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代男被追捧的語,一個看殺衛玠,一個擲果盈車。興許以后還會有一個“校尉難行”或者“猛將難行”。
當然,這是玩笑,只是說狄詠這一路到樊樓的辛苦。
到得樊樓,狄詠到的待遇也不同以往,連門口何二今日都有了新花樣,遠遠迎著狄詠樓,門之前,便是一聲大呼:“樞狄家公子到!~”
何二顯然是有意如此。
樊樓之,各廳中雅間之人,聞聲皆是湊出來觀瞧,男人看的是勇武英雄與新晉才子,人看的自然就是“人樣子”,文武雙全人樣子。
狄詠一路往后苑而去,便是各細語不斷。
“果真人樣子,實在俊朗得!”
“允文允武,生得如此良才,狄家這是上輩子積了多福德!”
“你這話說的,狄樞何等功勛,這不就是積福積德嗎?有個這般的兒子,倒也是應該!”
“小郎君,奴家蔡三姬……可記得哦,奴家可等著你……”
狄詠報著笑意與眾人,一路而行。
倒是楊得忠從出門之后到現在,一路皆是與有榮焉之,這種榮耀之,仿佛全城之人都在夸贊他自己一般。
便也是昂首,龍行虎步,再也沒有了初次來樊樓的那種畏與不自信。
一路到得后苑大廳前,狄詠忽然轉頭與何二說道:“何二,過幾日,你到下水橋來,到某那里去當事,當掌柜學徒,一個月給你開三貫,若是你能把掌柜的手藝學了,給你開個七八貫也不在乎下。”
何二聞言一愣,不是他不愿,而是他這份本就是奴籍,是人家買來的奴仆,有賣契的,唯有苦著臉告罪:“押班抬,小人不勝激,只奈何小人奴籍在,實在對不住押班。”
“某說你要去,你必是要去的,不必多言,準備著就是,你是個人才,自然就得有人才的去。”狄詠也懶得多說,他是真看中這個迎來送往的何二了。
何二聽得狄詠口中的“人才”二字,好似心中有一弦被撥了,有一種莫名的,因為他是這社會中最底層的人。奴仆、公、跑堂、小廝,何二是最被人看不起的那一類人,何曾與“人才”二字搭得上一點關系?
別說“才”了,就是“人”這個字,何二興許還差一點資格,連名字都只是一個排行,沒有一個大字。但凡是個人,哪怕沒有大名,也會一聲何二郎,何二連這個郎字都不配。
何二心中著,卻也連連躬,幾乎已是九十度躬手:“小人拜謝押班抬舉,再拜!”
狄詠擺擺手,自顧自往廳而,落座,何二自是鞍前馬后安排招呼著。
為何宋朝對于員大多直接稱呼職?因為宋朝不興“大人”這種法,乃至宋朝以前的朝代,都沒有這種法,因為“大人”是家中長輩的尊稱,就是爸爸爺爺。明朝其實也不興這麼員,奈何后來到了清朝,稱呼員都是大人,包員們自稱也了奴才。
;宋朝之前,但凡是個讀書認字的人,乃至普通小民有點自我意識的,也一般不給人行跪拜之禮,包括皇帝。給皇帝行跪拜之禮,也只在極為正式的場合或者極為重要的事之時,其余能跪拜的不外乎“天地君親師”。
宋以前更是這樣,在唐朝以前的時候,跪著就是坐著,行禮躬即可,如果要更加鄭重行禮,那還得站起來躬行禮,比跪坐著行禮更加尊敬,對誰都一樣。
到了唐朝中后期,中原有了椅子胡床這一類的東西流行之后,上朝之時不僅不用跪,皇帝還會備一些椅子座位給一些臣子坐。
這只在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中國的禮節與制度乃至社會風氣,其實越早期反而越開放自由。
宋朝就是一個分水嶺,正在開始由一種“開放自由”走向“嚴苛拘束”之中,這與南宋開始流行的“程朱理學”的儒家學派有一定的關系。
再說狄詠,落座雅廳,廳之人見得狄詠來了,自都坐到了一邊,把另外一邊留給狄詠與麾下軍漢們。
要說今日對面之人,狄詠是一個都不認識,只是有幾個眼之人。
今日倒也又有點奇怪了。
只見對面忽然有人站起,走到狄詠面前,一本正經拱手開口:“學生大名府許仕達,見過狄兄,今日一見,不甚榮幸,愿與狄兄舉杯同歡。”
狄詠有些詫異,還有這待遇?這些眼高于頂年輕士子,怎麼會在他一個武夫面前這麼有禮有節,還自稱“學生”?
這不可能是因為狄詠什麼天下第一武道會與剿滅無憂的大功,這些事,在正兒八經的文人士子眼中當真算不得什麼。
狄詠知道,肯定是他拜師歐修這件事已經傳出來了,這才是得到這些文人士子如此待遇的唯一理由。
翰林院是什麼地方?大概可以不恰當的類比為中央黨校,要想當大,幾乎必須去翰林院,翰林院出來的,也十有八九是大。
歐修這個文壇魁首,以后十有八九會是朝堂相公。
這才是今日狄詠待遇不同的原因,當然,也還有他自己兩首詞最近傳唱較廣的原因。自己爭氣,背景通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狄詠弄懂了,便也起一禮:“許兄客氣,稍后同飲!”
大名府許仕達,算是第一個來試探的,試探一下狄詠這個人到底好不好打道。
果然,試探一過,場面立馬不一樣了。
“在下程正,見過狄兄!”
“在下揚州楚括,狄兄有禮!”
“在下杭州徐有生,見過狄兄!”
……
“好好好,諸位兄臺有禮有禮……”狄詠一時之間還有點招架不住的覺。
忽然,此時門口又走進來三個人,立馬讓狄詠到了打擊。
為何?
因為就在前一秒鐘,眾人還正在圍著狄詠眾星拱月一般,這三個人一走進來,好家伙,所有人立馬轉頭全部往門口去了,狄詠邊,瞬間空了。
連狄詠都納悶了,這是什麼人來了?這麼大排場?當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