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唐朝貴公子 第六百零四章:偷襲

《唐朝貴公子》 第六百零四章:偷襲

(4, 0);

  在李承乾心裡,一千人和三千人,顯然是沒有任何分別的。

  至和這十萬人為之祈福的玄奘法師相比,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他苦著一張臉,一副鬱鬱不樂的樣子。

  只得讓車馬繞路,只是這一繞路,便不免要往街坊方向去了,那裡更熱鬧,林立的商鋪前門庭若市。

  李承乾唏噓不已,口裡道:「你說,怎麼一個和尚能令這麼多的百姓如此戴呢?說也奇怪,咱們大唐有多令人仰慕的人啊,就不說父皇和孤了吧,這文有房公和杜公這樣的人,武呢,也有李將軍和你這般的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可怎麼就不如一個和尚呢?」

  陳正泰想了想道:「可能是百姓們總是更同弱者吧。玄奘這個人,無論他信奉的是什麼,可畢竟初心不改,而今又遭遇了危險,自然讓人產生了同理之心。」

  李承乾便瞪著眼睛道:「他弱還有理了?」  

  陳正泰一愣,居然覺得這話沒病!

  陳正泰便訕訕笑道:「好啦,好啦,殿下不要介懷了。」

  李承乾則氣呼呼地道:「哼,反正孤現在聽到玄奘二字,便覺得不喜的,你也不要摻和這玄奘的事。」

  陳正泰立馬便信誓旦旦地道:「我乃世俗之人,與他玄奘有什麼關係?當初讓他西行,不過是想藉此機會打探一下西域等地的風土人罷了,殿下放心,我自不會和他有什麼相干。」

  李承乾很滿意,他這個時候,還有一些年心子裡頗有幾分黑白分明,這種緒的大抵是,我不和他玩,你也不許。

  馬車晃晃悠悠地走著,卻見不貨郎走街串戶,陳正泰聽到貨郎的吆喝聲:「快來買,快來買,玄奘法師的佛像,陳家木行出品,不可多得,只要一貫一個,大慈恩寺開過的。」

Advertisement

  陳正泰聽得無語,只見那貨郎手裡拿著一個佛像,可鬼知道那是不是玄奘呀!

  李承乾卻過玻璃窗定定地看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不住道:「什麼意思?你還賣玄奘的佛像?還一貫一個?不如去搶呢!陳正泰,你真是昧了良心。」

  陳正泰不尷尬地道:「殿下,我冤枉啊!你別忘了,我也是剛回長安的,這定是陳家其他人做的主,與我沒有關係啊。」

  李承乾便咬牙切齒地道:「我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何這玄奘如此火熱,這麼多的信眾聚在這……原來有你們陳家在背後推波助瀾的功勞。」

  陳正泰心裡嘆了口氣,也不知該說點啥好。

  其實,做生意嘛,這不是很正常嗎?

  心深,陳正泰還是很欣賞陳家木行的,現在也不知是哪個陳家子弟在做主,適時的推出新品,抓住商機,借用此時軍民百姓們的心思,直接借用玄奘作為品牌,產生巨大的品牌溢價,這TN的是個人才啊。

  當然……陳家這些子弟,大多數讀過書,當初又在礦場裡吃過苦,而後又分配到了各個作坊以及店鋪進行磨礪,他們是最早接商業和工坊經營以及工程建設的一批人,可謂是時代的浪兒,現在這些人,在各行各業獨當一面,是有道理的。

  此時的大唐,從工商業的角度,還屬於蠻荒時期,任何一個開拓,都足以讓開拓者為這個行業的鼻祖,或者是祖師爺。

  也就是說,此時各行各業的競爭並不激烈,幾乎一個新的生產方式,一個新的商業計劃,便可填補市場的空白,本不存在任何的競爭對手。

  以至於當絕大多數人還不著頭緒的時候,陳家的各業,憑藉著這些優勢,一飛沖天。

Advertisement

  「還真有不人買呢,這些人……真是瞎了。」李承乾顯然是心理很不平衡的,這時直接將整張臉著玻璃窗,以至他的五變得畸形,他不無羨慕的樣子,眼珠子幾乎要掉下來。

  陳正泰瞥了一眼,果然不人圍著那貨郎,生意好像很好的樣子。

  陳正泰便坐著不,若有所思的樣子。

  李承乾此時忍不住道:「早知道,這麼好賺,孤也……」

  陳正泰接話道:「也賣這佛像了?」

  李承乾瞪他一眼,酸溜溜地道:「不賣,掙多錢也不賣,孤不幹這髒事,孤乃太子。」

  陳正泰卻若有所思:「殿下有沒有想過,民心可用?」

  「嗯?」李承乾狐疑的看著陳正泰。(5,0);

  陳正泰道:「我的意思是,現在天下人都心繫著玄奘的安危,倘若這個時候……有人能將玄奘救出來,這天下的軍民百姓,豈不是要日夜稱頌這人的功德?」

  李承乾想了想,皺眉道:「你想救人?」

  「不是我想救人。」陳正泰搖搖頭,苦笑道:「而是……殿下想不想救!我是無所謂的,我畢竟是臣子,不需要名。可是殿下不一樣,殿下難道不希得到天下人的戴嗎?只是……殿下的份過於尷尬,想要讓百姓們戴,既不可用文來安天下,也不可上馬來定乾坤。朝中的事,管得多了,難免陛下要懷疑殿下是否早就盼著想做天子。可若是什麼都不管,卻也難了,殿下為太子,太沒有存在了,文武百們,都不看好太子,認為太子殿下羸弱,也不好,之不似人君,這對太子殿下,可是大大不利啊。」

  陳正泰很耐心地繼續道:「歷朝歷代,做太子是最難的,積極進取,會被宮中猜忌。可若是混吃等死,臣民們又免不得失,可若是太子殿下,積極參與營救這玄奘就不同了,畢竟……參與其中,不過是民間的行為而已,並不牽涉到軍政,可若是能將人救出來,那麼這過程勢必驚心魄,能讓天下臣民意識到,殿下有慈悲之心,念百姓之所念,固然殿下沒有展現出自己有陛下那般雄主的能力,卻也能順應民,讓臣民們對殿下有信心。」

Advertisement

  李承乾聽罷,竟是有些癡了,他皺著眉頭,思索了半響,猶豫再三道:「孤一向有慈悲之心,這一點竟被你瞧出來了。不過我有些擔心,這樣父皇不會認為孤收買人心嗎?」

  陳正泰便道:「這期間,得有一個度。比如吧……比如那吳王李恪,蜀王李愔人等,哪一個比太子殿下好了?可他們照樣曉得收買民心,給人營造一個賢明的形象。若是太子殿下不能有所作為,只怕陛下要懷疑,天下給太子,是否合適。現在陛下年紀越來越大,對於未來的帝統傳承,越發的心存疑慮。陛下乃是雄主,正因為文治武功,所以在他的心裡,任何一個兒子,都遠遠不夠格,一旦生出這些心思來,難免會對太子有所非難。」

  「可若是太子既不干預政事的同時,卻能讓天下的軍民百姓,視為賢明,那麼太子的地位,就永遠不可搖了。即便是陛下,也會對太子有一些信心。」

  李承乾總陳正泰說什麼都能很有道理,他於是想了想道:「此事……容孤再想想。」

  說話間,二人的馬車便到了東宮,卻見一宦在東宮門前掛平安牌子。

  李承乾不由大怒,呵斥道:「這是要做什麼?」

  宦見狀,忙恭謹地道:「長史說,現在長安各家各戶……都在掛平安牌,為顯東宮與百姓同念,掛一個祈福的平安牌,可使百姓們……」

  這東宮的長史,正是馬周。

  李承乾忍不住吐槽:「尋常百姓是尋常百姓,東宮是東宮,怎麼東宮可以和百姓一樣呢?」

  宦想了想道:「殿下有所不知……吳王和蜀王兩位殿下,都親臨大慈恩寺去給那玄奘祈福了。不百姓都歡聲雷,都念著……」

Advertisement

  李承乾一聽,頓時無語了。

  現在似乎是誰,都在沾那玄奘的啊!

  姓陳的跑去瓷賣佛像,自己的兩個兄弟跑去祈福,一時之間,他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了。

  頓了頓,他忍不住回過頭看著陳正泰道:「看看這些人,個個利益薰心,一個和尚……鬧出這樣大的靜,李恪二人,更不像話,我們乃是老子之後,如今卻去一個和尚的冷臉。你方才說營救的計劃,來,我們進去裡頭說。」

  陳正泰道:「殿下不是要給我看好東西的嗎?」

  「現在孤沒心思給你看這個了,先說說計劃吧。」李承乾極認真的道:「如若不然,這風頭都要被人搶盡啦。」

  陳正泰一臉無語的樣子道:「太子殿下……也是很實在的人啊。」

  李承乾便嗷嗷道:「他們能蹭,孤為何就不能蹭?真是豈有此理。」

  陳正泰:「……」

  ………………

  李世民回到了紫薇殿。

  長孫皇后這些日子子有些不好,不過陛下班師回朝,還是一件大喜事,自是上了胭脂,掩去了面上的蒼白,喜不自勝的親自在殿門前迎了李世民,等坐定後,又細心地給李世民斟茶。

  李世民端坐著,笑道:「這些事,讓宮奴們去做便是。」

  長孫皇后微微一笑,搖頭道:「臣妾既是後宮之主,可也是陛下的妻子,這都是該當做的事,乃是應盡的本份,再說與陛下許久未見了,便想給陛下做一點點的事也是好的。」(5,0);

  李世民便開懷的笑了,呷了口茶,道:「這些日子,朕征伐在外,宮裡倒是有勞你了。」

  夫婦二人久別重逢,自是有許多話要說的,只是長孫皇后話鋒一轉:「陛下……臣妾聽聞,外頭有個玄奘的和尚,在西域之地,遭遇了危險?」

  李世民沒想到,自己走到哪兒,都能聽到這個玄奘的消息,忍不住道:「一個僧人而已,觀音婢也如此關心?」

  「陛下莫忘了。」長孫皇后笑道:「觀音婢乃是臣妾的小名呢,自小臣妾便弱多病,因而父母才賜此名,希佛祖能保佑臣妾平安。如今臣妾有了今日這大福分,可不就是冥冥之中有人保佑嗎?且不說臣妾是否崇佛了,單說這玄奘的事跡,確實令人良多,此人雖是執拗,卻這樣的堅持,難道不值得人敬仰嗎?」

  頓了頓,長孫皇后又道:「從前的時候,天下分為南朝和北朝,這南北朝崇佛者,不計其數。因而賜給了寺廟無數的財富和田產,因而也產生了不不事生產的僧眾,在許多僧眾眼裡,得一個僧籍,能進寺廟,只需念一念經文,便可以此為生,自此再無饉之憂。這玄奘也可如此,不說這輩子錦玉食,憑藉他當初的聲譽,也足以食無憂了。可他歷經千辛萬苦,幾次遠涉西域,求取真經,有這樣的執念,怎麼不讓人對這般的人心生敬意呢。」

  「這些年來,他九死一生,再到如今,傳來他的噩耗,只怕此時,玄奘已經圓寂了,百姓們都念這樣的人。臣妾雖是皇后,卻也是生靈,有,心中念,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李世民聽的長孫皇后說的理,倒是不點頭道:「這樣說來,這玄奘,確實有可取之。」

  一旁的宦道:「今日清早,吳王與蜀王去了大慈恩寺,為玄奘祈福去了。奴聽說,大慈悲寺里的香客歡聲雷,都稱吳王與蜀王兩位殿下賢明。」

  李世民不失笑:「他們倒是曉得湊趣。」

  長孫皇后卻道:「此二子雖非臣妾所生,不過他們這樣做是對的,皇家本就該想百姓所想,念百姓所念。倘若只曉得文治武功,卻也顯得無了。皇族若無慈悲之念,又怎麼讓人相信這天下有了李氏,可以變得更好呢?在陛下心裡,這是湊趣,可這……其實卻是大智慧啊。皇族之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倘若能做一些值得百姓們稱頌的事,有何不可呢?我看恪兒和愔兒,倒是有大智慧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