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玄幻奇幻 大魏讀書人 第二百五十一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覺認輸,誦經辯法

《大魏讀書人》 第二百五十一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覺認輸,誦經辯法

  「請許施主繼續出題。」

  慧覺神僧雙手合十,著許清宵,他眼神當中依舊是堅定。

  到了這一步,他更加不會放棄。

  請許清宵出題。

  看到對方篤定的眼神,許清宵心中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其實,三法印說出,金剛經說出,這已經可以結束了。

  兩者的佛法相差十萬八千里。

  卻沒想到,慧覺神僧還要與自己辯法。

  當真是找嗎?

  要知道,隨著金剛經和三法印帶來的異象,讓許清宵明白,自己的佛法經文,將勝過一切。

  超越西洲目前的佛法。 (5,0);

  都不要說大乘佛法了,真要拿出大乘佛法,那就不是打臉,而是碾,徹徹底底的碾

  大乘佛法一出,西洲一切佛,皆為小佛,顛覆西洲一切認知。

  可大乘佛法,許清宵不願拿出,當真拿出,對自己來說是好事,但對當下的佛門來說,更是天大的好事。

  等同於說,他們辯法失敗,氣運得到反噬,可自己拿出大乘佛法,只怕佛門會因此徹底大興,兩者之間,辯法失敗了,可得到了大乘佛法。

  想想看,佛門是虧還是賺?

  大乘佛法,自己早晚會拿出來,但拿出來的時候,必然是掌控了佛門,不然的話,現在拿出來,不是一件好事。

  就憑慧覺神僧,倒不是許清宵自信。

  金明最勝王經了解一下,無量天神朝拜,這個異象行不行?

  法華經了解一下,如來真前來相見,南無阿彌陀佛,自在無量。

  再不服?那就拿出華嚴經了,法佛比盧遮那佛解說世界海,無窮世界,萬般宇宙,今天好好給你西洲佛門上一堂。

Advertisement

  先來點真實的。

  眼下就看慧覺神僧到底有多不服了。 (5,0);

  許清宵其實是先藏一手的,但真急了自己,除了大乘佛法之外,其他的許清宵都給他們來一遍。

  只不過許清宵不喜歡太高調,讓自己出題,許清宵想了想,隨後開口。

  「慧覺神僧。」

  「本王聖之前,遊歷大魏山河,去過漠西,見識過一些佛門文化。」

  「本王很好奇,為何佛門寺廟,會有無數香客去拜,反觀大魏,雖無佛門,但亦有道門儒教,除逢年過節之外,香火一般。」

  「請問這是為何?」

  許清宵開口,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辯題,而是拋出一個問題。

  詢問著對方。

  這是辯法當中最簡單的套路,先丟出一個問題,讓你來回答。

  往往這個問題都很普通,你挑不出任何病,可當你回答的那一刻開始,對方便會從你的言語當中,挑出病,開始進攻。

  慧覺神僧是辯經的老手,他沒有急著回答。

  尤其是連連吃虧這麼多次,讓他更加謹慎起來了。

  這一次,他不選擇主開口,而是保持沉默,大約一刻鐘後,後的八百辯經僧率先開口了。 (5,0);

  「回許施主,這是佛法無邊,佛能引世人往生極樂,故此世人懂得智慧,心淨如明臺,在我等佛門弟子的指引之下,領悟佛法。」

  「如此佛門香火不絕,生生不息。」

  這是一位辯經僧開口,慧覺神僧很識趣的沒有回答問題了,而是讓辯經僧來回答,倘若說錯了什麼,他便可以及時救場。

  對方所言,回答的倒也合理。

  可許清宵卻淡然開口道。

  「心淨如明臺?指引之下?領悟佛法?」

Advertisement

  「那為何這些香客,不當場剃度出家?這樣不是可以青燈伴古佛,長久悟佛道?」

  許清宵繼續問道。

  此話一說,馬上有辯經僧給予回答。

  「阿彌陀佛。」

  「許施主,世人於紅塵之中,他們被紅塵蒙蔽雙眼,在苦海中掙扎,來我佛門,求得一心安,也求得剎那超。」

  「倘若明悟智慧,便會我佛門,倘若不能明悟智慧,就需要我等佛門弟子度化佛。」

  「這也是佛門為何要東渡之因。」

  「駐中洲,是為天下蒼生,為他們求得心安,求的剎那超離之樂。」 (5,0);

  有辯經僧開口,說話極其老道,言語之時,面容上更是充滿著悲憫世人。

  張口慈悲,閉口慈悲。

  「求得心安?剎那超?」

  「求什麼心安?」

  許清宵開口,平聲問道。

  「求本我之心安,明臺之心安。」

  後者出聲,如此說道。

  只是此話一說。

  許清宵不冷笑起來了。

  世上有智者,佛門也有菩薩心,只是西洲的佛門,可不是這般好。

  「好一個求本我之心安。」

  「可在本王眼中,佛門大肆修建寺廟,供世人拜。」

  「不就是借佛陀之名,行自我之事,恐嚇世人,迴之說,地獄之苦,爾等弘揚佛法,卻將不敬佛陀列為罪名。」

  「寺廟求佛,求心安理得,那倘若做了壞事,去佛陀面前,叩首言拜,可饒其罪嗎?」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佛,是否壞事做絕,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為佛陀?」

  「那這般,那些屠刀之下的亡魂,豈不是了怨死之人?」 (5,0);

Advertisement

  許清宵開口,他說出了自己的問題。

  放下屠刀,立地佛。

  許清宵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個問題。

  佛門有一個說法,做放下屠刀,立地佛。

  許清宵就以此為題,讓對方作答。

  此話一說,辯經僧頓時一愣,他沒想到許清宵竟然將話題引到這裡來。

  也不曾想到,許清宵又是在挖坑,以燒香拜佛,引導至心安理得,再由心安理得,引導至放下屠刀這個話題。

  的確。

  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話題。

  放下屠刀,立地佛,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勸人向善之意,可問題是,屠刀染,這些死去的人如何平息其怒?

  只是,辯經僧中,有人開口,給予了回答。

  「阿彌陀佛。」

  「許施主著相了,所謂放下屠刀,立地佛,其意是希不要一錯再錯。」

  「在關鍵的時刻,選擇放下屠刀,是對自我的救贖,倘若執迷不悟,傷害的人會更多,製造的業力,也會更多。」 (5,0);

  「若是能在關鍵時刻,選擇放下屠刀,便可拯救更多蒼生。」

  「死去的已經死去,活著的依舊活著,不能因死去的人,而影響活著的人。」

  他出聲,著許清宵,如此說道。

  這是一種解答,用經濟學來說,其實就是及時止損。

  「錯。」

  許清宵搖了搖頭,著對方道。

  「眾生死去,有怨念不甘,化作無上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天地才會滋生妖魔,才會有因果之說。」

  「逝去的人,並沒有逝去,無非是讓活著的人承擔業力因果。」

  「本王認為,屠刀放下,不可佛。」

  許清宵如此回答。

  這時,慧覺神僧抓住破綻,直接開口問道。

Advertisement

  「如若屠刀放下,不可佛,那如何讓屠刀者放下屠刀?若不給他們懺悔改過的機會,放下與不放下都一般,誰還願放下?」

  「請問許施主,您有何法,能讓手握屠刀者,放下屠刀?」

  慧覺神僧開口,他著許清宵,如此問道。 (5,0);

  他的意思很簡單,放下屠刀,立地佛,是給那些窮兇惡極之人最後一點希

  可如若連這一點希都沒有了的話,他們又為什麼會願意放下屠刀?

  慧覺神僧著許清宵。

  然而,許清宵卻緩緩開口道。

  「殺之。」

  許清宵緩緩開口,這是他的禪意。

  屠刀放下,哪裡有什麼佛不佛,你做錯了就是做錯了。

  懊悔有什麼作用?死去的亡魂,從來不需要解釋,唯獨以暴制暴,以惡治惡,才是王道。

  只是這番話一說,八百辯經僧皆然皺眉,剎那間一道道聲音響起。

  「許施主,你著相了。」

  「許施主,你殺心太重了。」

  「放下屠刀,立地佛,是佛門之本,天地萬,皆有善心,也皆有佛,我等佛門,是要將其度化佛,若按照許施主所言,那還需要什麼度化?」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對善勉之,對惡誨之,許施主,你殺心太重,有魔前兆。」 (5,0);

  一道道聲音響起,八百辯經僧中,有人怒目金剛,有人慨不已,有人充滿著悲憫,他們不認可許清宵這番話。

  認為許清宵殺心太重。

  可許清宵這番話,在百姓眼中,卻是大實話。

  做錯了事,就必須要有所承擔。

  你做錯了事,不給予懲罰,只是教誨一二,有什麼作用?

  就如同頑一般,若是小錯便是小懲,若是大錯,便是大懲。

  倘若不懲,對孩來說,就沒有任何警覺,若無畏,則滋生罪惡,有多長大人之後,變得遊手好閒,潑皮鬥毆?

  棒之下出孝子,看起來十分惡俗,可實際上這不是一件錯事。

  但打非,罵非泄。

  打只是一種警告,不可待,罵不是宣洩自己的緒,而是告知事理對錯。

  可是,這種言論,在佛門眼中,殺機極深。

  慧覺神僧更是皺了皺眉,著許清宵道。

  「阿彌陀佛,許施主,你這番言論,請恕老衲不敢茍同。」

  「殺念無盡,殺一人永不可能平息,只會增加越來越多的孽。」 (5,0);

  慧覺神僧搖了搖頭,他直接否認了許清宵這個答案。

  許清宵明白,這種理念,佛門是不可能接的。

  但他並非佛門弟子,而是著慧覺神僧道。

  「故此。」

  「佛門不可駐大魏。」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西洲佛門之法,乃是偽善。」

  「唯有王朝,才可制止殺孽。」

  「大魏王朝,有刑部監督,以法治國,才是永恆。」

  「窮兇極惡之人,從不會落淚,他們落淚,是死亡恐懼,而並非是真心悔改。」

  許清宵淡淡開口,這就是佛法不可融王朝的本原因。

  國家,必須要有法律來制衡這一切。

  做錯了,就是做錯了,犯罪了就是犯罪了,哪裡有那麼多廢話?

  還要度化?

  度化什麼?讓其懊悔?這樣無非是給犯罪者一個心裡安,和一個心寄託。

  倘若以佛法度化世人,世人便會明白,不管自己做錯了什麼,自己永遠會有一個機會,一個活命的機會。 (5,0);

  可如若有法在,讓他們不敢來,不能說這樣完全制止犯罪,但最起碼可以讓人在犯罪之時,仔細想想後果有多嚴重。

  許清宵說這麼多,其意很簡單,就是道清楚大魏王朝與佛門的本原因。

  為何王朝不讓佛門駐?

  當真是怕佛門影響到大魏王朝嗎?

  不,而是理念問題。

  國以法治。

  佛以教化。

  兩者有本上的衝突和矛盾,若是讓佛門駐,除非佛門能夠接完全的控制,不然的話,讓他們進來,就是破壞國家穩定。

  「阿彌陀佛。」

  「許施主,你著相了。」

  慧覺神僧開口,他雙手合十,著許清宵。

  此話一說。

  許清宵嘆了口氣,著慧覺神僧道。

  「本王有沒有著相,不清楚。」

  「但本王知道的是,你已經手握屠刀了。」

  許清宵開口,著慧覺神僧如此說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