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懸疑推理 無聲的證詞 第三章 化為灰燼

《無聲的證詞》第三章 化為灰燼

我站在現場閉著眼,試圖把現場的況再還原一遍,可是總覺得損傷問題有些不能解釋。於是我搖了搖頭,說:「先回去吧,一邊等檢驗結果,一邊去看看對劉偉的審訊。」

我們在視頻觀察室看著審訊室的劉偉耷拉著腦袋,一副無打采、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招了沒?」黃支隊問。

偵查員搖了搖頭:「反覆強調他沒有殺人,但是對於昨晚的行蹤,他隻字不提。」

「去火車站調一下監控,看他到底有沒有去上海。」黃支隊說。

偵查員面:「這,火車站那麼多人,有些難度啊。」

「不用,」我說,「去查一下賓館開房登記,我突然覺得他不像是兇手,他之所以不提昨晚的行蹤,可能有其他原因。」

黃支隊驚愕地看著我,愣了一會兒,轉頭對偵查員說:「去辦吧。」

黃支隊看著偵查員離開觀察室,對我說:「你這樣說是不是武斷了些?如果因為你的直覺改變了偵查思路,可不是小事。」

我搖了搖頭,說:「不僅是直覺,我覺得死者的損傷有些奇怪。」

「你是說額頭上那些集的小創口?」

「是的,」我說,「如果不是用藥致暈死者,在死者清醒狀態下同時形額部創口和頸部損傷,除非這件事不是一個人做的。如果是劉偉想殺,不需要找個幫手那麼麻煩。」

「時間不早了,」黃支隊說,「各項檢驗和調查的結果夜裡才能出來,你先休息吧。」

躺在賓館的床上,現場的景在腦海中一幕幕呈現。突然,被水槍衝倒的大櫃的樣子閃我的腦海里。

「不對啊,服、被褥怎麼會在大櫃下?」我自言自語道。我彷彿想起白天現場勘查的時候,發現大櫃的下方好像服和被褥。總覺得好像有些不對頭的地方,可是不對頭的地方在哪兒呢?

Advertisement

想著想著,我就睡著了。

因為有心事,所以我起了個大早。專案組會議室正在彙報昨天一天的工作況。

「經比對俞婉婷平時所用牙刷上的DNA和死者的DNA吻合,確證死者系俞婉婷。經過對俞婉婷的心進行毒化驗,可以排除俞婉婷生前有中毒致死或致暈的可能。通過對現場多多點位提取的灰燼進行理化檢驗,可以判斷現場有多起火點,但是沒有助燃溶劑。也就是說,兇手殺人後,在超市裡多可以燃燒的貨上點火,導致大火。」雲泰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研究所所長彙報道。

「可是再多點火,也不需要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啊。」我說,「我們法醫判斷,死者死後至半小時以上,現場才點火。」

「兇手在做什麼呢?」黃支隊說。

「另外,」我說,「如果排除了死者有中毒致暈的可能,通過法醫檢驗死者頭部損傷也不至於致暈。那麼,死者為什麼會在清醒狀態下,保持一個固定不的姿勢,讓兇手來敲擊的頭部?還有,兇手是如何一邊掐死者的脖子,一邊用鈍打擊死者的頭部?」

「騎在上,一邊掐脖子,一邊打。」有偵查員說。

「不可能。」我說,「我們知道,手指接頸部,只會留下小片狀出,手掌接,才會留下大片狀出。經法醫檢驗,死者頸部兩側的都可見大片狀出,說明是有兩個手掌同時掐住死者的頸部兩側,閉氣管和頸靜脈,導致窒息死亡。這個時候,兇手沒有其他多餘的手去打擊死者頭部。」

「為什麼可以肯定是同時形兩種損傷呢?」

「因為兩種損傷都有明顯的生活反應,額頭部的損傷也只有死者頸部被住,頭部位置相對固定的時候,才能形。」我說。

Advertisement

這時候,負責對劉偉進行外圍調查的民警推門進來,說:「劉偉的嫌疑排除了。」

4

「查到什麼了?」黃支隊早有心理準備。

「劉偉案發當天確實沒有離開雲泰。」偵查員說,「經過對住登記的查詢,我們發現劉偉當天上午在一家賓館里開了一間房。我們調取了該賓館的視頻監控,劉偉是上午十點開房住,第二天早上七點離開的。」

「也就是說案發時候他並沒有離開房間,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離開直接去殯儀館的,是嗎?」我問。

「是的,」偵查員說,「確定他沒有作案時間。」

「看來我們抓錯人了。」黃支隊說。

「沒有抓錯人。」偵查員喜上眉梢地說,「和劉偉一同住的還有一名子,通過面部比對,確定是一名外號是瑩姐的子,這個瑩姐涉嫌一起團伙販毒案。目前可以肯定劉偉和這樁販毒案有關係,我們已經通過劉偉獲取了瑩姐的線索,現在派人去抓了。」

「可是劉偉手臂有抓傷啊。」我說。

「這個我們也問了。」偵查員說,「劉偉和這個瑩姐有一,抓傷是在親熱的時候被瑩姐抓的。」

「看來這個劉偉是真的不想我們對他老婆刀,他還是真的他老婆的。也怪不得他對那天晚上的事隻字不提,一是犯法,二是對不起他老婆。」黃支隊說,「也好,順帶破了一起販毒案件。不過,這樁命案,我們應該從何下手呢?」

我喝了口水,說:「再去現場看看吧。」

重新回到了案發現場,我彷彿比上次勘查有了更多的信心。想起在賓館思考的問題,我徑直走到了大櫃的旁邊。我沒有記錯,大櫃的下方確實著一些和被褥。

來兩個偵查員,合力把大櫃扶起,大櫃下方散地堆著一些和被褥,出大痕以外的部分都被完全燒毀了。我拉開大櫃的門,兩扇門是靠強力吸鐵石關合的,門沒有上鎖。

Advertisement

櫃裡面還掛著幾件大,沒有被大火燒毀。我戴上手套,手去檢查大的口袋和大櫃里的其他雜。檢查中,我發現了一個相框,拿出來看,裡面是一張俞婉婷和劉偉在冰天雪地中的合影。照片上的俞婉婷穿一件藍的羽絨服,蜷在劉偉的懷抱中,笑容燦爛。

「把這張圖片技理一下,看看能不能看清服的牌子。」我把照片遞給邊的黃支隊。

櫃的旁邊,放著一個不鏽鋼的茶杯,已經被燒得變了形。我走過去拿了起來,茶杯重的,底座是圓形的棱邊。我用聯苯胺測試了一下底座,出現了潛反應③。

「這個茶杯底座直徑五厘米,呈圓形棱邊突起,和死者額部的細小創口剛好吻合。茶杯底座又有潛反應,說明這個茶杯很可能就是兇。」我說。

「可惜茶杯已經被燒,黏附大量灰燼,已經沒希從這上面提取到指紋了。」黃支隊說。

「或許它對我們的下一步推理分析有一點兒用。」我竹地掂量了一下手中的不鏽鋼茶杯。

我繞過正在用篩子清理現場灰燼的痕跡檢驗民警,走到了超市的收銀臺前。收銀臺是玻璃製造的,已經被完全燒毀,櫃檯里放著的雜都已無法辨認。我撿起一截鐵拉著櫃檯里的炭末,突然,在外面明下,一個亮閃閃的東西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找來痕檢民警照了幾張櫃檯的照片,然後小心地圍繞閃把周圍的灰燼分離開,映眼簾的,是一堆一元錢、五角錢的幣。

「這是超市老闆放錢的錢盒?」我說,「這個私人小超市是沒有電子收款臺的,看來收的錢都是放在這個錢盒裡。」

Advertisement

痕檢員用篩子慢慢篩出了幣附近的灰燼,說:「據痕檢角度看,這確實是一個錢盒,應該是用竹籃編製的。」

「我知道了。」我說,「雲泰盛產螃蟹,就類似是那個裝螃蟹的竹籃是嗎?」

痕檢員點了點頭:「不過基本已經被燒毀了。」

「有紙幣的殘渣嗎?」我問。

痕檢員搖了搖頭。

黃支隊這時候走了過來,說:「剛才你說的照片通過技理,可以看出俞婉婷穿著的羽絨服口綉有MCC商標字樣。看來和我們在死者臉上提取的布片很吻合啊,你是在懷疑兇手就是用照片上的這件服遮蓋死者臉部的嗎?」

我搖了搖頭,說:「師兄,這是一起以侵財為目的的殺人案件,兇手不一定和死者識。」

黃支隊低頭思考了一下:「有依據嗎?」

「有。」我竹,「首先,剛才我們在櫃檯附近發現了死者收錢用的錢盒殘骸,裡面有一些幣,卻沒有任何紙幣的殘渣。」

「紙幣可能都被燒毀了啊。」黃支隊說。

「不會,」我說,「竹子是隔熱效果不錯的材料,竹籃尚未被燒毀殆盡,那麼放在它裡面的紙幣即便是燃燒,也不會一點兒殘渣都不留下。」

「會不會是死者把紙幣都收起來了?」痕檢員說。

「那倒不會。」黃支隊說,「據調查,俞婉婷平時離開超市,也只拿一些一百元的大鈔,零錢再多也不拿走,更別說知道案發當天自己不離開超市。」

「那就是說錢盒裡應該有一些紙幣,即便是十塊、幾十的紙幣也應該有一些,」我說,「現在沒有了,只有一種可能,被別人拿走了。」

黃支隊點點頭:「接著說。」

「還有,」我說,「開始我們認為兇手把服覆蓋在死者的臉上,是人作案的特徵。排除了劉偉的嫌疑后,這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我。今天看來,兇手之所以用服覆蓋住了死者的面部,純屬意外。」

「現在我們已經確定,覆蓋在死者面部的,是自己的一件藍羽絨服。」我走到大櫃旁邊,說,「現在是夏天,羽絨服不可能放在外面,應該是放在大櫃裡面的。死者睡的床上有巾毯,有床單,兇手為什麼不用這些順手能拿得到的東西,而非要去拿應該放在大櫃裡面的東西去蓋死者的臉呢?」

「不能肯定羽絨服就是放在櫃裡面啊。」黃支隊說,「沒有依據,說不準就是疊在床頭當枕頭呢?」

「別急,我還有推斷。」我一邊拉開大櫃的門,一邊說,「這個大櫃的門是通過強力吸鐵石閉合的,不用一點兒力氣是打不開的。也就是說,兇手有主打開大櫃大門的作,還有把大櫃里的、被褥翻出來的作。」

「不能是被高水槍衝倒以後,服、被褥掉落出來的嗎?」黃支隊說,「如果是兇手事先翻出來的,被翻出來的應該會被完全燒毀了啊。」

我說:「如果是消防作導致大櫃倒下,並且倒下的同時裡面有東西掉落,則大櫃的門應該是開著的。不可能是在大櫃倒下的瞬間,裡面的掉了出來,大櫃倒下后,門又合上了。即便那麼巧能合上,也會把地上的夾一部分在門。你們再看,大櫃後面的比前面的長,放不穩,所以我分析是兇手火急火燎地翻櫃,把拽出櫃,在關門的時候,因為張用力過度,大櫃向後傾倒,撞牆壁后,由於反作用力向前倒下,才造了這種現象。」

說完,我指了指大櫃後方牆壁上的一個新鮮磕痕跡。

大家點頭。

我接著說:「據上述兩點,結合死亡時間的推斷,我們可以判斷,兇手在殺死死者后,用了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翻超市,尋找財,至了櫃檯和大櫃。兇手的目的應該是侵財。」

「侵財多數不會是人,即便是認識的人,也很有非常識的人。」黃支隊說,「可是這個案子明顯應該是人作案啊。」

「不,」我說,「我現在覺得不一定是人作案,至不是非常知的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