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想要一戰而收全功,就不能急,也不能錯,或者說不能錯得太多,否則很有可能在過程當中就會有一部分人失去了跟著他往前走的意願。
當年關中困苦的時候,糧食都要從川蜀漢中,或是走秦嶺,或是繞隴西,千里轉運而至。那個時候,大家有一碗湯餅,有幾個包子,就已經覺得很香很好了,可是現在誰還會對於幾個包子珍惜?
斐潛記得當年許褚還說過他去吃包子,吃的包子鋪掌柜都不敢給他上了,可是現在呢?許褚還能吃那麼多麼?
許褚還是斐潛邊的,看得見,也經常得到的,而那些跟遠的地方,看不見呢?
這些問題,遠遠比打一場戰爭還要更難。
所以斐潛更希的是在這一場戰事當中,有更多的人長起來,或是悟到一些什麼,這樣最後才能據各個人的不同況,加以掉配……(5,0);
貪婪者,令其開拓國土,用其貪。
妄言者,利其弘傳文化,用其言。
嚴酷者,使其持握刑法,用其嚴。
人不可完。
盡其用,人亦需如此。
雖然設想是如此,可是還有太多的事要做,斐潛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將這些事做完,抑或是作出一個方向來……
或者,像是某些人說的那樣,相信後來者的智慧?
嘿!
不管是卡德加還是諾甘農的智慧都不值得完全信任,只能是引導,更何況其他的人?
……
……
在整個驃騎軍中的將領之中,貪慾最,心態最平的,趙雲若是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
曹純判斷出了北域軍會一路咬著追下來,但是他判斷錯了趙雲的格。
如果其他的將領,就算不是黑夜,也照樣大搖大擺的進城。(5,0);
而趙雲卻沒有這麼做。
其實趙雲沒直接進城的原因很簡單。
表面上他表示是為了確保驃騎軍的軍紀,尤其是知道了曾經有一隊馬賊冒充驃騎軍瘋狂劫掠之後,更是要讓幽州百姓知道真假驃騎軍的區別。
但是實際上,趙雲只是單純的不想要讓幽州的百姓再到什麼傷害。
趙雲知道,就算是他明令止,又或是加派巡弋游騎,一旦兵卒大量進城,就免不了會出現各種問題。
在漁,其實就已經出現了。
有軍校控制不住貪慾,劫掠了城中某戶,然後說是這某戶人家通賊……
雖然最後趙雲查清楚了,嚴正了軍紀,可是問題依舊是產生了。而且造的後果不可挽回。
辛毗委婉的表示那軍校作戰勇猛,不該就這麼殺了,未免可惜。況且那城中某戶,也未必真就和曹軍毫無關聯,所謂『莫須有』也。
趙雲對於辛毗所言,不置可否,卻沒有改變他的決定。(5,0);
臨刑之時,趙雲去問那軍校有什麼未了心愿,卻被那軍校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通,罵趙雲憑什麼要給漁撐腰,這些是賊軍,這裡是賊地……
辛毗想不通,軍校也想不通。
確實,如果從敵對雙方來說,占領了幽州,就等於是占領的敵軍的地盤,那麼敵軍的一切也就自然的為了他們的戰利品。
用戰利品,難道不是戰勝者的權利麼?
為什麼趙雲還要阻止他們,甚至要為漁的人去查清真相?
就算是那軍校有意栽贓,那又有什麼?
栽贓敵方之人,難道不是有利於自己這一方的行為麼?
真相就真的那麼重要?
查清真相,就要人死!
人都死完了,誰還跟著趙雲繼續打仗?
是不是這個道理?
可是趙雲卻覺得,不管是北域還是幽州,不管是關中還是山東,其實都是大漢。(5,0);
都是大漢啊!
現在打生打死,那是因為有些人不願意服從驃騎指引,可是如果說放下了刀槍,那麼自然就不能將其視為敵人。
可是要怎麼去做,趙雲也沒能想得通,所以為了避免更多的類似況出現,趙雲乾脆約束兵卒,不讓兵卒隨意進城。
可是這麼一來,卻讓在薊縣城中埋伏的陳斌幾乎抓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