”這個詞,知道心里還是沒當秦王是夫君,心下暗嘆,便手握住的手,聲道:“都已經這麼多年了,該‘嬢嬢’才是。”

“或許吧。”毓靈的笑容凝滯在臉上,輕聲道:“這趟來,他的夫人和兒,我也都見過了。”無需解釋“他”指的是誰。

“你還不愿放下麼。”

“不是‘放下’不‘放下’。是我不想認命。”毓靈扭頭凝,目突然變得堅定。

儀華剛要勸,毓靈道:“如果那個人突然下一道旨,要你放下燕王,你肯乖乖聽命麼?”

高熾聽不懂兩個大人太過復雜的對話,棗兒似懂非懂,知道“燕王”指的是爹爹,便迭聲問道:“為什麼要‘放下’爹爹?爹爹到哪里去了?”高熾不甘落后,也學著單字蹦著念長句子。儀華忙安他們,讓他們不要吵。

小孩兒們的喧鬧讓閨中姐妹的談話不再那麼順利,儀華膛里有很復雜的,有很多話想說,卻時時被兩個孩子的嚷和作打斷。

毓靈微笑,說道:“妹妹,看你日子過得圓滿,我很為你高興。我記得從前就跟你說過的,我的心境,我盼著你永遠都不必明白。”說罷站起,將高熾婆,沖儀華道:“你們就藩日子越來越近了,想必你也有許多事要忙,我就不多坐了。不用送我,在這看好孩兒們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