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鳴泰道:“回稟陛下,目前宣化府經過整頓后,有2萬正規邊軍,每人每天半斤,一天就是1萬,一個月就是30萬斤,一頭豬約900斤,一個月要吃掉三百多頭豬并非臣不愿意供給,而是如此這般,宣府的價必然漲價,影響民生。”
崇禎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閻鳴泰這種說法。
崇禎開口問道:“北直隸養場什麼時候建”
“啟奏陛下,一頭豬從出生到長,長到900斤,需要一年時間。”閻鳴泰如實回答著。
一邊的袁崇煥看了他一眼,實在有些驚訝,閻鳴泰一個兵部尚書,居然在討論養豬的事。
他與閻鳴泰在天啟年間一起在遼東打過仗,睡過同一張床,兩人還是有比較深的友誼的。
見閻鳴泰一個兵部尚書淪落到養豬,袁崇煥實在為他到一些悲涼。
崇禎繼續問道:“目前北直隸的養場養了多頭”
“一共有2000頭,明年4月可以長起來,可以供約12萬將士。”
“要擴大”崇禎開始給閻鳴泰算賬,“北直隸的養豬場要攻擊宣府、薊鎮、遼東這三個軍鎮,宣府有2萬大軍,薊鎮也有2萬人,遼東現在正規軍6萬人,從順天府運輸過去,恐怕已經爛掉了,在錦州再開設一個養場,專門為遼東供給,錢不是問題,要確保將士們有吃”
“是”
一聽到“錢不是問題”,一邊的財務大臣畢自嚴面部就開始筋。
皇帝花錢完全不眨眼睛,可他這個財務大臣就不能真的不眨眼睛了。
畢自嚴最近的日常就是:陛下,這筆款不能批啊陛下那筆款也不能批啊陛下您要是真的批,臣就死給您看
這事你還真不能怪畢自嚴,畢竟那都是銀子,皇帝是大方,可作為臣子,尤其是管錢的,還真是要打細算,這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
不然按照皇帝的財大氣,高興了就賞,國庫里再多錢那都是不夠花的。
“可以把養場外包一半給民間,讓民間的老百姓自己去喂養,朝堂找他們購買便是了,有些事也不一樣非要咱們自己來做。若是民間喂養的好,供給穩定,就全部承包出去。”
“陛下說的是。”
“國富論里的標準化,就很適合養豬,那些書雖然是朕寫的,但完全可以大肆在民間宣傳,閻鳴泰,你在做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損耗出來,確保供給量是充足的。”
“遵命”
說完,崇禎掃視一眼在場的所有總督,笑道:“鄭崇儉。”
鄭崇儉出列,他是一個形比較消瘦的中年人,但是看起來很干練:“臣在”
“朕剛才與閻鳴泰討論的養豬方面的問題,你怎麼看”
鄭崇儉心里一突,陛下,您這是什麼套路,臣是寧夏巡,治軍打仗的,怎麼還討論起養豬的事了
但是皇帝都問了,鄭崇儉便著頭皮道:“陛下圣明睿智,愚臣全憑陛下安排。”
“鄭大人又在跟朕打太極了。”崇禎笑道,“袁崇煥,你來說說這件事。”
袁崇煥出列道:“陛下,給將士們加自然是好事,臣倒是覺得,此事全部給民間去辦,朝廷到時候直接買便是了。”
袁崇煥說這話是有足夠底氣的,他在遼東一帶屯糧。
例如把錦州打下來后,就把附近的田分給遼東的農民,農民定期一部分糧食給遼東督師府。
在廣寧也是這種套路,朝廷也是默認的。
為什麼
因為袁崇煥除了是遼東督師,還有一個兵部尚書的加銜,他一個兵部尚書要屯田,完全是有那個權力的。
“孫傳庭呢”
“回稟陛下,民間養能力有限,若是要大規模集中養,還是需要朝廷來,不過一旦等大規模集中養,可以讓民間來學習,朝廷凡是要起到一個表率作用。”
“孫傳庭說的對。”崇禎站起來,走到地圖面前,“朝廷凡是都要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
“臣也是到陛下國富論的啟發。”
崇禎掃視所有人一眼,道:“你們心里一定有疑問,朕怎麼讓一個兵部尚書去養豬了”
“你們可以去北京大學去看看,朕為北京大學豎立的校訓是實事求是,實踐出真理。”
“朕的廚房的也是豬圈里養出來的。”
“朕要跟你們說的第一點就是,吃飯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老百姓要吃飯,將士們也要吃飯別說兵部尚書要定期去養場巡檢,朕也要去”
“你們都是地方上的巡、總督,軍政里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軍餉,朕絕對不允許任何一個地方軍餉有問題”
“你鄭崇儉在西北,朕就讓人在開養場,你楊嗣昌在草原上,朕就讓人給你送去牛羊”
“軍鎮里的軍餉有問題,朕會找閻鳴泰,但你們也有連帶責任”
皇帝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是告訴在場的人,以后不能軍餉出了問題,就簡單的往兵部甩鍋,大家都有責任。
眾人道:“陛下圣明,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閻鳴泰你給朕重新擬定養計劃,所有重新整頓的軍鎮,都要供給充足的豬”
“是”
崇禎這話里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沒有重新整頓完的軍鎮,可以先不供給。
現在哪些地方沒有整頓呢
那就多了,現在新軍政能覆蓋的地方就只有遼東、薊鎮、宣府和中央軍,往西邊走的大同到寧夏,都行遲緩。
要不然這一次崇禎也不會把這些個總督全部召回來了。
是該施加一些力了,軍隊的反腐也絕對不能妥協。
大明朝軍隊的,可一點也不比行政的遜。
這第一點說完了,就要說第二點了。
第二點才是重點。
什麼呢
敲山震虎
這里有些總督實在有些不像話。
你比如三邊總督楊鶴,你說他這個人吧,正直、忠誠,但是有一個大問題。
什麼問題
老好人
老好人怎麼整頓軍隊
再比如鄭崇儉,他與楊鶴就有矛盾,兩人都在西北,平日里也是斗得不可開。
在比如大同總督張宗衡,與山西巡耿如杞就有無法調和的矛盾,雙方在地方上的軍政上吵得不可開。
崇禎取出一份奏疏,道:“這是有人給朕呈遞上來的一份奏,諸位想知道這份奏里寫的是什麼麼”
氣氛一下子就張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