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軍事歷史 乾隆韻事 6.年羹堯的機會

《乾隆韻事》6.年羹堯的機會

宜妃的眼很銳利,只有一個人看出來,十四阿哥胤禎膺此新命,心裡最不舒服的,便是雍親王胤。

「我就不懂,我哪一點不如第十四的?」他這樣對年側妃說,憤恨之,溢於言表。

「王爺,」年側妃悄悄地勸他,「何必這麼說!萬一傳到皇上耳朵里,又是件不得了的事!」

「我也只是對你說。只要你不說出去,有誰會知道我說過這話?」

「我當然不會,就怕隔牆有耳。」

「好了,好了,不要說了。」胤有些不耐煩,「你明天回家去一趟,問你父親,亮工怎麼好久不給我來信?」

「亮工」是年側妃的二哥年羹堯的號——年這個姓是獨一無二的。他家祖先本姓嚴,明朝出了個進士嚴富,發榜時不知怎麼錯嚴為年,因而嚴富將錯就錯,改名為年富。

這年富後來做到遼東的巡按史,在關外落了籍。子孫是明朝的武,萬曆崇禎年間,明軍一再敗於清兵,到崇禎末年,一敗塗地,大都投降了清兵,被改編旗,稱為漢軍,年家屬於漢軍鑲黃旗。雖然年羹堯的父親遐齡,已經居湖廣巡,但對親藩來說,仍是下人。年遐齡父子在胤分府時,為皇帝撥過去服役。所以稱為「雍親王門下」,因而胤才用那樣的口氣對年側妃說話。

「是!」恭順地答說,「明天我就告訴我爹。」

於是年遐齡片刻寫信給他次子,轉告胤的意思。年羹堯接到父親的信,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年的翰林,放過四川、廣東的主考,不過六七年的工夫,便已升到二品的閣學士,其時年羹堯剛過三十,真可說是年得志!

當然,一半是他的才為皇帝所賞識,一半也由於胤的援引。到了康熙四十八年,亦由於胤的進言,年羹堯才放了四川巡。這幾年川藏邊境,變迭起,年羹堯親自領兵征剿,很出了些力,益得皇帝的信任。

Advertisement

及至康熙五十七年策妄阿喇布坦作,年羹堯可就無能為力了,因為蒙古西藏的綏服,是皇帝在康熙六十五年親征的結果,如今西藏復起變,當然亦須奏請皇帝親裁。

這策妄阿喇布坦,是元順帝之後——明太祖滅元,只能將蒙古人逐至大漠以北。哪知元順帝有個好子孫,在漠北中興,蒙古人稱統治者為「汗」,此人的稱號,做達延車臣汗。由於這個部落跟明朝的關係很微妙,忽友忽敵,變不居——大致馴順則朝貢,不馴則劫掠。而明朝自英宗「土木之變」后,對此部落以安為主,因而達延車臣汗的十個兒子中,有四個侵漠南,繁衍到清朝開國,這四個子孫占蒙四十九旗的大半。

留守漠北的是達延車臣汗的第八子名格埒森札,部下有兵一萬多人,分為七旗由他七個兒子分掌。其中老大、老四、老五最能幹,所部最強。他們的稱號是札薩克圖汗、土謝圖汗、車臣汗,統稱「漠北三汗」,亦可以做「喀爾喀三汗」。喀爾喀是達延車臣汗為他的部落所定的名稱。

「喀爾喀」在瀚海以北,它的西鄰,做厄魯特蒙古,明朝稱為瓦喇,共分四部,其中有個部落準噶爾,地在西藏伊犁。康熙二十幾年,準噶爾有個酋長噶爾丹,自立為準噶爾汗,一意擴張,先向西攻青海,再向南摧毀回部諸國,而其時正好漠北三汗發生訌,給了噶爾丹一個很好的趁火打劫的機會。

喀爾喀的訌是,土謝圖汗攻札薩克圖汗,殺汗奪妄糾紛鬧得很大。皇帝特為遣派使者,陪著西藏黃教的達剌喇嘛到喀爾喀去調解,就在這時候噶爾丹亦派人到了喀爾喀。

此人是命來製造糾紛的,手段很絕,抱著犧牲的決心,激怒了土謝圖汗,結果被殺。噶爾丹便以問罪為名,大舉侵。

Advertisement

這是一個外國人的「一言興邦」。此人是個天主教士,湯若,是德國人。早在前明萬曆末年,即已來華傳教。清兵關,孝莊太后不知以何因緣,信了天主教,的「教父」就是湯若。孝莊太后對他言聽計從,他對孝莊太后亦是忠心耿耿,知無不言。此時提醒孝莊太后說:「三阿哥出過天花,二阿哥還沒有出過。」

出過天花,不會再出,像大行皇帝那樣的悲劇,不致重演,所以孝莊太后毫不考慮地選中了皇三子玄燁。皇二子福全,則在康熙六年後被封為裕親王。皇帝天篤厚,對這位胞兄是很敬的。

一弟是行五的恭親王常寧,被授為安北大將軍。又以皇長子胤為遠大將軍裕親王的副手;簡親王雅布、信郡王鄂禮為安北大將軍恭親王的副手。這番聲勢,已足以遠震塞外了。

其時噶爾丹已侵察哈爾東南,與熱河接壤的烏珠穆沁部,下一目標自然是科爾沁各旗,所以皇帝命左翼裕親王出古北口,右翼恭親王出喜峰口,另調盛京、吉林駐軍及科爾沁的蒙古兵助戰。出師之日,皇帝太和殿親賜裕親王遠大將軍敕印,遙至東直門,儀節異常隆重。

誰知出師不利,前鋒遇挫。噶爾丹領兵渡過遼河支流的西喇木倫河,直熱河赤峰縣境的烏蘭布通地方,距京師不過七百里而已。

福全此時駐軍烏蘭布通三十裡外,兩軍隔河對陣。噶爾丹的布陣,空前絕後,他用上萬的駱駝,縛住四足,臥在地上,駝峰上加木箱,蒙上澆了的氈毯,名為「駝城」。他的士兵就在木箱之間的空隙中,向隔河的清軍開火。

無奈噶爾丹的火銃,不及清軍的大炮。從中午轟起,聲震天地,日月無,直到黃昏,噶爾丹的駝城,斷兩截。於是福全下令渡河攻擊,騎兵步兵,踴躍爭先;噶爾丹大敗,幸得時已夜,八月初一沒有月亮,才能遁走。

Advertisement

到得第二天,噶爾丹一面請一個西藏喇嘛到軍前請和;一面拔營向北,到得西喇木倫河,無船可渡,砍下大樹,浮於水面,載浮載沉地到得北岸,連夜狂奔,所過之盡皆「燒荒」。連天黃草,化為灰燼,一場火燒了幾百里!

這時,出塞的皇帝,已因病迴鑾,軍前大計,決於福全。他因為他的副手,也是他的胞侄胤,在軍中作威作福,胡作主張,掣肘。

這個仗打下去是很危險的,所以接納了噶爾丹求和的請求,命由歸綏出兵,負有阻斷噶爾丹歸路重任的康親王傑京,不必攔截,以致噶爾丹竟得逃回科布多,但數萬兵已剩下十分之一了。

其時福全已飛奏到京,解釋他未能追擊噶爾丹的原因,說盛京及科爾沁的援兵來到,噶爾丹則據險以守,所以利用喇嘛濟隆,羅縻噶爾丹,等諸軍會師,合力再擊。

於是皇帝在乾清門召集王公大臣會議,這有個專名做「門」,凡有大政事必定舉行。太前會議中,皇帝將福全的奏摺發公議。眾口一詞地說,裕親王明知濟隆是為噶爾丹來施緩兵之計,居然會聽他的,是坐失軍機。因此,皇帝降嚴旨責備。不過,他也知道皇長子胤犯了許多過失,留在軍前,以防僨事,所以同時將胤召回。

福全當然要找濟隆說話。結果特遣侍衛,由濟隆帶著去問罪。噶爾丹在佛前設誓悔罪,另外備了奏章與誓書到軍前正式乞降。

奏報到京,皇帝準如所請。不過,降旨告誡:噶爾丹狡詐百出,我一撤兵,他一定會背盟,所以仍應戒備。而福全卻以軍糧將盡,意料噶爾丹已經出邊遠遁,不妨撤兵回京。

這一下又大失皇帝的本意,雖準他撤兵,卻以「擅率大軍徙」的罪名,等他回京之後,還要議罪。及至福全到京,皇帝不準他進城,留在朝門外聽勘。上諭申引以前的故事,有好些近親貴,曾因「不遵旨行事,皆取口供,今應用其例」。

Advertisement

這時的皇帝實在很為難,自三藩之平服,十年來,當初出力的功臣,如今都已爬到極高的位置,只要有一個心裡不服,發幾句牢,都會引起很大的影響。福全雖為皇兄,而此番所犯的過失,卻必須在軍言軍,以軍法從事;倘或置而不問,無以服從,就會嚴重地打擊士氣。

更有一件為難之事是,如果追究福全的責任,必然要拖出胤來。事實上福全所以不敢深窮追,就為的有胤在,怕他髮命令,擅作威福,萬一極塞窮追之地,激出兵變,那就是死不足贖的大罪。所以論起來,胤要負的責任,重於福全。而況他的人緣不好,如果聽取將領的證言,對胤必然不利。然則到了那時候,怎麼置皇長子?

皇帝自然有舐犢之,但保全兒子,還得令人心服。想來想去,想得一條苦計,在門時,疾言厲地告誡胤:「裕親王是你的伯父,如果你的口供跟裕親王有異同,我一定先拿你正法!」

這話的意思誰都聽得出來,是不準胤在口供中攻擊裕親王福全,抑子尊兄,意摯厚。福全本想將胤在軍中的種種過失,盡量抖,聽得皇帝這麼說法,得痛哭流涕。

「皇上這麼維護我,我還有什麼話說?」福全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上,不提胤一個字。

於是王公大臣會議,奏請削裕親王的爵,皇帝以擊敗噶爾丹立功,降旨從輕分,罷議后,罰俸三年,撤減護衛。

噶爾丹在烏蘭布通一役中,倒霉是倒霉!損兵折將以外,還落得個妻離子散的結果。

當然,這是他自取之咎,噶爾丹之能為準噶爾汗,是兄終弟及,繼承了胞兄僧格的大位。僧格有兩個兒子,一個策妄阿喇布坦,一個索諾木喇布坦。策妄阿喇布坦所聘的妻子,與噶爾丹的妻子阿努是姐妹,這就是說,侄媳是小姨,而叔侄做了連襟。噶爾丹就像當年多爾袞納肅親王豪格的福晉那樣,竟奪侄媳為妾,而且還殺了另一個胞侄索諾木喇布坦。

於是,策妄阿喇布坦領兵二千,趁夜逃走。既有奪妻殺弟之恨,自然要得之而甘心,及見噶爾丹來侵,抓住絕好的機會,當他兵止烏蘭布通,在布設「駝城」時,策妄阿喇布坦攻庫倫,擄掠了噶爾丹的子玉帛牛羊,回到他原來所定居的吐魯番,於是以嬸母而兼大姐的阿努,了策妄阿喇布坦的新寵。

叔侄的仇怨愈結愈深,恰好給了皇帝一個機會——皇帝英明過人,料定噶爾丹決不會就此洗心革面,安居在喀爾喀這片廣大但寒苦的地區,所以在康熙三十年一面親自出塞,調解土謝圖汗與札薩克圖汗的糾紛,並安蒙四十九旗。一面派傅讀學生達虎出嘉峪關到吐魯番,頒賞策妄阿喇布坦。收服了他,即可以偵察到喀爾喀那面的況,又可以牽制噶爾丹,給他留下一個後顧之憂,使他不敢蠢

但噶爾丹急於想打破困境,而手段不高。在康熙三十一年,竟在哈殺了朝廷第二次派往吐魯番的專使馬迪。同時一再上書,要求將喀爾喀的七旗,遣回故土。皇帝當然不會準許,只是敷衍著。

噶爾丹忍不住了。勾結了第五世達賴喇嘛的一個行政桑結,在蒙四十九旗中,策叛變。皇帝得到蒙的報,將計就計,命四十九旗偽意允許噶爾丹,當他犯時作應。噶爾丹信以為真,到了康熙三十四年,居然又興兵了。

於是第二年正月,皇帝第二次下詔親征。這次沒有派大將軍,親率八旗勁旅出獨石口,居中路;以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東三省兵出東路,阻他的攻勢;以歸化城將軍費揚古,甘肅提督張思克率陝甘兩省兵由寧夏出西路,截他的歸途。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