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媚色無雙 第 105 章 第103章

《媚色無雙》 第 105 章 第103章

所以魏王猜到局外人的上。

當然這是太和帝順著話想的,他還在想,既然是局外人,又能如此輕易在太后宮里手,必然是經常出慈寧宮,并對慈寧宮十分了解才是。

那麼會是誰呢?

一直和太后好的胡太妃不免進眼中。

其實太和帝哪里知道,魏王是從無雙口中得知了端倪,才逆向去推去查,這番說辭不過是為了讓太和帝順著他的思路去想,以此來藏無雙在其中的作用。

“再加上這種做事手法,和當年席芙之死手法極像。”

提到當年席芙之死,太和帝不免又愧疚上了心頭。

當年事錯綜復雜,背后牽扯之人眾多,扯出哪一個,都能牽連出眾多人。再加上魏王當時發病,太和帝只顧兒子去了,實在無暇多管,就把事直接了下去。

可這不代表太和帝暗中沒有查。

那席芙因是隆安公主之,又和四公主和五公主好,一直是宮中常客,經常出宮闈之間。

年紀和晉王、秦王、魏王相仿,又仗著自己貌,不和秦王有些私,竟和晉王私下也有來往。

一個人牽扯了自己三個兒子,還是隆安公主之,這事若是被人知曉,就是皇家最大的丑事。

這才是當年為何太和帝把事下去,隆安公主憂慮疾早亡,太和帝在其死后不沒讓席芙玉牒,連妹妹死了都沒有追封的原因所在。

“還有兒子聽姑母說,當年胡太妃曾在祖母溫憲皇后的宮里住過,懷上安王后,才搬去了別的宮殿當了主位。”

每個宮里都有一個主位,主位之下有若干妃嬪,當年胡太妃就是附庸在彼時還是貴妃的溫憲皇后的主位之下。

提到這個,太和帝不免臉又沉了沉。

Advertisement

胡太妃懷上安王那時,他年紀還小,剛記事,只知曉母妃很不高興,傷心了一陣,但由于胡太妃會做人,即使搬走了,還不忘日日來給貴妃請安,又一副以貴妃為馬首是瞻的模樣,后來母妃就沒有再不高興了,甚至對多有照拂。

因為這層關系,他對安王也比其他兄弟親近。

不過太和帝終究是太和帝,他并未被憤怒沖昏頭腦。

“這些事千頭萬緒,也沒有直接的證據,如今還是先從行宮那查,你不管,朕命人去查。”

.

太和帝速度極快,很快就查出了一些事

既然查行宮,自然要從行宮的管事太監查起,這管事太監經過這麼多年,如今早已不在其位,但幸虧還沒死,所以還是從他里問出些東西。

據他所言,當年他之所以安排那兩人去照顧剛出生的晉王,并非了別人收買,而是他手下的一個太監提的人,他也沒多想就安排上了。

又去找那個提名給管事太監的人,這人竟然死了,他年紀比管事太監要輕,竟然死在了前頭,據說是一次意外摔在湖里淹死的。

線索自此中斷。

不過那年邁的管事太監倒說了一件事,說當年安王向他問過剛出生的小皇子,還與他說小皇子可憐,讓他多照顧一二,到底是皇兄的皇子,指不定何時就回宮去了。

這也是那幾年管事太監一直照料晉王的原因。

雖沒有給他太多優待,但也沒讓他在行宮里吃苦委屈,甚至晉王說過去藏書閣,也是這管事太監破的例。

其實事到了現在,太和帝心中已經相信晉王不是自己兒子的事,但他不敢置信這事竟跟安王有關。

當年宸妃發瘋一事,太和帝曾多次查過,發現暗中有一只不屬于后宮妃嬪的手,似乎在其中做了什麼。他以為是他那些兄弟死而不僵,留有余孽還在作祟。

Advertisement

他甚至懷疑過陳王,唯獨沒有懷疑過已經死了的安王,更沒有懷疑上胡太妃。

因為在太和帝心中,安王和胡太妃,一直是自己人。

如果真照魏王所言,胡太妃表面安居在壽康宮,實際上暗中一直興風作浪,那會不會是對方所為?

還有太后。

當年母妃死后,父皇見只有德妃老實,就把他給了德妃養,晉王當年回宮,是太后所提,他當時礙于太后面就答應了。

此時再來想,太后是不是也牽扯再其中?更甚者太后是不是早就和胡太妃聯手了?

因為太后無子,所以看中了他做兒子。母妃早死,是不是和太后也有關系?

所以說很多事經不起細想,這幾日太和帝表面無事,實則已多日夜里無法安眠。

母妃之死,所之死,還有最兒子的屢遭磨難,一個不是自己兒子的皇子,深自己信任的太后如今看起來也疑點重重……

越想,太和帝越覺得心寒、心傷。

舉目四,他邊值得信任的人,竟除了胞妹、魏王,再無他人。

太和帝病了。

當晚宣了太醫院院正宮,次日宣了昌河公主和魏王宮,也就是這個時候,太和帝定下一個足以震朝野的大計。

其實也不算是大計,他一直想立魏王為太子,只是這一切促使了事提早發生,更讓他做下了禪位的決定。

.

群臣臨走時太和帝,太和帝又何嘗不是在他們。

等人走后,殿中恢復了寧靜。

馮喜走上前來道:“陛下,太后那……”

是啊,太和帝做出禪位決定,惹來群臣震,大臣們震,太后又怎可能不過問?

太和帝站起來道:“去慈寧宮。”

……

慈寧宮里,太后憂心忡忡。

Advertisement

“你說皇帝怎會下出這種決定?他龍尚佳,近多年也未曾聽過有什麼病痛,立太子也就罷,怎麼就想到要禪位了?”

胡太妃坐在邊,也出凝重之。聽完,嘆了口氣道:“按理說,有些話我不該說。”

“你我還有什麼話不能說?”

“太后忘了溫憲皇后?”

怎麼可能忘!?甚至可以這麼說,太后活了一把歲數,能在心上留有痕跡的人不多,但當年的貴妃也是后來的溫憲皇后,卻在上面留下了一抹濃墨重彩。

就像一場爛漫至極的煙火,給當年的皇宮帶來一抹秾艷的彩。其出低微,不過是宮中的舞伶,卻在和先帝相遇后,迅速得了圣寵,甚至是專寵,這一寵就是十多年,那些年里,后宮其他妃嬪就像一群擺設。

先帝不該破的例,為破了,不該做的事也為做了,在有皇后的況下,封了做貴妃皇貴妃,甚至這都還嫌不夠,還想廢后封做皇后,卻遭群臣極力反對,只能作罷。

只可惜此命短,生昌河公主時留了病,沒兩年就去了。

死的時候先帝哀慟不已,輟朝七日,在皇后還在的況下,生生頂著群臣反對加封為皇后,并擬定謚號溫憲,以皇后之儀下葬。

溫憲皇后死時,后宮之人無不歡慶,有幾個傻子可能高興太過,被先帝發現,先帝震怒,大罵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面目丑陋,并褫奪封號打冷宮,甚至連家里都到牽連。

這其中不乏妃位,甚至還有一位皇子,也因此惹怒先帝。

可以這麼說,溫憲皇后的死,也就了如今的太后。

如果不是先帝把當時的六皇子給養,日后六皇子登基了太和帝,當年的德妃應該跟現在的胡太妃一樣是太妃。可能連太妃都做不了,因為無寵也無子,應該是去守皇陵了,而不是高居太后之位,天下人奉養。

Advertisement

當年溫憲皇后死后,看似先帝對六皇子并不看重,甚至頗多冷待,但看得日子久了就能明白,先帝還記著溫憲皇后呢,之后的每一樁事每一步棋,無不是在給六皇子鋪路,一直到把他拱上帝王之位。

就跟現在的太和帝做得一模一樣。

所以還難理解陛下為何想禪位給魏王嗎?

胡太妃口中雖沒說,但眼中是這麼表述。

太后怔了怔,良久才吐出一口氣道:“即是如此,也該考慮群臣的反應,和給朝堂帶來的震,這連著兩樁事,隔得太近也太急了些。”

可不是急嗎?

別看胡太妃對太后說的好,其實也不能理解。在來想,皇帝都是不到臨死不放權的,古往今來多帝王都快死了,還不想挪位置的,為何紀家的男人就是要和人不一樣。

可恰恰也是這不一樣,徹底讓胡太妃急了、慌了、了。

心里既埋怨晉王為何還不歸來,又有些絕的發現就算晉王回來了,也許也無法搖下了決心的太和帝。

從沒有像此刻這樣恨紀家男人的癡,都說帝王多是薄幸人,紀家的男人是薄幸了所有人,只長那一個。

“所以太后您也該勸一勸陛下,如此作為引來朝堂震,實非朝廷之福事。”

大抵是胡太妃一直給太后的印象,都是老實的只知埋頭做針線的,有談論朝政的時候,的這一番話讓太后不側目。

不過太后也沒多想,只當是胡太妃是憂所憂。

“哀家不一定能勸得了皇帝……”

這時,有人來稟報,陛下來了。

胡太妃忙站起來想離開,可此時已經晚了,太和帝從門外走了進來,這時再避太難看,只能又坐下來。

“不知母后喚兒臣來是有何事?”

太后嘆了口氣道:“哀家聽說皇帝要禪位給太子,皇帝怎會無緣無故做下如此決定?”

太和帝把說給群臣的那些話,又說了一遍給太后聽,大致就是不忍兒子們再爭來爭去,不如他早下決斷,一錘定音,打消他們的心思,免得兄弟鬩墻。

太和帝的說法倒讓太后有些,畢竟當年諸王奪嫡的慘烈,也歷歷在目。

先帝再是偏向六兒子又有何用,兒子們大了不聽爹的話,各自都有各自的勢力,哪怕是先帝也有不住的時候,于是朝堂傾軋,京中象一片,各不止。后來太和帝千辛萬苦登了基,面對的不是廢弛的朝事,還有諸王余下的黨羽,花費了數年,才將朝堂綱紀肅之一清。

“皇帝想法不錯,就是稍顯急了些。”

太和帝看了低著頭的胡太妃一眼,道:“不急,其實朕就是想趁著晉王秦王他們都不在京里,就把事辦了,等事定局,他們也不用胡思想了,好好的為人子為人臣,盡心輔佐太子,何愁我大梁不昌盛萬年。”

他都如此說了,太后能說什麼呢?

胡太妃突然站了起來,惹得太后和太和帝都看了過來。

略有些局促道:“太后,陛下,妾才想起宮里還有件事沒做,就先回壽康宮了。”

太后也沒留,任走了。

等人走后,太后道:“大抵是覺得這些話不該聽,都一把歲數了,事還是如此小心。”

太和帝笑了笑,沒有說話,眼睛卻看了馮喜后的趙全一眼。

趙全悄無聲息地下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