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魏征一臉正經的從眾人之中站了出來,看向李世民。
拱手道:“陛下~自去冬以來,關中地區遭遇百年以來的大旱,導致今夏顆粒無收。
目前,關中地區的旱雖然得到了緩解,但實際上是將江南府庫中的存糧全都調來了關中,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多月以後,朝廷種下的紅薯不能夠大收,那麼將會麵臨全國的荒問題。
現在突厥與薛延陀之所以會南犯我大唐邊境,也是因為這次旱給了他們機會。
一旦戰事一起,在各方麵的消耗都是極大的,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大唐目前缺的糧食!
依照大唐律,雖然有專門的軍糧供應軍隊,可此去邊關路途遙遠,為十萬大軍提供補給,就需要征發近十萬民夫為他們運送軍糧。
算上沿途的消耗,真正能夠送到戰場大軍手裡的糧食怕是要減一半還多,而且還要給民夫們準備沿途返回的糧食。
不僅如此,運送軍糧的路程中的,沿途的匪患也是一個大問題,若是軍糧被搶,前方將士不能吃飽飯,隻怕會搖軍心。
古兵法有雲“兵馬未,糧草先行。”。
現在正是我大唐糧食缺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與突厥和吐穀渾全麵開戰,一旦陷戰爭的泥淖裡麵,各方麵供應不及時的話,將會引發極大的社會問題。
因此,臣不同意現在與突厥和吐穀渾全麵開戰,戰爭,是一件極為勞民傷財的事。
特彆是現在我大唐陷荒的況下,開戰絕對不是最合理的選擇,還請陛下三思!”
魏征這人,是曆史上有名的諍臣,常常以敢說真話,不畏強權而聞名,幾乎所有事,魏征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天下百姓。
因此,魏征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與突厥和全麵開戰,給李世民扣了一個勞民傷財的帽子。
也的確,現在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裡還有多餘的錢糧用來打仗呢。
聽見這話,長孫無忌和杜如晦等人也都沉默了下來,最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他們當然最清楚現在大唐的國力是什麼樣子。
若是冇有今年關中的這場旱災的話,大唐或許還能擺出架勢與突厥、吐穀渾大戰一場。
可因為這場旱災,一旦打起全麵戰爭,那錢和糧食就跟水一樣嘩嘩的往外流,冇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是本打不贏這場戰爭的。
而薛延陀和突厥他們就不同了,遊牧民族本來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對國家則個概念很弱,贏了就搶東西,輸了跑就是了,本不會考慮那麼多。
聽完魏征的那番話,看著朝堂上沉默下來的大臣們,李世民也沉默了。
在薛家村待的這段時間,老百姓們過的怎麼樣,他是最清楚的。
一旦戰爭打響,勢必會加重老百姓們的負擔,再加上現在的旱,民間的老百姓可真就是苦不堪言了。
“陛下~剛纔魏大人所言,主要是擔心軍糧的問題,據臣所知,這次旱災並冇有用朝廷的軍糧。
若是運輸得當,朝廷的軍糧能夠及時的送到邊關,也是能夠支撐和突厥與吐穀渾一戰的。
現在隻需要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減沿途的消耗,或許就能解決魏大人的擔憂了。”房玄齡這時候也站了出來,拱手道。
“有道理,要是真能減運輸軍糧的消耗,打一個突厥和吐穀渾又算的了什麼?”
“不錯,早知道這些,當初在邊關多建幾座糧庫就好了~”
……
房玄齡那話說出來,立馬就得到了幾位大臣的同意,紛紛覺得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要解決軍糧運輸的損耗問題。
聽見這話,李世民坐在龍椅上麵突然想起薛海正在修建的那條水泥路,如果真按薛海說的那樣,水泥路能夠大大短兩地通行的時間,如果現在有一條從長安通行到邊關的水泥路,那麼軍糧運輸的問題豈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可惜,現在薛海的那條路都還冇有修起來,一切都隻能是想想罷了。
麵對魏征提出來的議和方略,一眾大臣們雖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都不是解決問題之道,糧食短缺的問題還是不能很好的解決。
而自古以來,吃飯就是頭等大事。
“唉~難道朕才登基第二年,就又要去向那突厥人乞和麼~”見一眾大臣們都束手無策,李世民不在心裡哀歎了一聲。
“陛下!臣有辦法了!”
正在這時,長孫無忌突然在人群中驚呼了一聲,像是想到了什麼絕妙的辦法一般。
聞言,李世民立馬來了神,道:“卿速速講來~”
“陛下,剛剛房大人已經說了,朝廷儲備的軍糧是足夠的,現在要解決的是負責運送軍糧的民夫們的口糧問題。
十萬大軍的口糧需要征發十萬民夫運輸糧草,陛下可還記得薛家村的紅薯?
當初那薛海一畝地能夠挖出一千多斤的紅薯,他薛海說種了有一百多畝的紅薯,全挖出來,也就是十萬多斤紅薯。
而且這紅薯的飽腹非常強,配合以小米煮粥,亦或是烤紅薯讓人吃了以後都能十分頂。
若是朝廷能夠將薛家村那一白多畝地的紅薯征收了充作軍糧,這樣算去沿途民夫們的損耗,送到大軍手中的糧食也足夠支撐他們與突厥和吐穀渾進行作戰了。
陛下,不知以為如何啊?”
就在一眾大臣們因為這糧食問題一籌莫展的時候,長孫無忌突然想到了薛家村那片綠油油的紅薯地。
一想到薛海坑了自己八萬多錢,長孫無忌就計從中來,想讓李世民下旨去征收了那些紅薯,以解自己當初的怨恨。
而且還可以順便解決了魏征所擔心的民夫們在沿途的損耗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世民在聽見長孫無忌的建議之後,眉微皺了起來,征收薛海手裡的紅薯充作軍糧,這個問題他不是冇有想過,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