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上一章的“皎淵”是法號,高皎淵的俗名為高宗。歷史上,他爹失去爵位和相位之后,高宗二十歲就被迫出家了。)
高量一派的實控地盤,只有鄯闡(昆明)、威楚(楚雄)和石城(曲靖)。
其中,楚雄是高量的老巢,他從小在那里長大。
昆明則是高氏一族的大本營,二十多年前三十七蠻部叛,攻破昆明把高氏家主給弄死了,還把高氏在昆明的財貨洗劫一空。高量臨危命擊敗三十七蠻部,順勢做了大理國相、高氏家主,并就此掌控昆明地區的兵權。
至于曲靖,那里原本是段氏地盤,現在被高量的外甥控制。周圍全是叛的蠻夷,圍城長達半年之久,大理軍隊已經不敢出城了。
大理新君派往的請封使節團,既不敢從四川北上(那條路線被高量的政敵控制),也不敢走貴州或廣西(這兩條路線被三十七蠻部堵死)。于是可憐的翻山越嶺,悄悄往東南方進趾地界。
來到趾省城,高宗哭無淚,他以前哪過這種罪啊?
“大明國吞并安南,竟沒有發生叛嗎?”
名義上的大理國正使董明壽,看著已經恢復繁榮的大羅城(升龍城)頗為詫異。
還未及冠的高宗掃視街道:“卻不如大理城繁華。”
董明壽說道:“聽聞大明有一楊姓將領,曾擄走此城十萬人口,想來還未恢復如初。”
兩人率領使節團,在趾員的帶領下前往布政司。
在大理國,董氏的地位,僅次于高氏。
南詔國時期,為國師的董伽羅,曾施法幫助閣羅大敗唐軍。
“伽羅”是尊號,并非人名。
五代時期,另一位董伽羅,輔佐段思平創建大理國,并為大理的開國國師。
他們信的是宗!
高量打算做帶路黨,董明壽又何嘗不是?
在改換門庭方面,董家屬于專業人士。
這些家伙非常有眼力勁兒,從南詔國威風到大理國。另一個時空,董氏接連獲得元朝、明朝、清朝冊封,后來被剝奪施法權改做世俗土司。
董氏正在漸漸衰落。
大理國的佛教,主要有三個教派。
最開始,宗發展得最快,畢竟董氏世襲國師。
可漸漸的,上座部和禪宗追上來。如今是上座部佛教一家獨大,禪宗次之,宗最拉。
段氏和高氏,都不信宗了!
而且高氏還故意打宗,高氏當年篡位的時候,直接取締國師這一稱號,無非就是為了鏟除段氏臂膀。
段家人重新做了國王,卻沒有把董家的國師給恢復。
如今,董明壽的封號不過是“疑心妙理恩門師”而已。再繼續這樣下去,子孫估計連封號都沒了,只能世襲一個清平(此職原為南詔國宰相,到了大理國變榮譽職務)。
另一個時空,是元朝皇帝給董氏恢復的國師,封為“開國元勛順應國師”。
高量和董明壽,皆為政治斗爭的失敗者,如今結失敗者聯盟一起勾結大明。
“見過大明國布政使向相公!”
董明壽領著高宗上前,他自己合十,高宗作揖。
向子諲已被正式任命為趾左布政使,作揖還禮請二人到里面坐。
寒暄幾句,董明壽說道:“我國新君繼位,此番前往請封。因北方和東方道路不通,所以借道安南……”
“是趾。”向子諲糾正說。
董明壽連忙改口:“所以借道趾,還請相公安排一二。”
向子諲說道:“可走陸路至廣西,再從湖南進長江。但二位不如歇一歇,等信風來了乘船走海路,然后直長江轉運河北上。”
董明壽沒有見過大海,自然不知海上兇險,并未多言便答應下來。
他們被安排在賓館住下,時不時出來逛街,順便打探打探消息。
僅僅過了數日,忽見大批兵進城抓人。
董明壽、高宗二人跑去看熱鬧,卻見有幾個員從布政司、大羅府衙門被抓走。
“兩位還是回賓館吧,一點小子很快就平。”向子諲不知何時出現在他們后。
確實是小子,只不過抓了一個右參政、一個府通判,還有幾個省府兩級屬而已。他們在安南變趾的過程中,沒有撈到滿意的位,從一國重臣變趾省的屬。
于是暗中聯絡失意的文武員準備造反,而且還寫信給地方的士紳族。
其中一個士紳,把他們給舉報了……
殺得人頭滾滾,涉案者全部抄家問斬,甚至不必發往刑部復核。
當大理國使節團離開時,向子諲沒有親自來送行。
代他送行的是趾省提刑使,而且還解釋道:“向布政兩日前遇刺,傷臥床不利于行,還請兩位使者見諒。”
高宗驚問:“抓到刺客沒有?”
“當場捕獲,已審問出幕后指使之人,”提刑使微笑道,“我親自審的,一個也別想跑掉!”
高宗不便再問,陪笑著登船離去。
他們在太平江口換海船,一路沿著海岸線到長江,接下來全程走河直抵。
“不愧是大明兩京啊!”
在開封逗留一日,又在漫步街頭,高宗這個年,被中原的富庶繁華給征服。
以前,他覺得開封再好,也頂多比大理城更大一些。
高宗想搬來中原居住,開封或者都可以。
董明壽卻想得更多,中原雖好,卻不是自己的。他想投靠大明做帶路黨,然后深耕自己的大本營,世世代代繼續當“土皇帝”。
在居住半月,見了一些禮部員,兩人終于獲得朱皇帝接見。
平,賜座。
董明壽說明來意,請求皇帝冊封大理國王。
朱銘夸獎段譽幾句,便隨口說道:“石城郡被烏蠻攻破了。”
“什麼?”高宗驚得站起。
朱銘說道:“你表兄兵敗城破,已被烏蠻殺死。”
石城郡失陷,三十七蠻部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高氏的大本營昆明!
為大理國相,為高氏家主,高量的力將無比巨大。他如果不能出兵擊敗蠻夷,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指責,越來越多勢力倒向他的政敵。
高宗跪地呼喊:“陛下,大理是大明的屬國啊,懇請天朝發兵速速救援!”
朱銘冷笑:“高氏諸子皆按兵不,卻要我大明發兵去救?”
董明壽聽得一驚。
大明皇帝竟然連高氏斗都一清二楚,看來大理國已經遍布大明細作,朱皇帝是鐵了心要吞并大理啊。
幸好自己來了,幸好董氏已經決定賣國求榮!
董明壽端正作揖道:“只要大明發兵救援,董氏一切聽從天子之命!至于高氏諸賊子,包藏禍心,忤逆君上,外臣懇請大明駐軍掃清佞。”
朱銘眉頭一挑。
有意思,這姓董的在表忠心啊,就差沒有直說要做帶路黨了。
朱銘問道:“這只是董氏之言,還是大理國主的想法啊?”
高宗從懷里拿出一塊絹帛,雙手奉上給太監:“此為請兵國書,還圣天子速速發兵、解民倒懸!”
朱銘接過來仔細查看。
確實是國書,有大理國王的簽名,還蓋上了大理國王印。
這就給了大明充足的發兵理由,而且高量還把自己摘出來——是國王招來明軍的,跟他高量無關。
估計這份國書,連大理國王簽名都是偽造的。
朱銘卻把國書扔回去:“高量這廝,是要陷我于不義啊。我若接了國書,便是出兵救援藩屬國,軍隊賴著不走就了出爾反爾,他高量不必擔上背主賣國的罵名。我若是顧及面撤兵,他高量就了大理的頭號功臣。橫豎他都不虧是吧?”
“家父并非此意!”高宗嚇得渾直哆嗦。
朱銘說道:“朕若出兵,名正言順。大理之地,自古便為漢土。段氏竊土建國二百余年,如果能力行仁政、教化一方百姓,朕便容許大理作為藩屬存在。可段氏懦弱無能,被國中權臣所欺,不思鏟除惡,只知出家避禍。致使國軍閥割據,百姓橫遭蠻夷欺凌,大明自然應當收回故土!”
這番話說出,高宗子一癱,心中直呼完蛋了。
朱銘話鋒一轉:“如果大理國還有仁人志士,就該擁護天兵,助王師解民倒懸。”
董明壽連忙表態:“董氏不敢自稱仁人志士,但也曉得儒家大義,自當舉族迎接王師收復故土!”
高宗也說道:“家父亦會喜迎王師,為王師獻上鄯闡(昆明)與威楚(楚雄)。”
朱銘點頭贊許:“很好。此等仁人志士,朕必不吝褒獎。聽聞董氏世代皆為大理國師,如今卻沒了國師封號,朕立即讓閣擬招冊封。”
董明壽聽得又憂又喜。
喜自然是拿回國師之號,董氏今后的富貴保住了。
憂卻是朱皇帝冊封得太早,有可能大明天兵還沒殺來,董氏就要變眾矢之的。而且,冊封的是大理國師,若大理國被滅了該咋辦?
朱銘又對高宗說:“汝父的封號‘中國公’,實在過于僭越。回去轉告他此言,他自然曉得怎樣做。”
收下這兩條狗,對大明而言有利有弊。
利是昆明、楚雄這些地方,可以兵不刃拿下。
弊是會得高量的政敵抱團,寧死也不愿投降,頑固到底跟明軍戰。
三國鼎立之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如果關羽被救了,會是怎樣的結局?穿越到亂世的劉封還不太習慣地趴伏在奔馳的戰馬上,星夜趕往麥城!
前世過勞而死的醫生轉世大康第一奸臣之家,附身在聾啞十六年的白癡少年身上,究竟是他的幸運還是不幸,上輩子太累,這輩子只想嬌妻美眷,兒孫繞膝,舒舒服服地做一個矇混度日的富二代,卻不曾想家道中落,九品芝麻官如何憑藉醫術權術,玩弄江湖廟堂,且看我醫手遮天,一統山河!
武朝如詩篇,風姿美如畫。 穿越了?還是庶子?沒關係,因為方正只想過悠閑的生活。 可越不想參與朝廷的事情,它就越就越陰錯陽差的糾纏你。 武朝有江湖,空有一副行俠仗義之心,卻無練武之資。 不過一切都沒有關係,擁有超時代知識的方正能在爾虞我詐的朝廷活的如魚得水,在武力為尊的江湖,他能收強者為己用。 有才子,就有佳人,朝廷丞相之女、書院院長之女、武林聖女、神女圍繞其間,到底他又會選擇誰呢?還是一網打盡?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