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 79 章 皇上表示他也很無...

《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 79 章 皇上表示他也很無...

第79章皇上表示他也很無

究竟是怎麼鬧得這麼大的?

萬商和詹權在復盤的時候,確實都沒有往昌華郡主上想。

更確切地說,萬商覺得昌華郡主丫鬟去報案,這行為怎麼看都像是故意的,但之后把全城的武勛都扯了進來,這就絕對不是昌華郡主一人能策的了。

這背后肯定還藏著什麼!

“四錦園的這場賞花宴辦得有點大。

第一批宮的那些武勛,他們都是家中有小輩在園子里參宴的,估計怕昌華郡主吃虧,小輩們早早就給家里傳了信。”

詹權道。

萬商仿佛十分認同地點著頭:“定是如此了!”

但其實他們心里都知道,皇上肯定在各了探子。

這種探子不是話本中那種趴在人床底下連夫妻之間的私話都探得一清二楚的探子,就是一些正常的探子,可能是四錦園里某個仆從,也可能是督察院里的某個小吏,匯了一張報網。

這一次,這張報網肯定了。

不過就算萬商和詹權猜到了報網的存在,他們肯定想不到這一張報網日常都歸茍太監管理。

而能被茍太監放心里的人其實很,昌華郡主恰好就是其中一個。

有人知道,即便是昌華郡主本人都不知道,茍太監把看作是自家小輩的那種心,比皇上還要強烈。

當然,皇上肯定知道這一點。

茍太監從來都不瞞著皇上。

就因為茍太監把自己所有的都攤開了給皇上看,皇上才會一直信任他。

茍太監管著報網,那他當機立斷把事鬧大,這里頭就很有公報私仇的意思。

從公心來說,武勛集鬧了戶部尚書,不僅武勛和文臣高進一步對立,也給世家找了麻煩,這絕對是皇上樂見其的;從私心來講,這是給昌華郡主報了仇。

Advertisement

只是這份私仇被很好地掩藏了起來,沒人發現。

世家最多就是懷疑武勛搞串連了。

而且別管武勛究竟抱著什麼心態,他們鬧事時都打著為昌華郡主出頭的旗號。

既然這樣,那為了不打臉,為了不說出口的話落空,他們日后都要加倍照顧郡主。

經此一事,誰還敢小看了郡主?在京里完全可以橫著走了。

萬商和詹權繼續復盤。

兩人用眼神說了很多話,萬商上卻只簡單地說:“我相信在武勛心里,對兄弟的忠義肯定沒作假。”

但這個占了多大比例,就真不好說了。

詹權意會,嘆著氣道:“忠義肯定是占了大頭。

但武勛們平日里和文臣相,估計也攢了不怨氣。

這次順勢都發泄出去了。”

其實這才是他們鬧事的主要原因吧?

這年頭的戰斗人才和現代社會的戰斗人才完全是兩碼事。

現代的高級軍需要有學歷、懂技

但是在這個冷兵作戰時代,一個人能在戰場上出頭,基本都是仗著“悍勇”二字。

跟著新皇打天下的,好多都是從底層爬起來的,幾乎不存在儒將。

連先侯爺這種筆字寫得不如萬商的都算是有進取心的了。

他們能打贏仗,很多都是靠著直覺。

時,這樣的人確實都出頭了;但現在新朝已立,一切邁了正軌,武勛們忽然就被“規章制度”給限制住了。

打個比方,以前武勛需要“軍費”,很可能就是以戰養戰,打下哪座城,城里富戶“捐獻”一番,軍費就有了。

但現在呢,京郊大營里養著兵,邊境也養著兵,但兵部再想拿到軍費,就需要先打申請,然后等著戶部審批。

武勛

本不適應這些。

用萬商的話來說,就是一幫穿慣了背心人字拖的人,現在被強行要求換西裝皮鞋,他們哪哪兒都是難的。

Advertisement

哪怕文臣那邊不為難他們,他們適應起來也很艱難。

而文臣真的從來沒有為難過武勛嗎?

怎麼可能!

每位文臣都在用自己最大權限去為難武勛。

因為朝堂就是一塊大餅,文臣想要多吃一些,那就一定要把武勛制下去。

他們對制度玩得賊溜,制武勛太容易了。

文臣們非常清楚,武勛在授勛那一刻達到他們的巔峰,從此都是在走下坡路。

而武勛們心里也知道這一點。

但誰愿意承認自己將要走下坡路了呢?

于是借著昌華郡主一事,忍了大半年、被惡心了大半年的武勛終于掀了桌子。

而這件事背后最大的獲利者,名義上是昌華郡主,其實始終都是皇上。

萬商和詹權對視一眼。

戶部尚書馮垠這次肯定翻不了,看似只是沒有管好小兒子,但因為事鬧得太大,為了平息武勛們的憤怒,他的前程肯定危險了。

關鍵是就因為他沒管好兒子而被武勛抓住這麼大的把柄,他背后的勢力都難以原諒他。

世家手里不缺人才,既然遷怒了他,那就不會為他求,只會把他當垃圾一樣掃出門去。

的發展正如萬商所料。

等到馮垠意識到事態已經超出他的想象,完全不他控制,他無奈只能急求助背后的人脈勢力時,他發現自己竟然被徹底放棄了。

主要是他家人做出來的事人窒息,竟然還指使家丁去沖撞衙門,這往大了說是謀逆,武勛會放過這個機會嗎?

世家都覺得馮垠肯定翻不了,運氣好說不得還能卷鋪蓋回家。

要是運氣不好,那就等著被抄家滅族吧!

嘖!

就在馮垠百般絕之際,皇上那邊終于下了旨意,將他連降好幾級,從一部尚書變了正六品的主事。

Advertisement

他那個犯事的小兒子直接被判流放。

至于指使家丁沖撞衙門的這個罪名被按在了馮垠母親頭上,無知為了寶貝孫子不管不顧,聽上去好像非常合理。

于是皇上直接下旨奪了上的誥命——其實馮垠降職后,本來也沒有誥命了,但圣旨這麼一下,就更有懲罰,馮垠以后要是升上去了,的誥命也不可能恢復。

啊,雖然大家不覺得馮垠還能升上去。

這樣的置結果顯然有些出人意料,顯得皇上十分寬和。

誰能想到馮垠竟然還有六品當!但不得不說,很多文心里都松了一口氣。

他們看馮垠,都覺得他是被家里人拖累的,要是皇上懲罰太過,他們難免心有戚戚。

但現在皇上沒馮垠卷鋪蓋走人,他們就覺得皇上明察秋毫,是一個仁慈的好君主。

這時候,大家都覺得馮垠這輩子就是這樣了,要在六品的位置上待到死。

他背后的勢力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哪怕馮垠還在當,但世家并沒有重新籠絡他,顯然是看不上這個六品的職。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馮垠就這麼沉寂了下去。

而武勛那邊呢?他們會因為皇上寬待馮垠而生氣嗎?

其實沒有,因為他們也得了安

清風院里正在接培訓的新科進士們,因為會據他們在培訓的三個月里的表現來授,而好的位是有限的,所以他們之間存在很強烈的競爭關系。

哪怕還沒有正式走上場,但場中的各種手段都已經在清風院里使出來了。

這其中,背

后有人脈有路子的,當然會表現得顯眼。

而沒人脈沒路子的就會被打、被拉攏、被陷害。

想看莫非小妖的《太夫人的榮華富貴》嗎請記住[筆趣閣小說]的域名[(.co)(com)

Advertisement

皇上直接給了武勛們權限,他們能自主地去清風院里挑人。

其實這會兒清風院的培訓才過去將將一個月。

但一個人背后有沒有人脈路子,這已經能被看出來了。

這個人有沒有能力,這同樣能被看出來了。

那些被打、被拉攏、被陷害的人里頭,自有聰明的會快準狠地抓住這個機會,選擇和武勛眉來眼去。

比如其中一人,在恩科中位列二百多名,這個績放在全國當然很厲害,但放在新科進士中那就是末尾了,他又沒有人脈路子,按照正常選,肯定會被直接打發到偏遠地區當縣令。

但在投靠武勛后,武勛為他一運作,他就了戶部正七品檢舉。

一個不是只會死讀書的新科進士,讓他當個正七品檢舉,還不是手到擒來?

那邊對此很有意見,但皇上表示他也很無奈。

他得安武勛啊,都是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卻因為昌華郡主傷其類,這分明就是他這個皇帝沒做好,是他沒給武勛足夠的安全,他恨不得都去抱著武勛們哭一哭好把他們哄回來……他這個皇帝都開始反省了,你們文是不是更要反省?

而武勛們要得其實并不多,反正都是新科進士,他為皇帝用誰不是用呢。

就順著武勛們的心意,這麼安排吧!

于是,那些原本沒什麼背景的新科進士反倒是因為忽然投靠武勛,被留京了。

員的位置就這麼多,有人留下了,剩下的人就要走。

雖說培訓期還沒有結束,但大家心里都知道這場恩科中有背景的反倒要被打發去當縣令了。

縣令的任期是四年,想要調回京城嗎,至在這四年時間里,你們要一心一意地把地方治理好哦!

往嚴重了說,這樣的安排會讓文的利益集團青黃不接。

乍一看,管你是先當京再謀劃外放,還是先外放再一步步升回來安安穩穩地當京,反正都是要外放的,先后次序好像并不重要。

但實際上本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那正七品檢舉,升到四品才需謀劃外放,他這時肯定經營出了一些人脈,就算外放也能挑個合適的去

到了那邊、有了功績,他再調回京就是三品大員了。

再或者憑有些人的能力、野心,這輩子只要升到四品就心滿意足了,那他在出清風院被留京后,意味著他這輩子都不用尋思外放。

所以先當京肯定是有好的。

武勛這次絕對是占大便宜!

但文的利益集團非要因此說皇上偏心武勛,又顯得冤枉了皇上。

說武勛險狡詐,偏偏武勛經此一事在民間的讀書人那里口碑非常好。

再加上武勛鬧了怎麼一大通,皇上除去貶了一個戶部尚書,并沒有高層,文只能默認了皇上的安排。

的利益集團若非要怪一個人,怪來怪去都不合適,還是怪馮垠吧!

馮垠因此被他以前的利益團徹底拋棄了。

世家勉強能安自己說,新科進士被授最高才六品,其他基本都是七品,這樣的末流小位上雖然沒有如愿安排上他們自己的人,但對于大局沒有太大的影響。

可武勛們不覺得。

千萬別小看了低品員。

這些低品職后,武勛去各個衙門里辦事,只覺得了很多。

用萬商的話來說,他們雖然沒找回以前穿背心人字拖時的舒服愜意,但西裝的領口忽然不卡脖子了,西裝的子也不磨了,腳上更是不會

磨出水泡了。

這些低品員承了武勛的恩

心里又肯定了武勛的忠義,哪怕有些事確實要按流程走,不可能給武勛開后門,但他們對著武勛會說人話啊。

他們用武勛聽懂的語言把所有的流程制度說得特別清楚明白。

武勛呢,也不是真的想走后門,能混出頭的顯然不會是真正的刺頭,既然別人把話說清楚了,那我照做唄!然后事就辦了。

武勛們都覺得這把不虧,覺得皇上果然還是自己人,心都偏向他們這邊了。

萬商圍觀了全程,只覺得嘆為觀止。

這時候,文吏們修得前朝名臣錄也已經弄好了。

按慣例,這種書籍會被放在方的檔案里,各個員心里有數,這就行了。

也會流傳到后世,后世人翻開書一看:哦,原來某某大臣在生前被君王薄待,反而在王朝滅亡后,他被后來的朝廷平反了。

什麼名臣錄啊,什麼前朝史啊,一般不會和當朝的百姓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