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詠面前,歐學士桌面之上,詞作如雪片飛來,狄詠站起來,便也看得見。
歐修看詞飛快,平均一張紙在他面前不過十幾秒,也是詞作不比文章,一來是短,二來也是好詞好句,能帶來共鳴的,能人的,一眼就有覺,佳作就是如此。
“不錯……”歐修點著頭,把一篇詞作放到一邊,然后接著翻,速度飛快,眼卻極。
狄詠湊著頭在看,一旁卻有人在看他,面帶疑。
狄詠似有覺有人在注視自己,轉頭一看,正是趙宗實,卻不說話,只是眼神帶有疑問,你盯著我看干嘛?
趙宗實也不過二十啷當,比狄詠只大一點,見得狄詠眼神,不好意思之下,說道:“狄押班怎麼不填一曲?”
狄詠也才開始認真打量趙宗實這位未來的英宗皇帝皇帝陛下,一臉敦厚老實的模樣,這讓狄詠多生出了一些戒心。
你要說別人面相敦厚,那可能是真的敦厚,你要說一個能在別人家里繼承皇位的人是個敦厚老實人,也不是說一定不可能,但這玩意……總覺得不太可能。
“回世子殿下,下……懶得填……”狄詠隨意找了個借口。
趙宗實有些不解:“如此大好機會,押班可也有才名在外,豈能不在此時出彩?”
聽得后說話,歐修轉過頭來說道:“子道啊,便也填一曲!子固也填了,你當也不能落后。”
狄詠也知道,這小白胖子就是想要臉上的彩。
得,給你爭個臉面吧,狄詠落座,執筆,在想。
填什麼呢?
或者說……抄誰呢?
要說中秋詞,自然唯蘇軾千古第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抄這個也不是不可,奈何蘇軾這曲是在久別兄弟蘇轍的時候,思念蘇轍所作,好是絕頂的好,只是有些不太應景。
而且蘇軾要不了幾年就會京,到時候十有八九還會相識,這麼坑人有點過意不去。
我狄詠出道幾個月了,之前填詞都抄南宋陸游,為什麼抄陸游?因為陸游的爺爺現在都還沒有出生,沒有心理負擔。
還是不要抄蘇軾了,中秋詞,真要說起來,辛棄疾也有一曲千古大作,只是沒有蘇軾的這麼出名,但也是冠絕天下之作。
讓狄詠能心安理得抄南宋這些人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自信,有了他狄詠,幾十年后就不會有那個悲哀的南宋,陸游辛棄疾等人,將來必然不會是那等郁郁不得志的模樣,一定是新時代新青年。
這也是狄詠對未來的追求與向往。
行,不多說不多想,說干就干!
狄詠執筆就寫,剛一寫完,歐修就轉過來了,說道:“寫完了?拿給老夫看看。”
也不用狄詠拿,歐修手就了去。
“老師,墨跡還未干呢,待我吹一下……”狄詠還湊著去吹,好像吹這一下就是一種儀式,大概是找晏幾道學來的。
;“老夫自會吹……”歐修還真俯去吹,這般作,在狄詠看來還有幾分可老頭的覺。
寫完字,吹還是要吹的,因為不吹,墨跡會流,字跡就會臟,還會到沾染,把紙張弄得一塌糊涂。
正吹著呢,忽然歐修作一停,盯著紙面看了又看,微微皺眉,轉頭問道:“天問?”
狄詠點點頭:“屈原之《天問》。”
“果然!”歐修站起,面帶喜,先是左右看了看,然后開口:“龐相公,且看看此作!”
說完歐修兩步近前,把狄詠詞作遞給厐籍,厐籍看了片刻,開口:“好詞,當真好詞!”
一旁的汝南郡王趙允讓聞言也湊過頭來問道:“什麼好詞?”
“王爺且看,此詞當真是好,卻又看起來極為悉……”厐籍說道。
一旁的趙允讓看得片刻,一拍手:“《天問》也!屈原之《天問》也!”
“正是正是!”厐籍也想起來了,又道:“此子大才!”
夸完一句,趙允讓與厐籍兩個人同時又低頭去看,想看看落款何人。
卻不見落款。
歐修也看了一眼,心想剛才自己是著急了點,落款都沒有讓狄詠寫就來了,連忙哈哈大笑:“二位不必找,此乃子道之作也,一寫就便老夫拿來了!”
厐籍與趙允讓兩人對視一眼,看著歐修也是大笑,這老學士,快五十歲的人了,這是獻寶賣弄的意思啊……
不過也給他賣弄到了。
“學士座下,當真大才啊!”
“此子前途不可限量,學士教導有方!”
歐修自得點頭,欣非常。
唯有狄詠腹誹:小白胖子,你教我啥了?就知道賣弄!
趙允讓與狄詠點頭示意,狄詠近前,然后又開始了一勉勵與夸贊:“有壑,腹又詩書,允文允武,一表人才,愿爾勤勉,將來為我大宋建功立業,為棟梁之柱石,不枉此生!”
厐籍也拍著狄詠的肩膀說道:“狄家一門,出得才子,實乃江山社稷之福,我大宋文風鼎盛,連武將之家也能出得冠絕一時之大才,實屬幸事!再接再厲,再接再厲……”
場中無數目,本就一直期盼等候地關注著頭前這些“考”,都在憧憬自己今日一鳴驚人,卻見頭前又是把狄詠拉來一通夸贊……
如曾鞏、司馬,便是替狄詠高興,多也與有榮焉。
如晏幾道,羨慕嫉妒恨且不說,更有著急,著急怎麼這些大佬還沒有看到自己的大作呢?
更多的人羨慕之余,便是好奇,好奇他狄詠到底填了個什麼,值得這麼多人圍著夸?
卻聽趙允讓開口:“且先把狄子道這篇《木蘭花慢》唱出來,就點樊樓葉一袖來唱!”
自有小廝立馬前去安排。
所有人都等候著,等候著看看狄詠到底填了個什麼,憑什麼今日就他出彩!
若是一般時候也就罷了,今日王爺、宰相、學士、甚至未來的……都在場。
怎麼就他狄詠一次一次在眾人面前這麼大的臉?
雲崢打開了一扇門,就再也沒有回頭路,生活,就是這個樣子,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箭,想回頭已是百年身。這是一本講述為師之道的小說,說的是生存智慧,講的是人間溫情,道的是兄弟情義,表的是溫恭謙良,這裡有最美的愛情,有最深刻的兄弟情義……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