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大人,不是本總兵不信你。這麽大的事,沒有閣的命令,便是我也無能為力。"
大同總兵麻承恩一臉愧疚的說道。
他剛剛在軍營之中小憩,卻被通知有錦衛上門,心中納悶,不知道怎麽會有錦衛找他。等到見到了那名錦衛後,他心中疑慮更重。
那名錦衛百戶說錦衛指揮使駱思恭在大同城中有請。
瞧那百戶認真的樣子不像說笑,麻承恩便帶著親兵隨那百戶一同進了城,準備看看這名錦衛百戶耍什麽花招。
沒想到在一座客棧中,他真的見到了一位自稱為錦衛指揮使駱思恭的中年男人,隻不過這個男人隨後說出來的話,卻在他心中掀起滔天大浪。
"麻總兵,皇爺的信,你也看到了。本的份你也驗證過了,你還有何為難。"駱思恭氣急敗壞的說道。
他萬萬沒想到,這位握有大同邊軍調之權的麻總兵並不打算奉旨。倘若沒有了這位總兵相助,隻憑借他們錦衛的這點人手,可就明顯的不夠看了。
"駱大人,真不是本總兵不奉旨。即便是沒有朝廷的旨意,隻要皇爺給我下了一道中旨,我也即刻調兵。可若單憑一封書信便要我調兵,這事後追究下來,本實在是難以代啊。"麻承恩一臉苦笑的說道。
駱思恭聽了麻承恩的話後,也沉默了下來,他也明白眼前這位總兵說的都是實話。
這也是這件事裏唯一的BUG。
錦衛乃天子親軍,隻以朱由校的意誌為最高旨意,不任何人掣肘。
但是地方軍隊調起來卻不是那麽簡單的,都得是由朝廷下令,地方將領接旨之後才能領旨調軍。
可偏偏駱思恭此時拿不出來朝廷的調兵文書,即便是朱由校的中旨也沒有。
何謂中旨呢?中旨是指皇帝不經由閣同意批複,直接由皇帝下達的旨意。被稱之為中旨。
剛剛麻承恩言說,倘若有朱由校的中旨在此,他也即刻調兵,其實已經算得上是違製了。
可現在譴人回京尋求中旨,時間是已經來不及了。難道真要看著這些雜碎出關嗎。
駱思恭有些不甘心,
麻承恩聽了那些商人們做出的事,也是又驚又懼。倘若真的有旨意在此,他會毫不猶豫的派兵鎮,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人手。
他是大同邊鎮的最高軍,在他的眼皮底下,居然出現了這麽大規模的走私事件,任誰也會懷疑這其中是否有他的參與。
朱由校不但沒有立刻追究他的責任,反而在心中隻讓他自查並配合駱思恭行,已經可以看得出這位皇帝的心,以及對於他的信任了。可他沒有旨意,實在無法調兵。
麻承恩苦笑一聲,似乎看到了未來自己的下場。在他的眼皮底下出了這麽大的事,又得罪了皇上,即便是皇爺念在麻家滿門忠烈的份上,他恐怕也是一個辭回鄉的下場了。
"駱大人,我即刻派兵,八百裏加急趕赴京城,向皇爺求一個旨意。"麻承恩對著駱思恭說道。
眼下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軍隊的八百裏加急肯定是要錦衛自己傳遞的速度快。駱思恭也隻能無奈的點了點頭,希一切還來得及吧。
就在二人相顧無言,陷沉思的時候。突然房間外麵傳來了一道聲音。
"指揮使,京城有旨意到。"
聽到這道如同天籟般的聲音,駱思恭與麻承恩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的說道:"還不快請。"
片刻之後,一名模樣俊秀的年輕將軍走了進來。
屋子中的二人對視了一眼,沒想到來傳旨之人居然是一位著鎧甲的武將。
似乎是瞧出了二人的疑慮,那年輕人率先開口,自報家門。
"二位大人,本京營指揮使,馬祥麟。"
話音一落,駱思恭與麻承恩便知道了此人是誰。
朱由校在京營的作自然瞞不過這天底下的有心之人,稍有門路的人便知道現在的這支天子親軍已經胎換骨,正在漸漸恢複往日的榮耀。
朱由校更在大明奇子秦良玉進京的當天便封其為一品誥命夫人,讓其主管京營。
其子馬祥麟也被封為指揮使,被天子引為心腹。
"見過馬大人。"二人連忙行禮。
馬祥麟陪著客套了幾句,便拿出了上的聖旨。
"二位大人,先接旨吧。"
馬祥麟宣讀完朱由校的旨意後,便將手中的旨意給了駱思恭傳閱。
駱思恭隻是稍微一掃,便給了旁翹首以待的麻承恩。
此時的駱思恭笑容滿麵,"麻總兵,這下你可以調兵了。"
麻承恩一目十行,快速看完了聖旨,並注意到了末尾有閣以及皇帝的印璽,證明這是一道經過閣同意的聖旨。
"臣,大同總兵麻承恩接旨。"麻承恩跪在地上,規規矩矩的說道。
"二位大人稍待,本即刻調兵。"
隨後麻承恩毫不猶豫,轉就走。有了皇帝的旨意,他不必再有顧忌,相反他要全力配合,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居然真的有人,敢在他的眼皮底下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駱思恭看著旁這位同樣被朱由校引為心腹的馬祥麟心生心切,"馬將軍實在是來的及時,解了本的燃眉之急啊。"
馬祥麟微微一笑,也不倨傲,連忙說道"同是為皇爺做事罷了,倒是駱大人這些日子辛苦了,便是皇爺也時有提及。"
駱思恭聽了馬祥麟的話後,笑容更甚。
"既然馬將軍攜旨前來,不如我等一同前往代王府。"
在沒有朱由校的旨意之前,即便是他為錦衛指揮使,也不敢貿然前往代王府,生怕惹出什麽麻煩,所以率先來找了麻承恩這位大同總兵。
不過有了朱由校的旨意後,便再無後顧之憂了。
"皇爺有旨,一應事務均由駱大人做主。"馬祥麟示了個好。
一時間,駱思恭覺得這段時間的這些苦都值了。
"指揮同知何在?"駱思恭大聲問道,底氣十足。
"大人,卑職在。"房間外麵走進了兩個人。
"你二人攜我令牌及聖旨,即刻趕赴太原晉王府,令晉王協助,火速控製名單上的人。"
兩名指揮同知接了聖旨後轉便走。
走私的那八大家族,七家都在這大同府,隻有一家在太原。因此,太原那邊不必投太多人手,隻要不提前走了風聲便好。
接下來,便是要親自去見一見這大同的土皇帝,代王了。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夢迴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爲水,君爲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迴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墳墓裡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鬱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爲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后,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