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小閒王 第七十四章 聞道有先後

《大唐小閒王》 第七十四章 聞道有先後

侍的聲音很洪亮,將手中這張皇帝親手抄了一遍的文章念得抑揚頓挫,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到了在場大臣們的耳中。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業解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而不從師,其為也,終不解矣........”

陳尹微微抬了一下眉。以他的學識,並不難聽出這文章的不凡。他抬頭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正淡淡地微笑著,似乎很是得意。

這就是皇帝準備的製勝法寶嗎?那位楚王殿下什麼時候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了?

陳尹默默地在心裡想道,忍不住有些好奇。

同樣到震驚的還有下麵一票低著頭的文,不僅是那幫站出來向李世民發難的言,連其他站在自己位置上看熱鬨的百們也都出了驚訝的神

大唐的選製度是科舉和舉薦並行。當然,說是這麼說,實際上還是以舉薦為主,所以纔會出現門閥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麵。但這些東西且放一邊不提,隻說這朝堂上站著的文之中,他們不管是通過科舉考試,還是經過五姓七這些門閥舉薦,有一說一,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的才學之輩?哪一個寫不得一手錦繡文章?

他們看文章的眼那是一等一的老練毒辣。一篇文章隻要讀過前麵三四句,他們大概就能知道這文章是什麼貨。比如此刻侍正賣力讀著的這篇號稱出自楚王之手的《師說》,僅僅開頭這三兩句過後,他們就已經準確地判斷出了一件事——這是一片好文章。

Advertisement

不,好已經不足以形容這樣的文章了,這是一篇頂頂好,好到任何人看了以後都會立即慚愧於自己詞彙之貧乏的文章。

一時間,下麵的文武百紛紛頭接耳起來,但奇怪的是,他們互相之間隻用眼神示意,愣是不肯發出半點聲音,生怕聽到雜音以後影響了他們欣賞這樣一篇千古奇文。

若是李信看到這一幕,怕是很難忍得住笑。這當然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媽的,韓愈何許人也?唐宋八大家真以為是排的嗎?難道真以為高中語文課本裡的課文都是隨便往裡收錄的?可彆逗了!任何一篇能被收錄進語文課本的古文,那都必然是在曆史上經過了漫長時間的考驗,被無數人口稱讚的名篇佳作。

更不用提這一篇《師說》還是必背篇目了,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可見一斑。可以說,李信拿出這樣一篇文章,如果不能文群雄,得在場百不過氣來,那才咄咄怪事!

侍不不慢地念著:“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師說》原文的最後還有一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什麼的,李信當然不會蠢到原原本本寫上去,二話不說就悄悄米米地刪掉了。去掉之後,整篇文章的意思冇有毫影響,以“如是而已”結尾,反而還平添了幾分嘲諷之意:

Advertisement

所謂的“拜師”,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這麼簡單而單純的事,竟然能被朝堂之上的各位拿來大作文章,可見各位的向學之心已經弱到了什麼地步?怕是早就拋諸腦後了吧?

李信的這一篇文章選得很妙,完地解答了這幫門閥係員對於許敬臣拜他為師這件事的所有質疑——什麼?你們說許敬臣年紀比李信大,拜李信這樣的頭小子為師很反常,肯定是彆有所圖?

不好意思,開篇第一段第一句就告訴你: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還有,你們說李信不學無,呃,當然了,冇有人明說這一點,不過話裡話外都是這個意思。反正,楚王李信不學無,冇有資格當彆人的老師,這就是這幫史言們的意思。但是,李信反手掏出了這篇《師說》。

我的天。能寫出這等文章的人,誰敢說他不學無?嗯?我就問,誰敢說?有本事的就站出來,寫一篇一樣牛上天的文章,那算你給力。不能的,就趕閉上,老實站著,繼續一下自己臉部不斷傳來的火辣辣的痛

一時間,整個大殿上雀無聲。剛纔還囂著要徹查楚王李信,徹查許敬臣的這幫員們全都默默低著頭站在階下,一個比一個能裝死。

Advertisement

崔永全低著頭,牙關咬,咯咯作響。他萬萬冇想到皇帝竟然還藏著這一手——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相信這篇《師說》真的出自李信這個不學無的紈絝手裡,想來多半是皇帝提前找人代筆的吧?可惡!到底是什麼人寫出這等文章?難道是陳尹?

如果他此刻有證據證明這點,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將其公告天下。但是他冇有。如果他此刻不知死活地大聲提出自己的質疑,那不用問,他的下場一定是真的死掉——開什麼玩笑,史言是擁有信口開河的權力,但那也要講個限度好吧?

偉大的李二陛下已經說了,侍唸的這篇文章是“李信為自己寫的辯白”。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是皇帝親自打上了“李信著”的標簽。在冇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誰敢質疑這篇文章不是李信所寫?那特麼本就不是在質疑李信好嗎,而是在質疑偉大的李二陛下的信用!

門閥世家們勢力龐大歸勢力龐大,但那也是他們抱團之後的事了。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個人,若是膽敢招惹皇帝,多半還是免不了一死的命運。

崔永全非常清楚這一點。

他知道自己隻是一個搖旗吶喊的敢死先鋒而已,就算死了,也不會有任何人憐憫他,家族隻會再推新的、更有權力的人上來頂他的位置而已。所以,既然已經看出此次行已經失敗的結局,那麼對他來說,投子認輸,等待上方那位大唐最有權勢的人的發落,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本章完)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